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个屁 这是什么让人窒息的操作?!……(2/2)
一时间,包括朱祁镇在内,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得聚向了朱祁钰。
朱祁钰也是愕然张了张嘴,提到他了?
【与此同时,孙太后还并企图用财宝赎回朱祁镇,但也先接收财宝后并不放人。】
【而面对这样的危局,如此布置和决策还不够,因此,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展开了一场纷争。】
“迁?迁个屁!”
朱元璋听到“迁”这个字眼的时候,实在没忍住骂出了声!
南迁一个试试?!那岂不是当真和宋朝一样了?!
【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率先提出迁都南京,以避刀兵。
这南迁之议提出来后,便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但时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当即否定了这项提议。】
【于谦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于是在于谦的请求下,朱祁钰下令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京师上下才人心稍安。】
听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
这于谦是谁?这话说得不错!南迁岂不是真要“亡国”了!
还有这朱祁钰,倒是比这朱祁镇脑子清醒,目前听着还不错,朱元璋又不由得点了点头,但还不能放下心来。
虽然看起来天幕说的这两个重要人物,大概就是这朱祁钰和于谦了?但朱元璋可不敢肯定这“重要人物”一词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毕竟有宋朝的前科之鉴,他可不敢轻易妄下断论,否则最后气的还得是自己。
另一边,正统朝堂之上,听着天幕说到这里,众人也是不由得在想天幕说的“重要人物”是什么意思——
是挽救大明于危难之际,还是?
当然目前听着,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谁都没想到会是郕王朱祁钰和于谦。
不过郕王监国实属应当,于谦嘛,说出这一番话来,倒是也得到许多大臣的认可。
南迁不行,坚决不行。
于是提出这一建议的徐有贞,不禁有些被人“嗤之以鼻”。
徐有贞:“”
徐有贞不禁几不可察地皱了皱眉,心下很有些不虞——先不说这事儿还没发生过,他还没说过这种话,就是他提出来,天幕也说有很多人是赞同的,凭什么现在成了他一人之过?
再说就是与于谦的对比......这不由得让徐有贞有种牺牲他而成全了于谦忠义的感觉!
由此心下岂止是不虞,更是很有些不舒服。
尤其还听到于谦竟因此还升了职——
【孙太后和朱祁钰擢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将北京防务委任给了他。】
【而除了让郕王朱祁钰为监国外,孙太后还“暂总百官”商讨对策。紧接着二十二日,即四天之后,孙太后又下旨,立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仍由郕王朱祁钰代理国政,以安定人心。】
【再说土木堡之战的后续——其战败的主因,毫无疑问是因为王振的专权以及愚蠢的决策,包括明英宗朱祁镇在内,这场御驾亲征,实为政治作秀,这两个人的军事无知与盲目自信,更是毫无疑问加速了这场战争的悲剧结尾。】
【加上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
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
【不过这时还有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甚至还为王振遮护,喝逐群臣。】
【有句话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时候出来替王振说话,还要怒骂群臣,真当自己死得不够快,于是有意思的来了——给事中王竑见马顺还在装腔作势,骤然怒不可遏,于是上前一把抓住马顺,拳打脚踢,当场结果了他的性命。】
【之后其他愤怒的群臣又当场打死了王振的另外两个死党、宦官毛贵和王长随。】
【这件事史称“午门血案”。当时于谦拉住朱祁钰的衣袖,说王振罪当诛九族,马顺等罪当死,应不予追究。
于是朱祁钰下令马顺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之后又下令杀死王振的侄子王山,把马顺的尸首拖到街头示众,与此同时,朝廷下诏追削王振官职,斥其“专权蠹国,罪不容诛”,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并籍没王振家产。】
当......当庭打死?!!
王振等几乎骤然间就倒抽了口冷气,脸上血色尽失......不为别的,是他们突然意识到,天幕口中,群臣激愤到都能当庭打死他们,那现在岂不是也一样能当庭就打死他们?!这这......
再看朝堂众臣的脸色,竟有一种“明悟”之感?!
——哦,原来还能这么做啊。
而且听于谦说“应不予追究”,郕王还认同了,简直是......太感人!
这王振及其党羽就是有罪,而且是罪过大了!当庭打死都算便宜了这些人!
别说王振等人惊惧交加,生了胆怯,就连朱祁镇都被震住了。
他可算是意识到,对于天幕所说的,这些大臣们究竟能有多震怒激愤了,竟是到了当庭打死人的地步!
那......那他先前还试图维护王振......
【不过后面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思念王振不已,于是在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竟是还下诏为其正名,而且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王振建立旌忠祠,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以祭祀亡灵。】
正统朝臣:“”
这是什么让人窒息的操作?!
还要建立旌忠祠,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以祭祀亡灵?!!
还思念王振不已?!!
此时此刻,还抱着一丁点儿希望,或者说已然有些失望的众臣,不由得深刻意识到——他们陛下当真与这王振感情甚笃!就算现在迫于压力处死了王振,也难保在事态平息之后,不会又开始怀念对方,以至于痛恨起他们这些“逼迫”的大臣们。
那到时......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不过等等——
最开始天幕还说了什么?
——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