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两仪亦有盈亏数,万物……(1/2)
第322章两仪亦有盈亏数,万物……
——两仪亦有盈亏数,万物难逃出入机
“小晨我一定照看好。”青黛温声道,“朝中还有钟相和卢相,还有刘老太尉,北敬王,放心吧。”
青黛同宝园一道并肩。
喻宝园一面听着她说话,一面看她。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青黛都同她一样高了。
她还记得第一次见青黛的时候。小小的,眼睛里透着灵气,没说话,但站在旁人身后,悄悄打量她,安静悄悄观察着。
她也记得青黛和扶光不同。
扶光有些憨憨的,但是青黛聪明。知晓怎么说话给陆衍听,告诉陆衍她和扶光喜欢与不喜欢的。
在幼儿园的时候,青黛一直也是懂事,聪慧的一个。
扶光喜欢同团团,阿哲,小白几人一处打闹,青黛就喜欢一个人安静呆在算筹区,每一个算筹有关的教具,都被青黛反复玩过,琢磨过。
也包括,青黛那时候最喜欢的带纽圆柱体。
有一次带纽圆柱体被贺团团贪玩,咬缺了半个圆弧,贺团团小盆友也因此嗑掉了一颗乳牙,但是没有妨碍青黛继续研究缺了半个圆弧的带纽圆柱体。
青黛性子里的安静清冷,并不是孤僻。青黛也喜欢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青黛性子里的安静,是在独处的时候,也能沉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小孩子里尤为难得。
所以,青黛年龄虽然小,却是几个孩子里最喜欢思考和钻研的,也会比旁的孩子显得安静和懂事。
譬如,很小的时候,青黛就喜欢同宝园一道下五子棋。
小孩子下五子棋很能锻炼思维和反应。
青黛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其实很多局都是重复的,但青黛就是喜欢,可以半日都耗在棋局里,乐此不疲。
小时候喜欢五子棋,后来同她和老爷子去长风的时候,就在长风学习过对弈。
那时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长风,老爷子的身子也并不适合再奔波,所以他们在长风停留了有些时候。
青黛在那时候学会了对弈,每日都同老爷子一道对弈。
老爷子那时习惯了一日内大多时间都在轮椅中坐着。
宝园和青黛、扶光会推他去市集的各处去看看,尝好吃的东西,买些新奇的小玩意儿,也包括,宝园带青黛跟着老师学习对弈。
剩下的时间,老爷子便喜欢同青黛在一道下棋。
宝园过往很少见老爷子下棋。
除却同陆衍在一处的时候。
后来才知道爷爷其实喜欢下棋。
青黛刚学,正是有兴趣的时候。
老爷子同青黛每日都会对弈上许久,两人都没有嫌闷的时候。
看着青黛思考着要如何落棋的模样,老爷子时常同宝园感叹,“太像你祖母了,你祖母早前就喜欢下棋,每次有时间,就让我陪她下棋。只是那时候总是忙忙碌碌,闲瑕的时间太少,总觉得对不住她……”
爷爷是在青黛身上看到了祖母的影子。这一趟外出之旅,爷爷弥补了许多遗憾。
祖母想来长风看看的遗憾,没能真正空闲下来,同祖母一道下棋,不必考虑时间的遗憾。
青黛、扶光也在一点点长大着,知晓生老病死,和亲人有一日也会离开,但他们还会一直在……
有时候大人总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的事情很多,其实小孩子从周围感知,观察和学到的东西,会留在他们记忆里,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
老爷子过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青黛都没有再碰过棋子。也包括,和对弈相关的东西,青黛都在刻意避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避风港,藏着不想被旁人看到的心事。
但小孩子同小孩子之间是不同的。
老爷子过世,扶光是将老爷子同他一道憧憬过的关于冶炼的一切都放在能看得到,也够得到的地方,然后一头砸进去;而青黛则是将所有和对弈有关的兴趣,都浅浅藏在了心底,不让旁人看到。
只是偶尔,在一个人发呆的时候,会将棋盘拿出来,一个人安静的落字……
一直到阿简六七岁的时候,很喜欢摆弄她的棋子,棋盘,“阿姐,我想和你下棋,特别特别想。”
有时候就是这一瞬间,青黛藏在心底的某些东西就似终于找到一个理由,一点点消散着。
“好。”青黛温声。
从那时起,阿简就时常跟在青黛身后,让青黛教她下棋,也跟着青黛一起学算筹。
青黛很喜欢算筹。
两仪亦有盈亏数,万物难逃出入机。
数字同数字之间是有规律的,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得出许多结论。
盛满水缸要用多少水,工部的堤坝要修建的高度,可以抵御的洪峰,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计算。
工部有专门做这些的部分,也从国子监中定向培养有天赋的学子。
那时明月就在国子监,青黛有时候会去国子监找明月,所以偶尔会去国子监蹭课。
青黛对国子监的课程没有太多兴趣,却唯独对国子监开设的算筹学科很有兴趣。
算筹需要理性思维。
在国中系统学习算筹的人才本就稀缺,即便如今国子监开设了女科,学习算筹的女科也少,所以明月在其中尤为显眼。
原本苏明月在国子监的一干女生中已经够出众了,但真论起算筹这一科的天赋和造诣,平远王府的郡主怕是要再胜过一筹。
很多演算办法和推演论证思路,都可以同国子监的经算教授在一道讨论,更有甚至,还要胜过旧的法子不少。算筹这一科本就是极其讲究天赋的学科,青黛的演算和推论办法,让不少国子监教授眼前一亮。
尤其是图形演算这一处。
许多数字上繁琐的计算,如果更换至图形来计算,忽然之间就简单和顺畅了许多。
这种学术上的讨论和研究,也会让国子监的教授和学生们兴奋不已。
年复一年,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青黛渐渐在其中找到了乐趣,时间在研究中就如同弹指一瞬间的事。
有时一道算术题会很快解开;有时候一道算术题就如同一只拦路虎,一头扎进去好几日,洋洋洒洒写了无数多纸,甚至是一墙的灰墨,拂开了再次继续;也有时会遇到让人试算无数次,也仍旧毫无头绪的……
一转身,青黛已经长大,身上潜心学术的女孩子特有的清雅,一颦一笑间仿佛都不沾尘霜;但依稀又有幼时脸上还挂着婴儿肥的模样。
宝园嘴角微牵,“好,那我就放心了。”
“就是记得再做算术的时候,不要再饼蘸着墨水吃了。”喻宝园提醒。
青黛笑开。
有时候演算入神了,是不会注意这些,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口黑牙。
但她分明记得,小时候也见过宝园这幅模样。
“再过半月,早更就应当回京了,替我将这个给他。”喻宝园看了一旁一眼,椿萱上前,将手中的锦盒呈上。
青黛身后的汀兰上前接过。
“知晓了。”青黛应声。
“听说,这次早更是去蓝城拜祭叶大夫的?”青黛问起。
喻宝园点头,“嗯,这次太医院披录,早更也在其中。虽然他一直跟着石然,但这次考核十分严格,没有人能贸然念及石然的颜面。早更还是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同这些年石然的严苛分不开。早更心里挂念着叶大夫,太医院这次的披录一放榜,早更去了趟太医院报道,然后就告假去了蓝城。自然,告假是托了石然的颜面……”
说起叶大夫这处,青黛看她,“早前听小九说,叶大夫是为了救早更。”
喻宝园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时候,她还记得第一次在蓝城见叶大夫的模样,叶大夫迷信在眼皮上贴白条的模样,那时的叶大夫明明可以全身而退,却毅然挡在早更身前的模样,都仿佛就在昨日……
“他用自己的性命守护了早更的性命,他是世上最好的大夫,早更会一直记得他,我也会……”
即便,祖母已经过世。
她仍然记得在蓝城时举目无亲时,叶大夫看了她和祖母一眼,然后就给祖母医治眼睛;她给叶大夫送红豆酥,叶大夫佯装不喜欢,但她一转身,叶大夫就赶紧偷偷往嘴里塞;每次复诊,叶大夫都会细致查看,忘了时间,然后会说一通吓祖母的话,让祖母配合治疗;知晓她是从青石镇来的,怕她同祖母银子不够,医药费总是这里少了一头,那里缺了一头……
这样的人,怎么会轻易忘记呢?
蓝城还有多少百姓受过叶大夫的照拂和恩惠,那叶大夫就永远被这些人记在心里。
尤其是,早更心里……
*
早更再次磕头。
这次,石然也同早更一道告假来了蓝城。
早更在叶大夫坟前磕头。
石然就远远斜倚着大树看着,一声未吭。
脑海里都是早前的旧景……
“师哥,恭喜你入太医院!”那时候的石然还小,大概,就如同他第一次见早更时的年岁和模样。
师哥抱起他,满脸笑意,“对哦,你师哥都入太医院了,你也得加把劲儿,别落人后。你虽然小,煎药这些事儿是可以做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若是想入太医院,现在就要开始了。”
“好~”他欢喜。
……
“师哥,我煎药总是炸。”他也有苦恼的时候。
师哥那时候刚去太医院,太医院杂事很多,旁人不想做的杂事,自然而然都落在师哥这个新人头上。
师傅过世,师哥一直将他带在身边照顾。
一面学医,一面挣银子,太医院这种地方你医术再高明,也需要银子疏通。
他年纪虽然小,但是知晓师哥这些年的不容易。
师哥虽然脸色疲惫,但还是耐性道,“凡事欲速则不达,煎药要有耐性,要守着,看着火候,时日长了,你就能慢慢摸出门道了,就像这样,没有捷径可以走。学医不容易,小聪明省下来的时间始终还是会再走一遍,知道吗?”
他似懂非懂。
……
师哥从来不是死板的人,行医时也幽默风趣。
他也在师哥的影响中,潜移默化着。
那时京中很多大人和府中女眷都喜欢请师哥去看病,太医院的叶大夫虽然年轻,却炙手可热。
若是没有那年的辰王之乱,那兴许一切还会继续。
师哥也会照旧留在京中,太医院里。
当时发生了什么,他已经没有机会再知道了。
他只知道辰王之乱发生的那天,师哥入宫,替宫中贵人诊治,说等他回来,就同他一起吃酥油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