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星郎 我喜欢他(1/2)
第61章星郎我喜欢他
将笔记本放在台上,摊开演讲部分,PPT遥控器攥紧手中,代澜深呼吸,阖眼,做最后的心理建设。
再睁眼,讲解正式开始。
“整篇报告将分为三部分,第一步先解读困境,第二步展示措施,第三步具体应对措施及预期效果。”
开弓没有回头箭。
一句道出。
代澜嗓子绷得有点紧,呼吸也是。
心脏困在胸腔里四处挣扎,数道视线同时集中在身上的机会太少,敏感让身体不自觉竖起刺,即便故意不看周围,也能感知周围人的每个神态。
但似乎是默契。
在她擡眸念出第二句时,恰巧与后排的宋汝然和余渔对视,两人仅仅是笑着朝她点头,也隐约让心脏温和触底。
有安全感支撑她腾空,混乱中拨开迷雾,代澜下意识回以笑容,但霎时又改,压下嘴角继续按句朗读。
“……要想改变当前大棠村的困境,有三种措施:第一,改变权力关系和资源分配模式。”
PPT上随代澜的操作出现具体说明。
改变权力关系和资源分配模式指的是:改变现在完全由村委主导的模式,让村民享有亲自参与建设村庄的权力。
而资源包括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等等,改变重组意在尽力消除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口之间的界限,共同建设大棠村。
“第二点是,强调居民主体性,增能赋权,自下而上。”
在大棠村里,居民才是主体,他们作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本就是正国赋予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内在要求*。
大棠村村民不应是被治理的对象,应该将他们本该享有的能力权利归还他们本身,自下而上推动村委改变。
“第三点,社区议事需要不同群体合作。”
老人、年轻人、妇女、本地村民、外来人口等等,都应该加强合作,群体之间推荐代表交流,才能更好地建设大棠村社区。
……
很久没有这样一次说这么长的话了,以至于说完之后竟酣畅淋漓。
她难得有这种感受。
上次……上次还是在学校答辩……
回忆不该太多,她欲翻看过去的手如蜗牛触角短暂触碰又缩回,再来到现在。
代澜将笔记本放回桌面,方才念到关键语句时拿起,显得太激动了些。
但明明还没到最后。
她继续,沉静擡手向后,摁下遥控按钮,展示最后部分,具体措施概括只四字——
公共厨房*。
“公共厨房,顾名思义,就是公共属性的厨房,平日里可以自行准备菜肴到厨房里烹饪,做成后和村民一起分享。”
“村中老人居多,那么这个厨房便可以将老人们聚集起来,大家平常自家种的蔬菜,做的食品,可以都拿到厨房和大家分享。”
“如果村里有活动,比如这次的拔河活动,也可以使用这个厨房聚餐,增强村民之间的互动交流。”
“但厨房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代澜摁下按钮,将七人共同的设想在投影幕布上展开,退到不遮挡的一侧。这是一份宏图,是作为社工尝试改变一个村庄的路。
在建设厨房的过程中,需要村民各代表开展会议讨论如何建设这个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厨房,比如如何设计、布置厨房,赋予使用权利的同时,维护的责任也将落在村民肩上。
“最重要的是,让大家一起参与,彼此了解,重新建设认识自己的权利,并适时地使用,合法地履行责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参与大棠村的建设,这样才能让大棠村真正‘活’起来。”
话落静谧两秒,突然从三排之后传来稀稀落落几声鼓掌,代澜目光从纸上擡起,望见徐扬帆带头掌声,她前面的林彩往后望一眼,也接着鼓掌。
但她还没说完呀!
代澜急急忙忙摆手,方才那点士气突然又变回原来羞涩,说得小声可在场又有谁听不到,“等等等等……”掌声歇息,她憋红脸,“我还没说完呢!”
那头宋汝然忍笑送徐扬帆一掌,先前紧张氛围破功,代澜也莞尔,整理思绪继续。
“除了公共厨房,我们还有很多规划。”
PPT一转,大棠村烈士纪念广场的计划呈现在众人眼前。
“距离大棠村不远就有个烈士陵园,基于共同的红色记忆,我们可以提高村庄凝聚力,同时和暮镇政府发布的文件目标一致,开展旅游业。”
“旅游包括参观红色原址,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等等……”
代澜娓娓道来,依照PPT和事前准备的笔记将计划详细展现,甚至因为愈发投入而脱稿讲述了一段关于大棠村老人们过去的故事。
终于,笔记翻到最后一页,她双手交叠在身前面对所有人郑重:“报告完毕。”
再鞠躬。
面朝地板,她才终于松一口气。
但未等她起身,自面前及满室都响起掌声。
声如滚浪遍遍翻涌冲进耳道,但诧异和惶恐更多,代澜起身,有些不知所措,但她没无措太久,因为宋汝然马上靠近,双手都握住她肩,把她立即挪回座位上。
自然少不了来自夸夸小能手不断在耳畔的轻声鼓励:“很好啊,你做得很好,哪有之前说得那样。”
她之前说自己会紧张,会僵在原地,会卡壳到口吃,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真的没有发生。
为什么呢?
回到原位,代澜的灵魂仍在晃晃悠悠,但不能纵容它太久了,因为焦希还有话要说:“你们的计划是怎么做的?”
总导演比代澜还要娇小,头上戴着一顶渔夫帽,连同短发尾也盖住,黑框眼镜几乎遮住大半张脸,穿着宽大的衬衫外套和花样的高领毛衣,侧身往代澜这边看:“主要是谁想的?就是代澜吗?”
功劳可不全是她的,代澜马上澄清,扶着桌身子微微往前探,尽力让人看见自己:“不是的,是我们大家一起,我就是查了知网,课本,再参考了以前上学时老师教的经验和资料。”
“文案有荔姐,何子游润色,”她念谁的名字时,就明显感受到某道视线从一旁扫到脸颊上,不过脸颊早在开始报告的那刻就微微发烫,代澜咽了口水,继续道,“PPT是小渔、扬帆和小然一起做的。”
“大家都一起想,一起讨论这件事……”
不过焦希的重点似乎并不在此,她的手转笔不停,一只普普通通的签字笔被玩出花来:“那你们应该可以一起回答吧?”
在座都提高警惕专心听。
“刚才说得很好,我也了解到村委和村民要做什么,那你们做为社工呢?在中间就是一个承接的作用吗?这点好像并没有讲清楚。”终于停笔,焦希将笔往帽子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戳。
代澜刚想回答,但却被宋汝然擡手阻止,示意让她来:“刚才说的村民、外来人口、妇女、老人等等这些组织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我们需要推动他们去落实这些组织,并让他们选出代表。”
她说得没错。
看着宋汝然较真解释的侧脸,代澜竟然察觉出心底酿成一丝欣慰,“我们不是要助人自助吗?这就是要帮他们找到自我帮助的路啊。”她如此解释。
“对,还有刚刚说的那些设计,得找专业的人做,我们就负责这些,还有很多琐碎的吧……这些我们都了解清楚了,才想干,不是空讲。”徐扬帆也举手补充。
男人并未结束,继续按照他所记录在自己笔记上的回答:“还有找资源,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分队去村里调查,深度挖掘他们这边的人文,还有设施设备情况,这些我们都有心理准备……”
代澜一直留意着焦希听大家叙述时的脸色,以及其他副导的神情。
几位副导只是偶尔和焦希说些悄悄话,撚着他们事前准备的,给大家看的稿子小声地讨论着什么。
那边焦希听完似乎暂时没想到什么要说的,但她身旁的副导有话要问:“我想了解一件事。”
——“您说。”
——“嗯。”
该说是文静含蓄与随性两道声线交错,算作默契吗?
代澜没想到何子游突然开口,而斜对面的男人显然也没想到,往后同她撞上眼神,但并未久留。
不深不浅,在心口剐蹭下一笔。
瞬间的事并未掀起波澜,叶副导先是沉吟,再启唇:“你们有做好失败的准备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