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万万没想到,不小心灭了两国(1/1)
吃完饭两人,又开始在王舍城里逛街游玩。而李蘅绝不会像天竺人一样畏畏缩缩,他大大方方的,走在街道的中间。但是纳兰无双非常的害怕,畏畏缩缩地劝说着李蘅,让他不要走中间的街道。那是只有高种姓的贵族们才能走的地方。像他们这种贱民,还有外国的商人,是不能走的。李蘅的打扮,显然在纳兰无双的眼里,是一个外国商人。
李蘅却不以为意,自己连李世民都不怕。一个小小的天竺,他有什么惧怕的?正在说话间,就一队天竺士兵,赶了过来。举着刀枪对李蘅说话,让李蘅从道路中间下来。
李蘅回答道:“老子想走哪里就走哪里。别用你们的刀枪对着我。否则的话,我让你们一辈子都举不起刀枪来。”
这话的后果,当然是立刻就爆发了双方的冲突。冲突的结果也非常的简单,这一堆天竺士兵,被李蘅一巴掌全都给拍飞了。就如同后世他们的电影,阿ser拍飞瓜皮一样。这一幕把周围的人全部都惊呆了,吓得都纷纷躲避起来。
纳兰无双也很害怕,拉着李蘅不停地劝说。很快一队又一队的天竺士兵赶了过来,将李蘅团团围住。
在自己国家里,因为是自己的家,所以李蘅很好地遵守着法律。不管法律对与错,那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需要。但是到了国外,他才不会管这一切。别的国家的死活,跟他有什么关系?而且他本来就是来抢地盘,来兴风作浪的。
这群士兵围困他,他正好可以用来杀鸡儆猴,用来立威。李蘅二话不说,掏出机枪,对着周围就是一顿扫射。一分钟之后,剩下的天竺士兵,都趴在地上瑟瑟发抖。果然是个怂包民族,这么快就臣服了。让李蘅打的都没感觉,特不爽。太没意思!一点挑战性都没有。别看打了一分钟的机枪,但是其实没死几个人。
因为刚打死几个人的时候,这群两百多人的军队就已经吓得跪在地上,抱着头,简直怂的不要不要的。所以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几乎就是李蘅拿着机枪,到处扫射着玩儿。把周围的坛坛罐罐什么的打破了不少,但是人没杀几个。人家都跪在地上了,你总不好意思杀人吧。
旁边的纳兰无双,都已经被吓傻了。自己的这个主人真的是太勇猛了。一个人干翻了两三百人的军队。把对方打的,都趴在地上颤抖。
感觉没有意思的李蘅,就直接带着纳兰无双离开了。到了城门口的时候,倒是闻讯赶来了上千人的军队,准备堵截李蘅。对此,李蘅的回答就是加特林,一顿疯狂扫射之后,这群怂包军队就有趴在地上。李蘅带着纳兰无双,就大摇大摆的,从王舍城的大门走了出去。
骑着马来到王舍城外,那个大型金矿的地方。此时从大卡尼曼苏尔地区,乘坐运输直升机赶来的一千多人,已经在这里等待着李蘅。这一千人当中,有五百名骑兵,其他的五百人都是各种建设人员,里面还混杂着二十几个工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已经先行指挥这些人,在这里开始建设各种基础设施。
两天之后,这里已经建设的有模有样。第三天的时候,附近的藩属国的国王已经知道了,有一位外国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了一个势力。这让他非常的恼怒,带领着五千军队前来剿灭李蘅。
战争的情况,简直就是超乎想象。都不用李蘅出手,李蘅手下的五百骑兵,就把对方给暴揍了。不!连暴揍都称不上,应该叫屠杀。你实在是想象不到,五百人去屠杀五千人时这种情景。相差着十倍的兵力战斗,却是一开始就一面倒,五百人对五千人进行疯狂的追杀。杀的对方是丢盔卸甲,疯狂逃窜。
李蘅真的是非常的无语,撇撇嘴在那里说道:“就踏马这样,后世天竺阿sir也好意思开挂。真TM不知道自己逼样有几斤几两!”
说实话,历史的战争当中,以一敌十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在天朝的战争史上,这种事情也发生过多次。以一敌十,也没有什么好让人腹诽惊讶的。但是历史上,这种以一敌十的战争,哪个不是用尽了策略,才做到的。像今天这样,根本啥策略不用,就是正面硬刚,还能如此轻松就做到的?李蘅也算是长了见识了,对天竺怂包的战斗力是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难怪说历史上天竺怂包,对外战争一直就没有赢过。他们对外的战争,一直都处于一种意银的状态。幻想着自己多么的强大,多么的无敌。但是只要跟敌人一接触,就溃不成军。没打之前,都叫嚣的非常厉害,搞得自己跟天神附体一样。结果一开打,一个比一个弱鸡,一个比一个怂。
甚至李蘅看到这些军队的士兵,看着李蘅气势汹汹的骑兵冲过来,第一时间就扔了手中的武器往后跑。比大唐的平民老百姓td都不如。这真是让李蘅大开眼界了。
他突然感觉,天竺副本开起来简直是一点难度都没有。难怪在历史上,曾经有铁勒不足百人的军队,就把天竺一国灭掉的事情。现在李蘅看到这群天竺送包的表现,感觉一点都不稀奇。甚至他觉得,当时铁勒人派了上百人的骑兵军队都太过谨慎了。这群怂包,压根就是那种打了不敢还手的家伙。
然后,李蘅就不管了。把五百骑兵,交给手下的五个骑兵连连长去负责了。自己就忙着金矿区的冶炼工厂的建设。
结果td就惹事儿了,没想到这五个骑兵连长,兵分五路,这三天一直在到处打。仅仅三天时间,就为李蘅打下了一个想象不到的地盘。方圆三百多公里,灭了周围两个戒日王朝的藩属国。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李蘅都一阵牙疼,说了一句:“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