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 128 章 更新来了(1/2)
第128章第128章更新来了
册封皇太子的事比所有人想象得还要快,似乎有某些事情在催促着帝王,好似帝王不早早册立太子,就有些事情注定无法挽留了。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对于皇帝而言,没有什么比皇位更重要,可若是舍了他心爱之人,这种痛不欲生的滋味,也是他一辈子不想再次体验的。
因此,等永琮摇身一变皇太子后,皇帝便在朝廷上提起母凭子贵一事了。
永琮是皇太子,那么作为皇太子生母的皇贵妃,理所应当为皇后。
这话顿时在朝廷上引起极大动荡。
大清建国以来,就没有让包衣奴才出身的妃子生前封为皇后的说法。
但皇帝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们哑口无言,皇帝道,在先帝之前,大清也从没出现过包衣奴才出身的宫妃被追封为皇后的事。
有一就有二,便是破了这规矩又如何。
众臣震惊,并非是因为皇帝提起将皇贵妃册封为皇后一事,而是感觉皇帝这是连自己祖宗的脸面都不要了,明摆着说自己亲玛嬷是包衣奴才出身,这不等于打先帝脸面吗。
况且想到先帝说过自己母族乌雅氏一族是名门出身这回事——
众臣越想越觉得脸疼,不是为自己脸疼,而是为先帝以及皇帝。
也因此,臣子们难得齐齐默了声。
有心人想阻止皇帝册封皇贵妃为皇后,都不好意思拿包衣奴才出身这点作为攻击皇贵妃的原因了,毕竟皇帝能说自己祖宗,他们没胆子说爱新觉罗氏的祖宗,这不是嫌自己命大吗?
皇帝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胸宽广的皇帝。
于是臣子们纷纷从别的角度出发,像是皇贵妃不是万岁爷潜邸旧人,资历不如其他娘娘深重,又或是皇贵妃并非名门出身……但是说来说去,他们反倒被自己的理由气笑了。
资历这种事放在大清帝王的后宫无疑是无稽之谈。
有哪个名门出身的贵女进宫当皇后还要讲资历的,直接以家世就将其他人压下去了,就算皇贵妃不是名门贵女出身,但还是那个道理,既然都被皇帝下定决心封皇后了,而大清每一个被帝王册封的皇后,压根不讲资历的,身份够了,那就上位,简单极了,连夫妻感情都无需培养。
或者说,他们那资历来压皇贵妃,本就是在后位之事上不跟皇贵妃讲道理了,因为资历本就不是皇后该比拼的东西,尤其是在大清后宫。
至于并非名门出身——有一点还真得说皇贵妃走运,在进宫选秀前便擡旗了,便是于历史记载上,皇贵妃进宫后都不算是包衣出身了。
反正历史总要编造的,只要证明皇贵妃是大选进宫的,大选之前是什么状态,是不是包衣出身,或者是出身小族小姓的汉军旗贵女,在进宫后,因为地位水涨船高,被擡旗擡进满洲旗,改了姓氏为魏佳氏——
只要春秋笔法用得好,后人或许会以为皇贵妃是汉军旗出身的贵女,在进了后宫后,被帝王看重,全家擡旗,这才有资格够着后位,这话里话外都跟包衣无关,毕竟皇贵妃在进宫之时就已经不是包衣奴才的出身了。
虽说这些话只能骗骗自己,就算能一时骗着后人,但也不会有人一直被这种事情骗住。
可这至少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将皇贵妃的出身拿出来看,好似也没有那般难看了。
只看选秀时的身份,皇贵妃是汉军旗出身,那就确凿无疑了。
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便是由汉军旗擡进满洲旗再封做皇后的。
尽管跟皇帝的皇贵妃身份不能一视同仁,可既然有过汉军旗擡旗进满洲旗的皇后,那皇贵妃封做皇后,好似也没有那么难以让人接受了。
更主要的是,皇帝态度十分坚决,没人会真正违抗帝心,再者,皇帝都已经册封皇太子了,而皇太子生母是皇贵妃,他们犯不着彻底得罪下一任帝王。
在找不到更多借口,以及得为家族考虑的前提下,有些保皇派认定了太子生母是皇后才能更好地巩固太子地位,也因此,不过三日,朝廷上便认可了皇帝册封皇贵妃为皇后的做法。
……
魏紫菀被封做皇后之前,后宫来了不少恭维的妃子,连以往避着她的纯妃也过来了,忽而疯癫忽而冷静的娴贵妃也曾过来一趟。
魏紫菀都见过这些人。
纯妃嘴上说着好听话,即便过往她们没多少接触,纯妃也能因永瑢跟她接触过,以自己小儿子为话题展开无数攀扯关系的话语。
魏紫菀听着,也没听进去。
娴贵妃就简单多了,只过来看她一眼,像是看出什么似的,嘴角咧出一抹笑,“你跟万岁爷也回不到从前了?”
她感觉敏锐极了,“不对,你跟本宫情况不一样,本宫是跟万岁爷就没有过从前,而你跟万岁爷有过好多算得上是美好的过往,本宫拿你跟我比作甚。”
她话语颠三倒四,但中心意思总归为一个,“别信皇帝,这后宫的女人都不要信他。”
她笑着说出大逆不道的话,“倘若帝王长命百岁,不管你们母子俩被皇帝多看重,都只有被皇帝忌惮的下场。”
魏紫菀满脸笑意,“娴贵妃,你大抵是糊涂了,万岁爷可是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