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舆论风波初起时,微末之滴渐成潮(2/2)
素问一惊,立刻意识到太太心中已有定数,便顺着她的话问道:“太太的意思是?”
王氏嘴角微挑,语气森冷:“他们欺我李家无人。”
素问本想说家里尚有主君,但转念一想,主君年纪尚幼,确实难以镇场。
她正要再劝,却听王氏已然下令:“去找任大郎定一百份这期小报,分派到三个药铺装药。传话下去,在这官司判下来之前,刘记的金银交引券,一概不收。”
素问大惊:“太太,这岂不是损敌一百,自损五十?”
王氏冷冷瞥了她一眼,目光凌厉:“传下去,严格执行。我李家的人,便是没有外男护着,也不是谁都能随意欺辱的!”
素问见状,不敢再劝,低头应了声“是”,便退下去安排。
屋内沉寂下来,王氏再次看向手中的小报,心头思绪翻涌。
这任氏,竟连如此大事也不来求她帮忙,看来,她从未将自己当作真正的家人。
王氏心头微涩,开始反思自己从任氏嫁过来后的所作所为。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若总是与儿媳争锋相对,日后家宅不宁,受苦的还不是他们李家?
更何况,这个任氏,虽不擅逢迎,也不讨喜,但确实有几分本事,且心地不坏,之前还出钱给王家看病。
她也是个女子,如何不知,这世道之下,女子想要立足,何其艰难?
所以这次,便是自损五十,她也要让刘记明白,李家纵无男儿当家,也绝不是好欺的。
*
屋内幽沉,红泥小炉上炭火烧得正旺,温暖的气息缓缓弥散,映得檀木雕花屏风后的人影沉稳而端肃。
老太太端着茶盏,指腹缓缓摩挲着青釉的盏沿,似在沉思,半晌,才缓缓开口:“刘记的案子,可有新消息?”
侍女秋实立在一旁,微微俯身,语气恭谨:“回老太太的话,这两日城中议论渐多,王氏暗中插手,已在药铺停收刘记金银交引券。刘家尚无动作,但怕是不会轻易罢休。”
老太太轻轻一笑,语气不紧不慢:“这王氏,倒是沉不住气了。”
秋实低头不语,老太太继续缓缓啜了一口茶,似笑非笑地道:“她倒是颇有几分护短的意思,可惜,行事还是太急躁了些。”
秋实轻声道:“太太毕竟是商贾出身,行事爽快些也是常理。只是,王氏既然插手,想必大娘子此事也能多几分胜算。”
“胜算?”老太太嗤笑一声,缓缓放下茶盏,眉眼微微一敛,语气淡淡:“王氏的手段,能斗得过大理寺少卿的家眷?”
秋实微微一惊,擡眼瞧了老太太一眼,小心翼翼地道:“老太太的意思是?”
老太太眼底深沉似海,轻轻敲了敲椅扶手,语气平缓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若是能靠一纸小报、几间药铺就能撼动刘家,刘家也不会在京中立足至今。”
秋实低垂着头,心下也明白老太太的话不无道理。
她迟疑片刻,还是小心翼翼地开口道:“那老太太为何一直未曾出手?眼下若不尽快相助,大娘子怕是要吃大亏了。”
老太太闻言,轻轻一笑,神色间带着几分意味深长:“她若不吃点苦头,怎会知道世道艰难?”
秋实微微一怔,随即了然。老太太素来深谋远虑,自然不会让大娘子真的吃亏,但也不会让她这般轻易过关。她这一番按兵不动,不过是为了让大娘子知难而退,届时她再出手相助,大娘子必然会心存感激,顺势回归李家。
秋实迟疑了一下,还是低声道:“可如今太太已经先一步出手,若是大娘子以为此事是太太相助,而对老太太心存芥蒂,岂不是。”
老太太闻言,神色不动,轻轻摆了摆手,声音淡淡:“王氏不过是做些小打小闹的事,成不了气候。等她们折腾得差不多了,自然会知难而退,到时候,还不是要来求我?”
秋实心下佩服,老太太从一开始便料定王氏的作为不会有真正的效果,也知道大娘子这场官司若想取胜,最终还是要仰仗更大的权势。
她忍不住问道:“那老太太打算何时出手?”
老太太擡眼看了她一眼,缓缓道:“时机快到了。”
她目光微微沉了一瞬,语气透着不疾不徐的笃定:“以卵击石,只会让人看笑话。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舆论,不是平头百姓,而是权势。”
她擡手理了理袖口,目光微微眯起,神色间透着一种久经风霜的睿智:“等她彻底无计可施时,便去请侯爷出面。”
秋实听到“侯爷”二字,心下一惊,立刻反应过来。若侯爷肯出面,这桩官司的天平,才会真正倾斜。
秋实低头应道:“奴婢明白了。”
老太太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淡然一笑:“有些人啊,总是要到了最后关头,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依靠。”
吃过这次的苦头,任氏总归要明白,单打独斗,不如回李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