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受宠程度(2/2)
而自己反而成了庸碌之辈。
想到此处,朱标心中五味杂陈。
他看向朱元璋,诚恳赞叹道:
“父皇英明,眼光深远,儿臣自愧不如。
此子天赋异禀,文武兼备,实为罕见。
其才智不可估量,未来不可限量!”
“哈哈哈,不错!此子天赋异禀,非凡人所能及!”
朱元璋听后更加喜悦。
忍不住叉腰挺腹,得意地扫视众人。
炫耀之情,不言而喻!
尤其是当目光落在李善长以及一众淮西武将身上时,看到他们哑口无言的模样,心中倍感畅快。
恰在此刻,一阵脚步声隐约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朱政从战场归来,神色平和,步伐沉稳地走近。
跟在他身后的曹震则显得无精打采,蓝玉却不见踪影。
众人心中虽觉奇怪,但并未多想,目光齐刷刷聚焦于朱政,各有思绪。
此刻再见朱政,与先前判若两人。
昔日初见时的印象已荡然无存,连他与蓝玉比试前的模样也截然不同。
有人认为朱政如一把剑,虽剑鞘未开,锋芒却已隐现;有人觉得他似一座山,看似平缓,实则巍峨;还有人说他像一片海,表面平静,内蕴雷霆。
在众人注视下,朱政依旧神态自若,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来到老朱面前,恭敬行礼:“末将骠骑卫指挥使朱政,参见陛下。”
“免礼!”老朱眉开眼笑,看着眼前英姿勃发的朱政,满心欢喜。
他深知,朱政今日的表现超出了他的期待,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
经此演武,朱政在军中的威望直线上升,尤其是在与蓝玉对决时胜出,令他在军中声名鹊起,无人敢有异议,三军将士无不敬服,大得人心。
大明完善的退役军人转业体系进一步巩固了朱政在军中的根基,令百万普通士兵心生感激。
若未来再有骠骑卫的亲信遍布军队,掌握军权,又有谁能撼动朱政的地位?想到这里,朱元璋觉得为朱政铺路的计划已取得显着进展,只需整顿淮西集团,夺取兵权,便可与标儿摊牌。
这一日,似乎已近在眼前。
此时,文官们纷纷开口,唇枪舌剑地指责蓝玉,一副落井下石的模样。
淮西武将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尽管蓝玉此次失利,但他的地位依旧稳固,仍是淮西派系的核心人物。
于是众人纷纷反击,场面愈演愈烈。
李善长见状,无奈地摇头叹息。
正如他所料,蓝玉的失败对淮西集团而言并非好事。
此时,已有人按捺不住,跳出来挑衅。
淮西集团不仅有蓝玉这样的武将,也拥有文官势力。
尤其在刘伯温去世后,浙东集团受创严重,不少文官转投淮西集团。
然而,经历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之后,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朱元璋大开杀戒,淮西集团的文官几乎被清扫一空,仅剩寥寥数人。
此刻,几位幸存的文官站了出来,反驳对蓝玉的指责。
一时间,会场喧哗混乱。
朱元璋皱眉怒喝,制止了争吵。
待场面平静后,他并未提及蓝玉之事,而是指向身旁的朱政,目光如炬地扫视众人,出乎意料地宣布:
“此次全军大演武,朱政表现优异,深得朕心,理应嘉奖!特晋升朱政为骠骑大将军,授予其统领京营诸营兵马的权力。
命其全权负责大明伤残及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同时为新成立的大明缉捕治安司挑选人才。
各相关部门的文武官员务必全力配合,违者严惩!”
第109章:朱元璋的手段,布局针对李善长,李鸾惊恐呼救,父亲救命!
话音刚落,在场众人无不倒吸冷气,面露震惊之色。
骠骑大将军?掌握京营诸营兵权?
此次封赏,实在令人震惊。
他们深知陛下对亲自抚养长大的朱政极为宠爱。
今日见其展现的才能,确非凡品。
然而,这般年纪便跃居高位?
掌控京营兵马之权,这绝非小事。
京营数万精锐,足以在城中生变。
这是帝王专属的权力,连太子朱标都未曾拥有。
即便他有所求,陛下也不会拒绝,但表面上并未如此安排。
朱标亦不会触碰此禁忌。
至于冯胜、蓝玉等明初名将,仅在率军出征时暂时享有此权。
如今,竟授予朱政!
尽管陛下言明仅为临时,但这开创先例之举,实难令人置信。
陛下对这孩子的宠爱与重视,已至极点。
更何况骠骑大将军的称号!
这是大明从未有过的事。
此称号源于西汉,为汉武帝特设,专授冠军侯霍去病。
如今赐予朱政,二者与汉武帝、霍去病的相似之处,令朝中文武百官、功勋贵族无不神色惊愕。
众人暗自揣测其中深意。
然而,虽感震撼,却无人敢直言劝谏。
文官畏惧触及兵权,早已被太祖皇帝震慑,无意招祸。
众多武将之中,以耿炳文为代表的一些人向来独善其身,此刻皆默不作声,仿佛此事与己无关。
冯胜一向不参与朝政,深知明哲保身之道,此刻虽不动声色地望向朱标,却也只是欲言又止,最终什么也没说,低头退开。
傅友德、王弼等淮西武将对视一眼,似有话要说,却又犹豫不决。
一直保持低调的李善长突然站起,语气沉稳地说道:“陛下,朱政指挥使天赋异禀,在军事方面堪称奇才。
但年纪尚轻,资历与经验不足,又无战功可循,如此安排是否妥当?”
朱元璋听后眯起眼睛,目光锁定神色平静的李善长。
他明白,这是李善长对他的一次试探。
朱元璋心中冷笑,面上却从容答道:“年纪小正好磨炼,资历不足可以积累。
至于战功,日后自会建立。
若有战事,便让他领兵上阵,若无法胜任,再做调整也不迟。
而且,节制诸营卫兵马之权仅是临时之策。”
仅需处理退役军人转业事务,韩国公多虑了!”
语气虽平静,却坚定不移,不容置疑。
李善长听后,心中微沉。
抬眼看向朱元璋,目光游移。
片刻后,他低下头,不敢再多言。
李善长开口之际,傅友德、王弼等淮西将领亦鼓起勇气欲表支持。
但未等他们出声,朱元璋察觉异样,目光凌厉扫过众人。
气势如洪流决堤,冷声道:
“何事?”
声震屋宇,威严逼人!
瞬息之间,一种君临天下、不可抗拒的气势压向淮西诸将。
他们被震慑得心惊胆战,面无人色。
即便蓝玉在此,未败于朱政,尚且难以违抗。
他们更无此胆量,只能唯唯诺诺应允。
“陛下英明,我等遵旨!”
...
见状,朱元璋面色稍缓。
若非时机未到,他早欲立朱政为太孙。
区区骠骑大将军何足挂齿!
想到此,朱元璋轻哼一声。
随即不管他人,牵起朱政的手说道:
“走,乖孙,回宫!”
“是!”
朱政笑着应承,今日收获颇丰。
达成了借势蓝玉上位的目标,又在军中树立威信,赢得盛名。
如今,更因老朱赐封的骠骑大将军之职意外获益,这结果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是好事。
这表明老朱心中已视己为可担大任之人,自己的大明霍去病之路愈发接近终点。
只需完成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或灭国建功这最后一步,而这一日指日可待,只等郑和凯旋,便可启动谋划已久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