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全家穿越古代种田逃荒忙 > 第33章 第 33 章 二合一(局势印证、朱大……

第33章 第 33 章 二合一(局势印证、朱大……(1/2)

目录

第33章第33章二合一(局势印证、朱大……

(一)局势印证//

一家三口这次来县里,除了卖药材,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要买一些药材回去,用来制作调理身体的药丸和方剂。

在街上好一通转悠,四处对比了价格,然后又回到了刚才那家同济药铺。

不愧是彭城连锁的大药铺,无论卖价还是买价都更有优势。

三人进了药铺大门后右拐,便到了抓药的柜台,刚挣来的四两银子转眼又花出去一多半,只换回来五六小包特殊药材。

谁叫这些都是他们当地采挖不到的,只有来这里花高价买了。

好在买一次可以用很久,暂时都不再需要在这上面花钱了,三人的心情才好了点。

随着肚子“咕咕”叫起来,擡头看看天色,才发现已经快正午了。

找了家看着还算干净的馄饨店,三人走了进去。

“唔!好吃!”汤大强猛地灌了一口热汤,忍不住感叹道。

馄饨是一种传统面食,起源很早,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叫“混沌”,后来根据造字规则,改作“馄饨”。

汤大强虽然是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却颇喜欢吃面食,什么包子面条馄饨,都是他的最爱。

穿越过来后,就一直没吃上过面食。

如今再次吃上,不禁就激动了几分,更别说这馄饨虽然只是简单的猪肉馅料,口感却异常鲜美,美得他恨不得把汤都一滴不剩喝光。

而他对面的汤小米差不多同款表情,头都快要埋进面前的大海碗里,一口一个吃得非常满足。

陶秋菊看着这面食爱好者的父女俩,这人虽然穿越了,口味却丝毫没变,不由得好笑地说道,“待会儿买一些小麦回去吧,时不时给你们做一顿,解解馋。”

汤大强和汤小米连连点头。

门外锅炉边上裹着深蓝色头巾的老板娘,远远看着他们吃得香,热情地说道,“你们北方来的吧?要不要来瓣蒜!”

前段时间就是一个北方来的人,进店后一个劲儿问她要蒜,拿到后配着面条咔咔就一顿生嚼,给她都看呆了。

后来又接待了几个这样的人,她才知道北方人不仅爱吃面食,还爱配着生蒜吃,她大为不解但只得接受,反正大蒜自家种的多的是。

这会儿店里人不多,她观察这一家三口好一会儿了,没听到他们说话声音,只看着像是爱吃面食的,自然而然就问要不要蒜。

汤大强、汤小米黑线:谢谢,但不用了。

还是陶秋菊问道,“大嫂子,最近北方过来的人多吗?”

“哎哟!你算是问对人了,多的呀,我们这条街就我这家面食店,他们经常来我这里的,这个月明显更多了!”老板娘一边利索地擦桌子一边叭叭说道。

看来这北方形势确实不太好,竟然越来越多人往南方跑了,这沛县都来了不少。

沛县水路交通发达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白居易有首诗里说“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其中的泗水就是如今沛县外的那条大河。

泗水自山东发源,流经曲阜、兖州、邹城、济宁、微山、鱼台,一路往南流到沛县,再一路南下,流进淮河,可以连接到瓜州古渡头,也就是扬州。

所以沛县可以通达南北。

这北方来的很多人,来到徐州率先要经过就是沛县,难怪近来县城里格外热闹。

这些人给沛县的商业经济带来了好处,买卖更加繁华了。

却也带来了很多混乱,比如乱匪逃兵也都顺着泗水一路南下到了这里,他们猜测河口镇那一伙恶匪可能就是顺着泗水河一路南下而来的。

吃完饭,一家人再买完了该买的,两个背篓都装满了,还没到约定的时间,便找了个热闹的茶楼,点了一壶茶坐在了大堂里。

倒不是他们口钱多到可以去喝下午茶了,而是这茶楼是一个绝佳的消息聚集地,借着喝茶在这里多听一些消息。

此时一楼大堂里人声鼎沸,各个大桌都坐满了,或大声或小声都在交谈,汤小米他们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

当他们坐定的时候,正听到隔壁桌的几个人在大声议论北方战争局势。

“那刘??延误战机,以至于被晋江击退,实属不该!”一个小眼睛中年男人惋惜地说道,“据说撤离的时候,浮桥被砍断,不少人掉进河里淹死!”

“哎哟!那这刘将军作战不力,可要严惩!”他对面一个大胡子的男人气愤道。

“幸好王大将军愿意出马,他可是个豪杰,外号王铁枪,据说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小眼睛中年男人激动地形容道,仿佛亲眼见过人家的英姿似的。

大胡子男人显然也是这王大将军的铁杆粉丝,崇拜地说道,“今年他爵位又升了一级,晋为开国侯,皇帝陛下还是要重用他,真可谓是宝刀不老啊!”

“是的啊,他一出马,那必然会把沙陀人全部杀退到黄河对面去。”小眼睛中年男人道。

其余众人纷纷附和,看上去都对王大将军抵挡晋军南下很有信心。

看来这里不愧是县城,消息就是更灵通一些。

悄悄旁听的汤小米,听到这里却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

其实众人没看错,这王大将军确实老当益壮、骁勇善战。

奈何梁末帝听信小人谗言,一开始没有重用他,如今把他派去前线,却也没有给他充分的信任,不让他擅自行动,并且对他提的建议总是束之高阁。

后来大梁每况愈下,基本上失去了黄河北岸的全部城池,梁末帝反而怪是王大将军没有尽心尽力抵抗。

老王一气之下对自己的亲信放了句狠话,“若得胜回朝,将要处死朝廷内的奸臣”。

这话被那些奸臣知道后,担心万一老王得胜归来,皇帝一高兴,没准就该自己倒霉了,于是愈发用计阻扰老王的军事行动。

以至于老王派去报信的人根本见不到皇帝,那些奸臣小人们不仅向皇帝隐瞒老王的战功,还将老王在拉锯战中的一时战败说成是饮酒轻敌,不堪重任,以至于后面老王被皇帝召回。

再后面形势愈发恶化,无人可用的梁末帝只得又把老王派去前线,却同样是没有尽心用他,在奸臣买通了他身边亲信的侵害下,老王失误被生擒,面对大晋的全力招降,他坚决不从,最后被斩首,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而他死后没多久,大晋就攻破大梁的京城汴州。

所以大梁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大将好将,而是在于朝堂上的小人太多,大将的能力根本无法发挥。

那些小人沉溺在权力争夺之中,视北边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大军南下的大晋于无物,仿佛只要没打到他们眼前,一切就都没有他们那些蝇头小利重要。

丝毫没有大局观!

“唉,能在现代做预知未来就好了。”汤小米不禁在心底感叹,要是在现代能预知未来走向,那多的是变现机会,不像现在,知道又能怎么样,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都改变不了。

不说她压根儿就不可能见到王大将军,就算见到了,和人家说你未来会被李亚子斩首,估计会直接被乱棍打出来吧。

实在是她们家的社会地位太低了,没有任何影响力,难怪这穿越都要穿成皇室贵族。

“听说明年春耕结束后就t要启动征兵了,陛下亲自下令的,为了补充兵源,每户征一个。”旁边另一桌又有人说道,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消息,说得有模有样的。

唐朝开始募兵制,即职业军人,不是实在缺兵,不会轻易启动征兵,因为简单征来的兵一般来讲是没有战斗力的,尤其是强征来的,不跑就已经算是好的了,打仗根本指望不上,只能白白送命。

发展到如今,军人的地位普遍高于文官,军事职业化已经成为了常态。

没想到现在竟然又要启动征兵,周围人纷纷对这一消息表示质疑,均是不敢相信,有害怕消息成真的,竟然还有嚷嚷着要去从伍抗敌的,不过随便说说又不用负责,这些话都区分不知真假。

一家三口不由得对视一眼,想了想如果汤大强被抓住当兵,不禁打了个寒战。

可不知道消息真假,只得先暂时把这个消息记下,准备带回去反馈给族长,让他想办法和主□□边确认下真实性。

另外,无论真假,今天看到的这一幕幕,都可以看出北方局势确实是紧张起来了,看来这一切都和汤小米的记忆对上了。

又坐了一会儿后,见没什么新消息,三人又去南城门那边转了转。

果然和历史记载的相差不大。

南城门上书写的是“会源”二字,取汇集水流之意,因为南门外的南门渡是沛县的要道,泡水和泗水在此汇聚向南流彭城。

飞云桥架在环城护城河和泗水河二水交汇处,舟来车往,商贾云集,好一派繁荣的景象,实在看不到多少乱世的迹象。

去了南门渡码头问了一番,果然可以直接坐船去彭城,顺水差不多三个时辰,船资50文。

“下次有时间的话,还是要从河口镇坐船去彭城试试,看看来沛县这里中转一趟有无必要。”汤大强说道,实在是走沛县的话,坐船时间加起来就得五个时辰,差不多一整天了。

另外船费也要贵很多,实在不划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