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 第115章 蔡彬的失落

第115章 蔡彬的失落(2/2)

目录

蔡彬抬头打量了一下张学姐,点了点头:“好,麻烦你了。我的行李比较多,还在汽车后备箱里,我一会儿让人拿出来。”

转头朝不远处的京海牌轿车挥了挥手,司机老王立刻下车,打开后备箱,开始搬运行李。

两个黑色的大行李箱、一个装满书籍的纸箱,还有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很快堆在了路边。

纸箱里装的书,从封面露出的部分看,有《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甚至还有一本英文版的《DifferetialGeotry》。

蔡彬站在一旁,气定神闲地指挥着:“纸箱放上面,小心点,比较重,里面全是书。”

“不着急,我们还得再等一会,找几个同宿舍区的,等一下一起过去。”

张学姐用手指向不远处等待的三轮车,车上已经堆了一些行李,旁边还有几个新生在整理东西。

她顿了顿,笑着补充道:“数学系的39号楼就在学一食堂和松林食堂旁边,你有口福了,学一的扒肘条可是北大的招牌菜,用纯正的肘子肉做的,给的分量也足。松林食堂的麻辣香锅也不错,辣得过瘾,回头你得去尝尝。”

蔡彬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脸上却没太多兴奋的神色。他对美食的兴趣远不如对在学习上碾压别人的热情,况且在京海干部家庭长大的他,早就吃遍了各种名菜,北大的食堂在他看来不过是勉强可以果腹的地方。

张学姐察言观色,很快察觉到蔡彬对食堂话题兴趣不大,识趣地换了个方向,说起了数学系的师资配置。

“对了,数学系的师资在北大可是最顶尖的。你们大一的《数学分析》估计是王教授带,他讲课深入浅出,连文科生都能听懂。线性代数可能是李老师,超级严格,但讲得很清楚,考试前全靠他的笔记救命。还有,数学系的学术氛围更浓,你要是想做研究,系里有很多本科生科研项目,找个导师带你,保研出国都不成问题。”

这番话显然戳中了蔡彬的兴趣,他忍不住追问:“学姐,系里做微分几何方向的老师多吗?”

“系里做几何的老师不少,像是陈教授,他在里奇流和K?hler几何方向很有名,国际上都拿过奖。不过他带本科生比较少,你得自己争取机会。

还有个年轻的季老师,研究拓扑和几何的交叉,特别喜欢带本科生做项目。

你大一先把基础课学扎实,大一结束后的暑假可以尝试申请URTP,哦,就是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以后的机会多得是。”

不远处,三轮车旁的新生们已经收拾好行李,张学姐朝那边喊了一声:“39号楼附近的同学,行李装好了就上车,咱们出发!”

蔡彬跟着学姐走向三轮车,他的司机已经把行李整齐地码好了。

等三轮车装满了行李,蔡彬和蔡母两人还没跟着走几步,又有一位女同学走到报名处。

与蔡彬不同,这位女同学的到来引起了轩然大波。

“你好,我叫裴瑜,是经济管理系的新生,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

蔡彬和学姐都下意识地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这位新来的女生。其中,蔡彬的转头速度最快。

只见裴瑜穿着一身干净的白衬衫,放松地站在新生报到处面前。

“啊,她就是那个……”学姐小声地自言自语。

蔡彬似乎听到了周围人的低语:“就是她,坐飞机来的那个……”

这次报名台后面的男老师用不着努力翻名单,直接一语道破了裴瑜的来历:“裴瑜同学,我们好久不见啊,还记得我吧,南开大学数竞冬令营那会儿,就是我把你保送进北大的。”

“当然还记得,谢谢老师的认可。”

“应该是我要谢谢你才对,能把你招进经管系,这段时间可是让我吃了不少风头哟,数学系的那帮人可羡慕坏了。”

“国际奥数金牌是我们经管系的!”报名台后面,帮男老师干杂活的同系学长哈哈大笑起来。

蔡彬的嘴角抽了抽。他站在报名台前,男老师在记录本上翻了半天,裴瑜站在报名台前,男老师一下子就认出了她。

这个男老师,蔡彬在南开大学参加冬令营的时候也见到过,可惜他当时只拿到了全国数学奥赛的铜牌,还不够格保送北大,哪怕是保送到刚成立的经管系也不行,没法给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蔡彬对裴瑜的印象更加深刻,他们都是京海一中的学生,一起参加过今年的全国数学奥赛冬令营,从京海市去南开大学的时候,他们坐的甚至都是同一辆火车、同一个卧铺间。

从冬令营考试成绩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和裴瑜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远了。

从南开大学坐火车回京海市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恭喜裴瑜,而他只能灰溜溜地跟着父母回家舔舐失败的痛苦。

不过这只是蔡彬眼中的失败而已,在其他同学眼中,他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全国数学奥赛的铜牌,足够让蔡彬保送到一些很好的大学里去了,只不过他对这些大学看不上眼,非北大清华不去,宁愿放弃保送参加高考。

好在结果是好的,他最后还是考上北大的数学系了,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不过让蔡彬没想到的是,裴瑜居然选择了北大这个新开办的系,而不是老牌的数学系,一时间让他觉得有些遗憾又庆幸。遗憾在于失去了一个挑战性很高的竞争对手,庆幸也在于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此时已经没有人在乎蔡彬脸色,还有他的京海牌汽车、高考分数和全国数学竞赛铜牌了,让蔡彬不禁有些失落。

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裴瑜身上,讨论着她为华国拿到的第一枚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还有她过分出色的外表。

放在三四十年之后,男同学们人手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刷到短视频里的美女,可是1986年的现在,连电影和电视剧都难得一见,就算能接触到,美成裴瑜这样的,他们还真没怎么见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