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史上最强大学 > 三二三、合作

三二三、合作(2/2)

目录

尚仁德马上说道:“这事好办!我们学校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你可以在我们学校挂个兼职教授,然后分你一个招生名额。”

徐生洲道:“我之前从没带过学生,经验几乎为零,只能一点一点摸索。突然间带两个学生,还要搞自己的研究,管理偌大的校园,我怕我会中道崩殂、英年早逝。尚校长的好意,我只能心领了!”

尚仁德劝说道:“其实带研究生还是很简单的——”

徐生洲道:“怎么简单了?袁老爷子一辈子搞杂交水稻研究,经常下田都不觉得累,一提到带学生就直挠头。”

尚仁德哭笑不得:“不至于、不至于,袁先生是要求比较高。”

徐生洲道:“我的要求倒不高,只是怕招到的学生在学术界对我毫无威胁,在教育界却足以让我身败名裂。”

虞晓彬又换了个说道:“合作的方式除了招学生外,还包括与国内外同一方向的研究者合作,大家各自发挥所长,相互思想碰撞,非常富有成效性和启发性。如今大科学时代,多人协作已经成为科研主流,像引力波的发现就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它的论文有1004名作者署名。”

徐生洲摸摸下巴:“有道理。”

虞晓彬立即趁热打铁:“我们金陵工学院数学学院就有几位专门从事数论研究的老师,据我所知,其中一位还对abc猜想专门研究过很长一段时间。”

徐生洲来了兴致:“那他发表过什么论文?”

虞晓彬再次语气微滞:“具体不太清楚,可能就是发表过中文核心或者SCI三四区吧?没办法,毕竟像徐校长这样一出手就发‘四大’、发顶刊的,全国也没几个。”

徐生洲算是明白过来。

虞晓彬所说的“专门研究”,可能就像某个年级排名三百开外的学生突然立志考清北,努力两个月才发现,自己连上个省内的211都费劲,从此放弃努力并号称“曾距离清北只有一步之遥”。又或者大学毕业全职考公,一直到35岁还没上岸,最后发个视频配上“我们都在用力地活着”。

你能说他对abc猜想没研究吗?

人家确实花费了好几年时间。

但研究的成绩呢?

可能就是发了一片中文综述,又或者蹭热度水了几篇无关痛痒的SCI。

努力不等于有价值。

尤其方向不正确的时候。

比如计算圆周率,荷兰数学家鲁道夫·范·科伊伦使用传统的割圆法,耗尽毕生精力,才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35位。而一百年后,只要使用牛顿的流数术(即微积分)计算二项式展开,轻松就能推导到小数点后100位!

自己要是跟这样的人合作,那不是找了个伙伴,而是找了位活爹。

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自己弄明白,还得想方设法让对方也明白。

徐生洲笑着说道:“如果你们学院有人能看懂望月新一的论文,倒是可以合作一下。”

虞晓彬顿时哑住了。

不说东南工学院,就是放眼全国,看懂望月新一论文的人能有几个?能超过一手之数么?

就算有那么多人,也不可能出现在东南工学院的数学学院。毕竟东南工学院的数学在全国排名至少15名开外,连个像样点的院士候选人都推不出来。

尚仁德连忙救场道:“就算我们学校没有能看懂望月新一论文的老师,其实我们也可以合作。在别的很多方面合作!”

徐生洲知道戏肉要来了:“比如?”

尚仁德道:“那可就多了!比如你们学校最近不是在筹建电子信息专业么?可以找我们帮忙啊!我们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内高校最早一批建立的电子类专业,也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无论科研实力还是人才队伍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徐生洲很淳朴地问道:“那贵校能支援我们学校一名电子学方向的优青么?”

“?”

尚仁德被徐生洲的狮子大开口给震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徐生洲有些不好意思:“当然,杰青更好。”

“!”

尚仁德觉得自己脑血管有爆开的迹象:杰青?你知道杰青的含金量么?你小子还真敢说。要不要直接给你派个院士过来?!

尚仁德却不敢把心里话说出来,因为他知道,他只要敢说,这小子就绝对敢要。

他只能努力平复一下心情:“其实我们学校电子科学学院每年都毕业五六十名博士,各个都是风华正茂、学有所成。如果徐校长有意,可以来我们学校搞个专场招聘。”

徐生洲麻了:今年的就业形势真的这么难吗?

连贵为工程院院士、985校长的尚仁德,都要亲自出马访企拓岗?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