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正好住一住帝都四合院(1/2)
李天明琢磨了一下,觉得现在是介入手机行业的好机会。
据张俊伟介绍,雷云的小米科技刚刚成立,前段时间之所以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就是在“闭关修炼”。
所谓“闭关修炼”,当然就是在拉团队搞研发,做出第一款小米手机的设计,也就是传说中的小米一代。
李天明想到这里,便跟张俊伟说:“想办法安排一次会面吧。”
张俊伟:“会面?我和他?”
李天明:“是我、你,还有他。”
张俊伟:“你不是在克州吗?能抽空来帝都?”
李天明:“没有空也要挤出空来,这对咱们的宸星资本来说,很重要。”
张俊伟想了想说:“那好,我尽快安排,你等我消息。”
挂了电话,李天明陷入了沉思。
在前世时,李天明已经记不清小米一代推出的时间了,不过按照现在的进程路径,应该就是在2010年了。
李天明还记得当时雷云喊出的口号——为发烧而生。
这个口号吸引了一众粉丝,这些粉丝也成为了小米在以后能够暴发连连的基础。
在创立小米初期,雷云虽然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背景,比如国内某软件公司的老板,多家科技公司的股东和合伙人,也有过很多创业成功的例子。
虽然雷云也用了大量的互联网思维去布局小米手机,比如只做线上,不去管线下,节省大量的渠道费,广告费用。
效果确实显著,也确实开创了国内触屏手机行业的创业大热潮,但是手机制造说到底是属于制造业,跟互联网和软件千差万别。
手机制造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说做开发设计,就说屏幕、芯片、摄像头各种手机配件、零部件达到了上千,甚至数万个,这就完全是在烧钱了。
就算雷云的资金准备得再充分,相信也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更困难的是,就是手机生产组装的问题了。
对于制造手机来说,雷云是半路出家,在制造方面没有太多的人脉。
现在马上2010年了,这个时候新兴的手机代工厂还没有出现,那些老牌的代工大厂,比如富华康,都已经有了美国水果这样的大客户。
对于一个新兴品牌的小批量订单,必然不感兴趣。
就算打算签代工的生产合同,合同上面的单价一定是天文数字。
对于从出生开始就主打性价比,尽全力压缩成本的“小米”品牌来说,这可是极为致命,并且难以接受的。
当然,在南方地区也有很多中小型的代工厂,但是那些都是为低端的电子产品,或者老式功能机代加工级装的工厂,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也堪忧,根本达不到制作大屏幕触屏手机的基本要求。
就算勉强能做出来,但质量也不行,售后问题会非常严重。
小米一代手机何其重要,正是打响“小米”这个品牌的最好机会。
雷云不可能会冒这个险,使用低端的生产线,做出一堆破烂的山寨货去卖给肯吃螃蟹的第一批小米发烧友们。
这样很容易让这个新兴的手机品牌半路夭折。
所以,雷云一定会全力争取第一线的组装代工打厂,如果不行,至少也要找设备和管理稍微“合规”的二线代工厂。
这就是李天明,以及宸星资本介入未来手机大战的最佳时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