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李大善人 要是她们不信,她就掏出真心……(1/2)
第68章李大善人要是她们不信,她就掏出真心……
破庙中,以神像为薪柴的篝火照亮了整座大殿,吕神婆的声音不断响起,在殿中略微有些回声,仿佛历史在这狭小空间中的回荡。
咸恒十八年,皇太子暴毙,储君之争,便集中在了皇长女与二皇子身上。
本来,论贤论长,该立文武双全的皇长女,但不管是浊流,还是清流,却都默契地选择了二皇子。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周立国以来,拢共也只有两个皇女成功登基,其中一个还是在襁褓里匆匆继位,不到二十天就被年富力强的叔叔赶下了御座。
二来,上一个女帝虽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却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引入了大量女官。
文官集团担心重蹈覆辙,又要有女官来士族的地盘分一杯羹,因而宁可放弃素有贤名的皇长女,也要扶持相对来说更平庸的二皇子。
二皇子虽然个人魅力不如皇长女,却以礼贤下士闻名朝野,若他上位,必定会优待士族。
咸恒帝是个温和慈爱的父亲,不愿意看到儿女互相残杀,见大臣们都举荐二皇子,便给皇长女封了一块富庶之地,多次召她入宫作伴,免得她多心。
咸恒帝的爱女之心,却引起了二皇子与其幕僚的怀疑,他们以为,皇帝更属意皇长女。
针对皇长女的刺杀一起接着一起,都被身手不凡的她躲了过去。
她心里清楚,皇帝正是因为不愿与文官集团起冲突,不可能顶着大臣们的反对,立她为储君,对她有愧疚之心,这才会不断赏赐、安抚她。
皇长女对父亲的感情亦变得复杂难言。
她小时候身体不好,时常梦魇惊神,皇后又走得早,皇帝怜恤幼女,便在紫宸殿给她留了个房间,一直到她七岁,都是住在紫宸殿中,被九五之尊的父亲亲自照料。
父女俩感情一直很好。
当时的皇长子,后来的皇太子,与皇长女一t母同胞,自然也乐见亲妹妹与父亲关系亲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人像最平凡的一家人,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但后来,咸恒帝拗不过大臣们,立了继后,先后有了二皇子、二皇女。
尽管咸恒帝多次公开表示,这绝不会动摇皇太子的储君之位,朝野中,人心却还是浮动了起来。
先皇后已经不在了,继后却是出身大族的名门贵女,天然就有众多势力同盟。
只是有皇太子在,不管是嫡长子的身份,还是他素日的行事作风,都没有可以指摘挑剔的地方。
支持二皇子的势力,在这时还成不了气候。
咸恒帝也就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着在他手上,皇权能平稳过渡。
可惜,他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不说,皇太子还在一次巡边之后,突染恶疾,回京城的路上便猝然离世。
皇家的龃龉,随着太子之死,逐渐来到了台面上。
二皇子倚仗士族,将皇位视为囊中之物,皇长女手握禁军,又岂会坐以待毙。
皇帝优柔寡断,生的孩子却个个杀伐果决,二皇子养了一群杀手,皇长女则大刀阔斧,以查税为由,翦除士族羽翼。
咸恒二十年,北狄妖王犯边,掳走了大批百姓,皇长女奔赴前线,领兵退敌。
她以雷霆之姿斩首妖王,用妖魔尸体筑成十二座京观,令群妖退居山林,不敢再涉足人世。
经此一战,皇长女威名远扬,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的文臣集团也出现了分歧,一群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己任的君子,改换门庭,转投了皇长女。
二皇子早已与皇长女势同水火,深知一旦后者上位,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狗急跳墙的二皇子为了保命,不惜联络妖王残部,与妖魔联手,偷袭了回京路上的皇长女。
妖魔驱赶了一群百姓冲击大军,皇长女为了掩护百姓逃走,被二皇子埋伏的箭士射中胸口。
利箭抹了剧毒,药石无医,皇长女知道,自己和太子哥哥一样,撑不到回京了。
她临终之前,做了一个所有幕僚意想不到的决定。
她还没有子女,那些不想退避乡野,又或是归顺二皇子的部下,拿上她的印玺,回京城,投奔二皇女。
众人大吃一惊,二皇女与二皇子一母同胞,又一向默默无名,岂会接收他们这些敌对势力?
皇长女却笃定地说,二皇女与二皇子绝非同类,大周定鼎八百年,天灾人祸不断,已有亡国之兆,若无明君扭转乾坤,生灵涂炭近在眼前。
“诸位君子若是心中还有天下黎民,便信我这次吧。”
皇长女临终之言,无人不为之动容,她最后记挂的,不是向二皇子报仇,不是对父亲软弱的怨恨,而是抛开自己的立场,一心为国家谋划。
皇长女的遗体送回了京城,全城缟素,咸恒帝一夜白头,守着女儿的尸体,谁也不见。
二皇子虽然心虚,却还是得意居多,父亲只剩两个孩子,不传位给他,还能传给烂泥扶不上墙的妹妹不成?
忍不住摆起庆功宴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血脉相连的亲妹妹,竟然会带着皇长女的亲卫,连夜围住他的府邸。
披甲执锐的二皇女如此说道:“我有明确的情报,二哥府上有妖魔内应。”
烂醉如泥的二皇子努力撑起不断滑落的绵软身体:“妹妹听了谁的挑拨?长姐被妖魔埋伏,我也很痛心。”
在这之前,二皇女一向表现得好脾气,没主见,二皇子一度以为,这是哪个宫人生的孩子,记在了自己母亲名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