第367章 从挪威撤军回防盟军攻势(1/1)
在风云变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下,德明联军虽在苏德战场上取得了显着优势,然而随着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德国的西线防御顿时岌岌可危。此时,如何应对盟军的迅猛攻势,成为了摆在德明联军面前的紧迫难题。
朱由检深知局势的严峻,决定亲自与希特勒进行一场关乎德国命运的重要商讨。在一间布置简洁却充满凝重气氛的会议室里,希特勒面色阴沉,紧盯着墙上大幅的欧洲战场地图,地图上代表盟军的蓝色箭头正一步步逼近德国本土,而东线与苏联的战事也正处于胶着的关键时刻。
朱由检神情严肃地走到希特勒身旁,手指向地图上挪威的位置,缓缓开口说道:“元首,当下的局势已万分危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挪威的铁矿石固然重要,但与德国本土的安危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我们务必在确保取得莫斯科战役胜利的大前提下,全力阻挡盟军踏入德国本土。否则,即便我们成功击败苏联,可一旦柏林失守,这样的胜利对于德国而言,又有何意义呢?”
希特勒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与挣扎,他低声反驳道:“可从挪威撤军,远水难解近渴啊。等挪威的军队撤过来,黄花菜都凉了。盟军已然在诺曼底登陆,他们的推进速度极快,我们根本来不及。”
朱由检微微点头,理解希特勒的担忧,但他胸有成竹地继续说道:“元首,我明白您的顾虑。不过,海军元帅邓尼茨已明确表示,海军有足够的能力在一个月内,将驻守挪威的三十万德军精锐安全撤回国内。只要我们决策果断,在盟军全面进攻德国本土之前,时间完全来得及。而且,我代表大明王朝向您承诺,此后每年将给予德国一千万吨铁矿石,以弥补挪威铁矿石供应中断的损失。”
希特勒听闻此言,陷入了沉思。他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此时,海军元帅邓尼茨站了出来,语气坚定地说道:“元首,海军已做好充分准备。凭借我们的运力和周密计划,定能按时将部队撤回,加强国内防御。当下盟军虽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合理调配兵力,仍有机会稳固防线。”
朱由检趁热打铁,接着说道:“元首,这是当下扭转局势的关键之举。三十万精锐的及时回援,将极大增强我们西线的防御力量。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构筑防线,加强防御工事,抵御盟军的进攻。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近在咫尺,我们不能因西线的疏忽而功亏一篑。德国的未来,此刻就系于这一决策之上啊。”
希特勒停下脚步,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眼神逐渐变得坚定。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深知当下德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明白朱由检和邓尼茨所言极是。最终,希特勒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立刻着手安排从挪威撤军的相关事宜,务必确保部队安全撤回,加强西线防御,绝不能让盟军轻易踏入德国本土一步!”
至此,在朱由检的极力劝说与海军元帅邓尼茨的有力支持下,希特勒终于做出了从挪威撤军的艰难决定。而此刻,盟军方面,共36个师,约153万人,在艾森豪威尔的带领下,已然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并迅速展开后续行动。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约1200艘,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等,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空军方面,作战飞机达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空降部队为美国第82、101空降师和英国第6空降师。凭借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盟军迅速将登陆场扩大到正面150公里、纵深13公里,已然达成战略目标,兵锋直指巴黎。德国的撤军行动无疑将与时间赛跑,必须抢在盟军进逼本土之前,撤回挪威的精锐,以固守本土,未来的战局仍充满着无数的变数与挑战。
在邓尼茨元帅的精心指挥下,德国海军迅速启动了庞大而复杂的撤军行动。港口内,一艘艘运输舰艇整齐排列,士兵们有序登船。海上,护航舰队严密戒备,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威胁。整个撤军行动,在邓尼茨的调度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个月以后,三十万德军精锐顺利撤回德国本土。他们士气高昂,迅速投入到抵抗盟军入侵的战斗中。这些精锐部队的及时归队,为德国西线防御注入了强大的力量。德军迅速调整防线部署,利用熟悉的地形和预先构筑的防御工事,与步步紧逼的盟军展开激烈对抗。
不过盟军此时达成战略目标,兵锋直指巴黎,第二个月,盟军解放巴黎,并快速向比利时境内发起进攻。这些士兵一部分被部署在低地三国,另一部分被安排在齐格菲防线,准备抵御盟军的进一步进攻。
德军在西线忙于和盟军作战,东线的莫斯科战役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明德联军争取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毕其功于一役,征服整个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