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 122 章 大长章(1/2)
第122章第122章大长章
真心何其难得。
乾隆帝倒是后知后觉贵妃过往的情意并非作假,若是一个人起初是装着的虚情假意,可装了十年,始终不露出破绽,难道这虚情假意之中就没有掺杂着真意吗。
乾隆闭了闭眼。
若是紫菀始终不求其他,不求恩宠,不求地位,不求提拔家族,也不求给自己皇子谋得更多的益处——
甚至紫菀还让永琮迎娶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旦皇子迎娶了这蒙古贵女,随之而来的便是无缘皇位,只要其他皇子不出意外,这皇位就永远都轮不到永琮。
紫菀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而永璐虽不是紫菀的亲生儿子,但这些年来,永璐只将紫菀一个人当作自己的亲生额娘。
按道理来说,永璐就算娶了满洲大族贵女,也没法给紫菀争光,就算日后成为大清帝王,永璐注定只是将紫菀封做皇贵妃,而非皇后,拾得果子的人反而是曾经的罪人柏氏。
毕竟柏氏是永璐生母,就凭这一点,永璐永远都不可能越过柏氏册封紫菀为皇太后。
所以紫菀有何可争的,紫菀甚至什么都不争,只求在宫里安稳过日子。
在贵妃不理会他的这些时日,他辗转反侧,便是怨恨过贵妃,也怨恨过自己,还怨恨过跟贵妃的儿女,恼怒过自家皇额娘阻挠自己见贵妃,说不定皇额娘和裕贵太妃还是让他和贵妃感情生分的罪魁祸首之一。
这让他没法不在意,没法不计较,他甚至一度恨上了让他和贵妃感情生分的人。
他最无法释怀的就是紫菀到底有没有对他付出过真心。
若是付出过真心,那为何那时让他看到了假意,又为何在他察觉这一切事情后,避之不见他。
让他恨上他自己吗?让他恨自己多此一举试探贵妃真心,或是因那一眼的不同而质疑贵妃对他的真心。
是不是因为这个,紫菀才对他彻底失望,害怕他,畏惧他,见到他就想躲开。
可若是紫菀对他没有一丝真心,又怎会跟他虚情假意十年。
整整十年,他不信自己看不出一个人的真心。
他承认是自己的怀疑让紫菀对他丧失了最后一丝真心,但罪魁祸首绝不只是他。
紫菀什么都不求,这样性子纯粹的人,怎么可能打从一开始就无法对他寄托真心。
一定是这后宫妃子的算计,让紫菀无法安心对他真心实意。
若是这后宫安宁,紫菀一定会真心待他,而不至于发生这种种让人难受的事情。
所以,皇后便是这罪魁祸首,他无法原谅皇后。
还有曾经跟皇后针锋相对的慧妃,都无法原谅。
他若是不让她们付出代价,又如何让这后宫安宁。
只要让这后宫安宁了,紫菀一定会重新将心思放在他身上吧。
一切都能重来的,他只盼着还有重来的机会,不然他无法想象自己会做出什么。
……
不久后,朝中一片哗然。
乾隆帝于朝中面无表情公布了皇后的种种罪证,说要废后。
朝廷臣子被皇后犯下的罪过惊住了,大清皇后乃天下人的国母,若是这国母害人,便等同于说天下最该贤良的女子从不曾贤良。
当时富察·傅恒铁青一张脸,求皇上重新审查此事,他绝不相信皇后娘娘是个容不得人的毒妇。
不管皇后是不是这样的人,富察·傅恒清楚,一旦这个罪名扣到自己亲姐身上,那富察氏一族就被毁了。
不光毁了自家女儿的婚事,还毁了整个家族的族人,族人再无往上爬的可能,甚至他这个位高权重的臣子也会因亲姐的连累此生无缘仕途,这辈子能活到寿终正寝便算他好运了。
他甚至想过以死证清白,但是他死又有何用,他亲姐的罪名被皇帝扣下了,这辈子都无法翻身。
皇上怎么这般狠心,富察氏一族也是为皇家效劳数代人,皇上就此废了他们这一族,这是不想他们就此安生了。
但其他臣子就不这么想了,富察氏一族霸占帝王目光多年,每逢皇帝有赏赐,便总不会落下富察·傅恒的恩惠,其他臣子盼着能在帝王面前得宠多年了,但这富察·傅恒却总是挡在所有人面前。
夺人钱财如害人性命。
看富察·傅恒不爽快的臣子绝不止一两个。
因此大多数人支持废后,只要皇后罪名定下来了,不愁没有其他臣子成为皇帝心腹的时候。
说到底,富察氏一族是有着皇帝的看重,地位才水涨船高,换个世家贵族,也同样能达到富察氏一族如今的地位。
毕竟曾经的佟佳氏一族也是地位不如其他世家贵族,若非康熙帝决意要擡母族,又何来的曾经的‘佟半朝’一说。
‘佟半朝’便足以证明佟佳氏一族在朝廷上的辉煌以及受皇帝重视的程度了。
而今富察氏一族虽没有‘富察半朝’的说法,但这实际上也有了堪比当初佟佳氏一族的地位。
这如何不招人艳羡。
便是在浩浩荡荡的声势下,皇帝面无表情定下了皇后的罪名,并且废后一事一经商议,便彻底定下来了。
皇后亲弟富察·傅恒当即晕过去,人事不省被人搬走。
朝廷上发生这么大的事,好些高位听了都震惊得久久不得言语。
以往贤良淑德的皇后并非贤良淑德,而是个毒妇。
好些人先是不可置信,再是平静接受。
因这层名声在,好些高位回忆起潜邸旧事,不少人将早些年的锅全都扣在皇后身上。
像是大阿哥的生母哲妃在临近皇上登基前突然病逝,还有那怀着身孕的仪嫔黄氏也是在皇帝登基前没了孩子,往后身体虚弱就此一命呜呼,没赶上皇上登基后的位份册封,一个被皇上追封为哲妃,另一个被皇上追封为仪嫔。
而在潜邸时唯一生下孩子还活着的格格只有如今的宫妃纯妃苏氏。
纯妃出身不好,乃是民籍汉人,也就是在生下三阿哥永璋以后才被皇上擡进汉军旗包衣,但实际上家世还是极其低微,算是四妃之中家世最不起眼的一位了,如果其他汉军旗包衣妃子生下来的子嗣还有机会一争皇位,那纯妃的子嗣便是最不可能的。
就因这出身摆在这里。
所以这就是皇后能容得下纯妃的原因吗?
不光是种种疑虑、种种锅扣到皇后身上,还有种种阴谋算计。
魏紫菀听到时都觉得这些人异想天开了。
别的不说,她们怀疑的,她感觉都不成立。
即便她不是万岁爷的潜邸旧人,但有一件事她很清楚,就是以皇后当时的身份,何至于不折手段对两个包衣出身的格格下手,那可是皇上的正妻啊,犯得着这样吗。
妻和妾的地位怎能混为一谈。
再说了,即便其中一个包衣格格生下大阿哥永璜,另一个包衣格格身上怀着身孕,可皇后当时也有二阿哥永琏。
这是皇上钦定的继承人,那时的永琏远比皇上的其他子嗣聪慧上进,文武双全,可惜被一场病要走性命了。
但在永琏去之前,皇后绝无可能对其他人动手的动机。
而在永琏去之后,宫里有宫妃生下四皇子永珹、五皇子永琪、六皇子永瑢和七皇子永琮……
在众多皇子出生时,皇后都冷眼旁观,她虽说不上皇后一定非常贤惠,但是她能肯定皇后毫无对这些子嗣动手的动机。
毕竟在二皇子永琏活着时,其他皇子远不如二皇子永琏。
在二皇子永琏夭折后,皇后没了要帮自己子嗣坐上皇位的念想,后宫无论哪个皇子坐上皇位,皇后都能稳坐母后皇太后的位置,这个位置哪怕是皇帝亲生额娘也没法越过的。
圣母皇太后于地位上比不过母后皇太后,便是大清宗法不容置疑的一点,皇后绝对能稳坐钓鱼台。
皇后之所以害人,只是因为十二皇子的出生,而十二皇子是嫡子,又天生愚钝,万岁爷并没有定下十二皇子的储君之位。
而嫡子一旦不能继位,于皇后而言是一场多大的打击可想而知。
魏紫菀能肯定皇后对宫中皇子起了杀心,便只能是在十二皇子出身之后的事情。
但是也不能说皇后在这之前是全然无辜的。
魏紫菀闭了闭眼,至少在慧妃还是高贵妃的那段日子,皇后跟慧妃斗得还挺热闹的。
她这个旁观者都怕自己被连累到。
或者说如果不是她避得远,她还真被慧妃害到了,她相信慧妃有这个能耐。
所以比起皇后,她更想慧妃倒霉。
但皇后提前倒霉也算是个好消息。
她现在能做的称得上是对皇后抱有最后一丝敬意的做法是,不参与这宫里的流言蜚语,只安安静静过完这段废后的日子。
等废后的风波停歇下来后,万岁爷估计就得册立新后了。
这宫里来来去去的不是新人就是旧人,她已经习惯了这些事了,但愿新后是个好相处的吧。
想起历史上乾隆帝册立的继后那拉氏,又想起现在的娴妃那拉氏。
魏紫菀情不自禁打了个哆嗦,她现在都不知道是盼着老熟人娴妃成为继后,还是盼着这宫里来个新人做皇后了。
但不管怎么说,比起娴妃,新进宫的贵女做皇后或许还是件不错的事,即便这新皇后日后有子,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迎娶蒙古贵女,一个迎娶汉军旗女儿,哪一个都对皇位构不成威胁,更是不会影响这继后的子嗣。
可若是娴妃成为继后,看娴妃现在疯疯癫癫的模样,还争夺自家侄女子嗣,她光是想着便觉得不寒而栗。
她别的不求,就求这宫里来个正常人吧。
……
魏紫菀最近总喜欢带上婉嫔和颖贵人陪两个女儿玩。
寿康宫暂时去不得,当心引起皇帝注意。
低调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至于两个女儿,在储秀宫这个院落里玩得挺高兴的,有两位娘娘陪玩,那小嘴始终高高扬起,不曾落下笑容,若非亲娘在旁边一直看着,这两小孩可能玩得乐不思蜀。
自从亲娘不再愁容满面后,这两个小孩就彻底放开自我了,额娘高兴,她们就高兴,并且要将之前一段日子的不高兴全部玩回来,要双倍的开心,双倍的快活。
魏紫菀倒是在这当口想起了一件要事。
“颖贵人,太后娘娘跟本宫说过了,你也是这宫里的老人了,又陪着本宫许久,也是尽心伺候万岁爷,伺候皇太后,也该升一升这位份了。”
位份一事对宫里的宫妃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这象征着更好的待遇身份,颖贵人一听自己能升位了,那双招子顿时发亮,赶紧三步做两步跑到魏紫菀跟前,“娘娘,您说的是真的吗?婢妾也能跟婉嫔姐姐一样成为嫔位了?”
“本宫何时骗过你,皇太后又何时骗过本宫,你就安心吧,该是你的,别人夺不走。”
魏紫菀笑了笑,觉得她这反应实在可爱,但这也是人之常情。
颖贵人入宫多年,身份其实并不低,至少比她原先的出身高,但即便如此,也是进宫熬了那么多年才从皇太后口中要来一个升位的承诺,还是挺不容易的。
“娘娘,”颖贵人先是高兴了一会儿,再愁容满面,“若是婢妾成了嫔位,那婢妾能不能像婉嫔姐姐那样一直留在储秀宫,婢妾可不愿去了别处。”
且不说去了别的宫殿一切都得自己上心,她要打点宫殿里的奴才,还得担起一宫之主的职责,这些事想想都麻烦,还是在娘娘的庇护下过日子更好些。
毕竟娘娘是真的对她们好,自己有的一份恩惠,绝对不会落下给她们的。
娘娘现在从宫外的门面挣的银两,也是分给了她们这些妃子。
去了别的宫殿哪还有这么好的待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