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权势:每天三条情报,我狂飙进部 > 第59章 开辟新产业

第59章 开辟新产业(2/2)

目录

好在他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前后蹉跎了七八年,最后还是种植的一百多亩雷竹获得了成功,让他终于扬眉吐气。

前段时间,李浩然去飞凤村调研的时候,就提了一嘴雷竹产业,提示他可以在做好青梅种植基地二期工程准备的同时,探索一下雷竹产业的发展。

因为飞凤村本来就有很多竹林,其中有一部分竹子就是雷竹,但平时疏于管理,竹林都是稀稀拉拉的,竹笋的产量也不高,村民们春天的时候去挖一些,很少有拿去出售的。

所以,飞凤村的情况,属于是有一定雷竹产业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规范、投入和管理的类型。

因为青梅基地二期工程,在飞凤村只有500到1000亩的面积,还有大半的区域不涉及青梅种植,飞凤村完全可以再开辟一条发展之路。

刘远志本来就有很多想法,比如养鸡、种菜、种西瓜、种雷竹等等。

如今被李浩然一提醒,他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了一番,就率先种植雷竹。

首先,飞凤村的雷竹是有基础的,他们村的气候也适合雷竹的种植,相较于养鸡,雷竹成活率高,种植风险较小。

其次,相较于种大棚蔬菜和西瓜,雷竹所需要的土地费用是最便宜的。因为雷竹可以种植在山坡上,他们村的坡地流转价格才10块钱一亩,旱地却需要200亩到300元一亩,用地成本大大降低。

流转一千亩山坡地,一年也才1万块钱租金。

再次,雷竹种植所需的种苗、肥料等费用也比较低,综合计算下来,一亩不到一千块。

一千亩才不到一百万。

他的退伍费,加上这些年来的积蓄,他一个人就可以投资了。

当然,他肯定不会一个人投资,必须要带动老百姓一起参与才有意义。

最后,雷竹产业的上限很高,比养鸡、种菜、种西瓜的发展上限高很多。

如果雷竹种好了,最基本的收入就是挖笋卖笋,这就可以保证他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还能拓展出竹根雕刻、竹制品制作、竹叶茶制作、竹叶黄酮提取等等产业,进而发展出竹林旅游。

这些天,刘远志在李浩然的提醒下,参考了新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做法,自已也尝试着编制雷竹产业发展规划。

谁知道越编越觉得可行,前后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编制了一套《飞凤村雷竹产业发展方案》来。

今天到李浩然这里来,刘远志就是想让李浩然帮他把把关,审核一下雷竹产业发展方案行不行。

李浩然看着刘远志递上来的《飞凤村雷竹产业发展方案》,心说这还用看吗?必须能行啊!毕竟是前世成功的经验啊!

当然,这话不能对刘远志说,他翻了翻面前几十页厚的方案,笑着说道:“刘支书,贾主任,我粗略地浏览了一下,发现这个方案写得很详细,说明你们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科学研判的,这也说明你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

一项产业,只要准备工作做充分,你们就成功了一半!

这份方案我会认真研读,争取今天晚上加班加点读完,明天上午给你们反馈我的建议!”

刘远志闻言,连忙道:“李书记,不着急,不着急的!”

李浩然则是一脸正色道:“你们村上都这么积极,我们乡上没理由给你们拖后腿啊!明天上午等我电话吧!”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