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书肆 那块地里有盐矿。(2/2)
李有容一直没敢擡头,就算不得不擡头的时候也会努力避开弘皙坐着的那个方向。
一直到上书房下学李有容都还有些闷闷不乐,做决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做完决定之后她又因着这件事情纠结得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
虞燕见她低着头往外走,心思一动拉住她小声道:“双卿那边的书肆要开了,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李有容恰好也不想在心情这么难受的时候立马回家,干脆就应了虞燕一道上了雍郡王府的马车朝着街上驶去。
双卿的书肆位置不算偏但也不算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因着还未正式开业的缘故虞燕她们还不能从正门进去,只好让赶车的车夫绕了一圈敲了敲侧门。
没多久一个穿着大红织金琵琶裙的小姑娘睁着圆溜溜的眼眸探头出来,看见虞燕和李有容的时候甜甜地笑了,拉着她们的手就往里头走。
“小兆玉,你今日不是应该在公主府里上学么?怎么跑到书肆来了?”虞燕戳戳小姑娘的脸蛋问道。
她是先前温宪公主去善堂的路上捡的孩子,两三岁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布蹲在屋檐下,当时又是大冬天,温宪公主心善,干脆就把她从那条街上抱了回来。问她家在哪里,唤什么名,都是一概不知,无奈之下温宪只好重新给她取了名字,留在公主府里当半个自己的女儿养。
“明日书肆要开了呀,我就过来帮帮忙。”兆玉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公主说小孩子也不好整日闷在屋子里,就应该出来多走走,所以就把我托给了双卿姐姐。”
院子里双卿雇的下人都趁着外头太阳正旺把书拿出来晒,四书五经等儒学著作自然数不胜数,八股文选编、策论范文也不在少数,医书农书历书更是整整齐齐地码在一旁。
双卿的屋子也是敞开的,太阳透过玻璃窗暖洋洋地照在绣架上,玻璃纱上绣了一半的牡丹花图,深深浅浅的好几种红色,绛红朱红胭脂红石榴红,线被她分成不知道多少股,正反两面都是平整细密的针脚,她就坐在绣凳上,安静地做着女红。
“明日不是书肆开业么?你怎么在这做绣活?”虞燕诧异道。
李有容赞叹地摸上绣得栩栩如生的牡丹,双卿抿嘴笑道:“下个月是蕴姐儿家的小阿哥满月,孩子的东西要添置的估计也添置得差不多了,我也就随大流准备了一份专门给小阿哥的。”
“至于这份则是送给蕴姐儿的,她从前最喜欢的就是牡丹,早先时候家中的屏风也多用双面绣,我就干脆自己画了花样子来给她重新绣一架,花不了多少时间,只是多少是点心意。”
曹蕴嫁给平郡王后夫妻俩确实蜜里调油了好几年,但是迟迟没有孩子。虽然没有公公婆婆催促,但是曹蕴自己常常心里过意不去,好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怀上了,倒是让她了却了一桩心事。
她们俩到底情谊不同。
双卿放下手里的长针起身,抖落裙摆上的丝线,随后便带着虞燕和李有容两人往前院走去。
她的书肆格局与一般的店铺不同,前面是一个长形的柜台供人翻阅书籍,再往里走则是类似于茶肆一样的地方,但每一张桌子上都摆着细腻柔软的宣纸和搁着墨笔的笔筒,更为风雅。
“先前格格说的报纸,我特意查了从汉代起就流传的邸报的格式,按照那样的式样改了一版出来。”双卿走到前面的柜台前,踮脚从上方抽了一沓纸下来递到虞燕面前。
历史上可查的最早的官方报纸则是汉代的邸报,主要用于传递朝廷的政令、官员任免等信息。而到了清朝中后期,邸报则化身为京报,传递的除了朝堂上的政策外也会提及许多民间口口相传的消息。
而虞燕印象中的报纸更重要的作用却是启蒙思想和政治改革。
罗马不会是一天建成的,事物的发展也要一步一步来。虞燕将双卿递给她的报纸展开,上面的版面很清晰,基本上是按照邸报的格式进行划分的,只是在一眼就能看见的,左边重新批了一个板块出来用来刊登连载的文学作品。
她又重新从柜台上抽了一沓纸下来,这一份应当是手抄的文稿,纤秀的簪花小楷一看就出自女子之手:“这是蔡琬寄过来的,她从蕴姐儿那里听闻我要办文评方面的报刊,干脆直接拿了自己早年和现在写的诗词寄过来让我登上去,想看看在不说明自己是女儿家的情况下,那些文人墨客会怎么评价她的诗词。”
蔡琬的诗词才情不在双卿之下,但虞燕看了两眼忍不住揶揄道:“她们不知道,双卿你还不知道吗?我在诗词歌赋上那可真真是十窍里面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给她看诗词那可真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李有容倒是第一次听闻南方女子结诗社故事,翻了两页蔡琬送来的词作忍不住惋惜道:“这样的诗词不能留于世间岂不是太可惜了?江南那边文风盛行,怎么对才女反倒是只闻其名不闻其作呢?”
像曹蕴、蔡琬这样的女儿家在江南也是鼎鼎有名的闺阁才女,但是若说流传下来的诗词却几乎是没有的。
虞燕刚认识曹蕴她们的时候就提起过这件事情,当时大家因为怕碍着名声所以写下再多的诗词也都是自己收着的。但是这几年姑娘们一个接一个的出嫁,整日操劳后宅琐事时却总忍不住想起自己年少时写下那些富有灵气的诗词。
她们也觉得可惜。
李有容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柜台,抓着手里的报纸灵光一现:“额林珠,你说我们要不要在小报上开辟一个专门用来发表诗词的板块,不管男子还是女子都匿住名字,诗词
这就跟后世那些论坛上的匿名点评一样,虞燕理解她的意思,将报纸抖开站在双卿边上圈圈画画,将刚刚李有容说的东西按照原先给文评预留的位置填上去。
“文人想要扬名的一大办法就是传扬自己的著作。”虞燕眼眸一擡看向双卿,“若是咱们的报纸能办出来一定的名声,就不愁没有稿件寄来。只是若想将名声打出去,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公主的意思是先用您之前说的连载小说来吸引人,然后再逐步将其余板块的内容替换下去。”双卿小声道,“咱们如今只能做做这样不谈论政事的小报,否则容易被找上门。”
循序渐进的道理虞燕也不是不懂,她自然能够理解姑姑的顾虑,故此只是点了点头。
从书肆出来后李有容的心情显然好了许多,她跟在虞燕身边吹着秋日温凉的晚风,慢慢地驻下脚步,有些犹豫地看像自己腕间的镯子。
“额林珠,你说我要不要把这东西还回去?”李有容有些纠结道。
“你想还吗?”虞燕反问道。
这其实是个很明显的答案,若是李有容想还回去的话,早上在毓庆宫门口的时候她就已经把镯子摘下来还给弘皙了——她肯定是舍不得的。
“不太想。”李有容很诚实地摇摇头,“我想给自己留个念想,虽然往后可能也没有什么相见的机会了,但是一想到这几年的交情又觉得也没有必要做到那么分明的地步,毕竟我确确实实喜欢他呀。”
“那就留着呗。”虞燕想得倒是很开,到这种时候还忍不住打趣道,“这镯子又不值几个钱,东宫比这东西更珍贵的又不是没有,难得就难得在这一份心意上。”
李有容低着头轻轻摸上那双玉镯,润中又带着些暖意,恰似少年似水柔情。
“若他没有生在天家就好了。”
虞燕闻言顿下脚步有些踟蹰,但在李有容好奇的目光投来的那一瞬间她又向前走了几步。
“怎么了?”李有容挑眉问道。
虞燕摇摇头没多说什么,只是牵着她的手上了马车。
将李有容送回棉花胡同后马车缓缓向雍郡王府的方向驶去,虞燕倚靠在车内的软枕上,闭目听着窗外传来小贩们走街串巷的吆喝声。
“格格,石姑娘在屋里等您呢。”
虞燕刚迈进前院,雁回就端着一盅热牛乳上来递给她暖了暖身子。
石阳怎么今日又来了?
一大口热牛乳下去倒是将她白日里的愁绪也浇下去了不少,虞燕掀开帘子进了里屋,石阳板板正正地坐在那里,见她进来福身行礼后两边原本侍候着的丫头就被虞燕赶下去了。
“捐资的事情户部那边应该处理的差不多了吧?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虞燕见她眉眼间的情绪似乎与昨日不相同,还带着些焦急与迫切,便忍不住问道。
“有郡王爷在,户部的人手脚自然是麻利的,哪会有什么问题。”石阳先是笑笑,接着三言两语将捐资的事情就说清楚了,随后她小心环顾了一圈周围,确认院子里无人偷听后才拧起眉头,看着虞燕认真道,“格格,上次容与在,奴婢怕她年纪小,嘴巴不牢,有的事情我没敢当着她的面与您说。”
“先前她提及买地的事情,奴婢只说没有……但实际上奴婢确实在美洲买了一块地。”
虞燕眼睛睁大有些愕然地看着她,显然没想到她会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更没想到石阳的下一句话让她的惊讶直接上了好几层。
“那块地里有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