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盛唐一只统 > 第292章 她怎么入宫了呢?!

第292章 她怎么入宫了呢?!(1/2)

目录

第292章她怎么入宫了呢?!

南洋都护府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远在京城的李隆基不可能不知道。

事实上,发现土澳大陆的消息李琮第一时间就上报给了朝廷,李隆基收到儿子的奏折十分高兴,还得意的跟李林甫夸赞了几句,炫耀之情溢于言表。

李林甫多精明个人儿,马上顺着李隆基的话头夸郯王。

他夸郯王也没什么心理负担,朝野上下都知道郯王早早就退出了太子之位的争夺,这辈子顶多成为一个贤王,再高的权柄不用妄想。

所以夸李琮,夸的再多也不会被皇帝疑心站队,相反还能在陛下心花怒放的时候烘托气氛,何乐而不为呢?

不但李林甫这样想,朝中的很多中立派也是这样想的。

李瑛被废黜后,太子之位空悬,序齿靠前的皇子都有些蠢蠢欲动。李亨李琰李琬各有拥趸,大唐的朝堂表面平静,实则水面之下波涛暗流无数,都在揣测谁是下一任太子。

偏偏皇帝并不急于揭开这个谜底,至少从表面上没人能看出他的偏好。李亨李琰李琬,这三位皇子如今都领了羁縻府的差事。李亨在安西,李琰在安南,李琬在陇右,要说权柄那还真是势均力敌,看不出谁先谁后。

但真要论说起来,李亨还是比两位弟弟更得瞩目的。

不单单是因为他序齿靠前,更因为他背后有王皇后和京兆韦氏的支持。

李亨的孺人是兖州都督韦元珪之女,兄长韦坚任水路转运使,颇具才干,十分得皇帝看重。

但他得罪了李林甫。

说起来韦坚和李林甫其实还算是亲戚,韦坚的夫人是楚国公姜皎的女儿,姜皎是李林甫的娘舅,两人一开始的时候关系十分亲近。

但后来,当韦坚因修漕运之功入朝,获封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成为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拉踩李林甫的工具时,李林甫终于坐不住了,两人迅速交恶,演变为互相攻讦,老死不相往来。

也因此,李林甫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李亨上位的。不单单是因为他早与武惠妃结成了攻守同盟,更因为李亨背后的皇甫惟明和韦坚都是他的死敌,而且不共戴天的那种。

但李琬和李琰他也看不上,可惜武惠妃那个聪慧机敏的儿子李琩废了,不然无论是年纪还是性情都很适合,是可以成就他权柄的最佳选择。

是的,李清已经改名为李琩,还是李隆基坚儿子久久缠绵病榻,于心不忍,于是给儿子改了个壮实的名字,希望李清能早日康复。

他虽然被宫外的杨氏姐妹迷了心,但对旧爱武惠妃也没有冷淡,甚至对武氏比之前更加纵容,任由她以“查处真凶”为名把京城翻个底朝天也不在意。

一开始武惠妃还挺高兴的,但时间一长,女性的直觉就让她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她年少便入宫侍奉皇帝,得宠多年,以前也不是没折腾过事端。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很过分,不涉及前朝证物,皇帝还是很愿意纵容她一些小脾气的,甚至还乐于看到她与其他宫妃为自己争风吃醋。

但一旦牵涉到前朝,或者皇子重臣,李隆基就不会轻易纵容她了。

武惠妃还记得当年自己还是婕妤的时候,李隆基明明答应她献寿礼晋妃位,但最后还是因为朝野反对而一再推脱,甚至借薛三的热气球狠狠打了自己的脸面,饶是自己哭泣哀求都没能如愿。

但这次明显不一样,事情闹得她自己都觉得有点过了,但李隆基还是没有动作,难不成他真要为儿子报仇?

不对,肯定不对,这不合理。

真要为李琩报仇,何须要她一个后宫女子折腾,像废太子的时候一样雷厉风行,责令大理寺和刑部彻查公府球庄和祁国公府不就得了?

他这样有耐性的纵容自己搞事,不像是要为清儿寻个结果,反倒像是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想让自己消气。

武惠妃多精明个人儿,眼珠一转就能转出十八个年头,马上想到宫里怕是要进新人了。

但宫里进人,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两年进宫的鲜亮女子不计其数,也没见皇帝这么心虚,难不成这女人还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不成?

此时的武惠妃还只以为是新人争宠,哪想得到后来引发那样大的风波。

但既然皇帝有心纵容,那她也没理由放弃机会,干脆借此次风波把几名武家得力的同族都安排进京城要紧的位置上,狠狠地扩张了一波势力。

就这,李隆基都默许了。

武惠妃:……

“不对,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

武惠妃在宫里来回地踱步,保养得宜的脸上肉眼可见地写满了焦躁。

她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即将发生,可她又完全抓不到的头绪。像一只扎入蛛网的蝶,怎么扑腾都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

正郁闷着,忽然有心腹宫人来报,说寿王清醒了。

武惠妃顿时不郁闷了,大喜过望,忙不叠地去看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