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 154 章 二合一(1/2)
第154章第154章二合一
他们一行人南下的船只还没行多远,刚过了扬州而已,北边就传来大梁国破的消息。
梁帝自杀,洛阳被占,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船上的每个人都感到非常震惊。
一时间,整个船只弥漫着沉重的气氛,大家不由得议论纷纷。
有人开始回忆当年的大梁,曾经可是一度繁荣昌盛。
然而,如今才过了两代而已,没想到就已经亡国了。
昨日的辉煌转眼间已成过眼云烟,大家纷纷感叹世事变幻莫测,
而洛阳的沦陷更是引起了众人的担忧,作为大梁国的首都,洛阳一直是整个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如今竟然就这样被大晋的军队占领,这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和恐惧。
大家开始猜测大晋李存瑁的意图,是否还会继续南下侵略,这让船上的人们更加焦虑不安。
随着船只的行进,各种议论声不断传来。
有人主张立即返回金陵,以防万一大晋挥师南下,至少留在金陵可以保卫家园。
有人则认为应该继续南下,寻找安全的避难所,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也给还留在金陵的亲朋一个额外的选择。
当然更多人则是认为不必这么悲观,金陵又不是紧挨着大梁的。
哪怕大晋要继续挥师南下,至少得有个一年半载才能打到南吴边境,再又需要个一年半载才能到金陵。
所以金陵至少还有一年多的安全期。
当然这还是最坏的情况,如果大晋止t住了南下的野心,或者北边徐知诰抵挡住了大晋南下的野心,金陵那就是非常安全的。
陶秋菊她们显然是认同第三种看法的,认为情况没有那么悲观。
因为出发之前,按照汤小米的记忆,她们就预料到了这一天。
因此,当消息传来的时候,她们并没有感到过多的惊讶,反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释然之感。
尽管汤小米一家对金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南吴也有一些轻微的影响,但她们清楚地意识到,对于整个天下大势来说,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微不足道的。
历史的车轮依然按照原先的轨迹在演进着,这让汤小米感到一丝宽慰。
至少,她关于历史大事的记忆暂时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这意味着她们可以继续为即将到来的事件做出一些准备,尽可能地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
虽然她们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至少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机会,为族人甚至整个金陵谋求更好的未来。
这种释然之感也让汤小米一家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即使历史的大潮不可阻挡,她们仍然可以在这个潮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按照接下去的演进,李存瑁确实会一路挥师南下。
但是至少得等明年开春了,才能打到徐州邳州一带。
而到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乘船回去金陵了。
至于李存瑁会不会按照历史中的早逝,然后大梁止住继续南下的步伐,现在还不好说定,因为说不定还有一些意外发生不得而知。
但至少那时候他们已经回到金陵了,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对了。
那时候和南方的商道如果已经打通,金陵也将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而不至于太被动。
因此这南下之行,不会就此打住。
对于船上交织的不同声音,有人抱怨,有人议论,有人担忧,陶秋菊站了出来,她的声音如同一股清流,穿透了这团混乱的噪音。
陶秋菊的话语中充满了安抚和理解,她用平和的语气,耐心地解释着当前的情况,以及他们即将面临的挑战。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信心,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成功的那一天。
她的话语,像是一种魔法,逐渐平息了众人的焦虑和恐慌。
在她的引导下,众人的心中逐渐安定下来。
众人心中越发相信,此行是去南方寻找商机,目标是为金陵城带来更多的主动权。
这个信念,像是一座灯塔,照亮了他们的前行之路。
也是在这种信念之下,船只继续南下。
按照计划的形成,他们从扬州路过后,船只将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越江苏、安徽等地。
在长江流域航行一段距离后,抵达长江入海口,到达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
然后在那里要停靠一段时间,改造船只,改造好之后便开始海上航行。
海船将带着众人沿着东南海岸线航行,途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最终抵达目的地广州。
原来经过商量,陶秋菊一家决定带着众人走海路去南方,不仅快捷还相对更安全。
其实在这个时期,海上交通就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此时的海船,已经具备了长距离行驶的能力。
这些船只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抵御海上的风浪,保证航行的安全。
同时,船上的设备也相当完备,包括指南针、航海图等,都为船只的长距离航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要知道在这之前唐朝的时候,海船就已经不仅在国内的海域中穿梭,还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贸易。
只是这些年因为战乱,这块的发展相对停滞了。
但是汤大强看过徐知诰治理的战舰,其实已经相对成熟。
结合当前的技术,他暗中已经琢磨了好多个方案对他们自己的船进行改造,相信到时候能够更加适合海航。
顺利的话,他们年底前就能抵达广州。
现如今的广州是什么样的汤小米不得而知,但是她知道在这之前唐朝时候的广州,那时候就已经是著名的港口城市了。
历史记载中,广州因为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早在秦汉时期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不仅开港较早,而且由于其地理位置更接近内地,吞吐量很长一段时间位居全国之首。
尤其到唐朝时,广州简直可以称之为中国第一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枢纽,与位于现代越南的交州齐名。
如今,尽管历经百年变迁,南方与北方的往来可能有所减少,但广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大港口,想来其地位应该还在的。
因此,她们决定在广州下船,希望能够借助这座城市的地理优势和海上贸易联系,开拓更广阔的商机。
她们相信,通过与广州建立海上贸易联系,金陵城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汤小米没记错的话,现在的广州是在南汉治下,而南汉还算得上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相对稳定的割据政权。
南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当时刘谦任封州刺史,拥有庞大的军队和战舰。
刘谦的儿子刘隐继承父位,后来成为清海节度使,最终在五代时期建立了南汉国。
南汉在五代十国中属于较为稳定的政权之一,但在宋朝建立后,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直到971年被宋朝所灭。
距离现如今,至少还有三十多年的和平时期,正是发展贸易的好时机。
抱着这一期待,汤小米目光灼灼地盯着船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两岸的景色。
白天的时候,四个弟弟跟着她在一个单独的船舱里,大家待在一起聊天和玩耍,气氛还算愉快。
此时,四个弟弟就跟着汤小米的视线,一起看着窗外。
看着那一片片飞逝而过的景色,心中都不由得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嘴里叽叽喳喳发表着各种议论。
尤其随着船只的不断前行,他们渐渐接近了苏州。
此时,江南的风光逐渐显现出来,与他们之前待过的徐州和金陵的景色有着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那如画的山水,还是那远远能瞥见的建筑一角,都让他们看得津津有味,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他们期待着能够亲自去探索这些美丽的景色,去感受那份独特的江南风情。
只是可惜船只并不会轻易停靠,只每隔三到五天,才会靠岸补给一次。
但是为了避免惹出意外情况,只除了少数去补给的人员外,其余人都是不下船的。
这样确实是省下了很多时间精力,且行进了这么久都没有惹出任何麻烦。
要知道哪怕有徐温给的文书令牌,如果不低调行事的话,纵然他们人多,也会有各种想象不到的麻烦。
几个孩子听了爹娘的这些解释,也都听话地不再闹着要下船,而是一日日老老实实跟着姐姐一起安静地待在船舱里。
学习小半天,再听姐姐讲各种好玩的故事,再看看船外的景致,玩耍一番,时间倒是也好打发。
总的来说,他们在这个独立的船舱中,将要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也收获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然而,每当夜幕降临,大家又会休息。
汤小米去了陶秋菊的船舱,而四个弟弟则去找汤大强去睡。
汤承财一本正经地给汤承宝解释道:“这是男女有别,男的和男的睡,女的和女的睡。”
汤承宝有些不理解,他闹着要和娘亲及姐姐睡在一起。
他尤其喜欢听姐姐讲各种小故事,并且觉得和娘亲在一起才是最安心和温暖的。
听了哥哥的解释,尽管有些失望,汤承宝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
他知道爹爹和哥哥们会照顾好他,于是,他去了汤大强的船舱,里面两张大床。
他找了个舒适的位置趴了上去,乖巧可爱得紧,安静地准备入睡。
而边上睡着的汤承财心思显然要多得多,睁着眼睛全是睡不着。
他望向窗外,有点点的星光飘进来,心里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期待。
他还想象着明天的旅程,希望能发现更多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事物。
他的双胞胎哥哥汤承文则是安静地躺下,闭着眼睛感受着船舱轻轻摇晃的感觉,很快进入梦乡。
同样很快呼呼睡去的还有汤承武,他是唯一允许下二楼的孩子。
只因为他现在武力确实不错,可以当一个成年人用了。
陶秋菊就给他在商队里找了个手脚灵活的拳脚师傅,每天早上会带着他在甲板上锻炼两个时辰,直至练得满头大汗。
汤t承武却乐此不疲,只觉得跟着师傅学到了很多。
心中更是高兴能够出来,毕竟他现在都还没有完成识字一千个的任务。
正是因为出来了,娘亲才会在他没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还给他找了武师傅。
所以他心中全是庆幸,越发珍惜习武的机会,每天练得卖力得很,进步肉眼可见。
而练完后,才会回到船舱和姐姐弟弟们习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