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2)
第22章
九皇子到底是不是皇后的孩子?
胡康被汝津带进邀月楼二楼的雅间时,人还是懵的。
但当他发现雅间中坐着的似乎还是传说中的晋王殿下和孟大人后,人就更懵了。
汝津看自己的手下这副呆愣的模样,只感觉有些丢人,他一把胡康摁在椅子上:“发什么愣,晋王殿下和孟大人有事要问你。”
胡康是个黑瘦的男子,被叫来后站在闻逍和孟临知面前,一时间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拘谨。
孟临知笑道:“这位便是胡小兄弟吧?”
胡康手忙脚乱地站直身,局促地点头道:“正是草民。”
孟临知看他一脸紧张的模样,安抚道:“坐吧,别什么‘草民’不‘草民’的了,我们就是想问你几个关于榕州的事,你知道就说,不知道也没关系。”
刚才从廨署出来时,孟临知忽然想到之前汝津托闻逍帮他找销路时曾说过,这批瓷器和珠宝都是他做采买的手下从榕州运来的。
他想着万一汝津的手下能帮上点什么忙,便拉着闻逍径直来到了邀月楼,谁知好巧不巧,这负责榕州采买的手下,竟然正好是榕州人。
孟临知这张脸一旦笑起来便亲和度倍增,胡康果然松了口气,他心里不由想着看来那些达官贵人也不都是吃人的豺狼虎豹,他道:“您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
孟临知:“小兄弟,你是榕州人士?”
“是的,我自小在榕州长大,后来碰到汝老板,才跟着他来京城。”
孟临知和胡康寒暄了几句,直到确认胡康放松不少,闻逍才单刀直入地切入重点:“你知道榕州虞氏吗?”
“虞氏?”胡康思索片刻,恍然大悟道,“哦哦,我想起来了。几十年前,榕州确实有个经商的虞氏,当时虞氏商号遍布整个齐国,可出名了。”
“不过大概是十多年前吧,虞老爷子年纪大了,没精力管理手下的商队商号,可他那个儿子也不争气,对经商一事却一窍不通,接手家中事务后,还差点赔得人财两空。虞老爷子勉强摆平此事后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了。”
“虞氏这些年还是慢慢没落了,虞老爷子还有个孙女,后来远嫁到京城,听说虞氏原本是想借这京城女婿的手让虞氏重建辉煌,但这些年却一直没什么起色。”
胡康这些年走南闯北,在京城中待的时间并不久,因此不知道虞音的身份,但他所说的事确实跟虞音说的都能对上。
“哎,也是让人唏嘘,前段时间我回榕州时,听人说虞老爷子的儿子两个月前也去世了,那孙女特地从京中赶回去参加父亲的葬礼,只不过人看起来憔悴又瘦弱,估计这些年在京城过得也不太好。”
孟临知疑惑地皱起眉,虞音两个月前回过榕州?
这其实也很正常,父亲去世,作为女儿自然要回家奔丧。但是虞音的父亲前脚刚死,丈夫后脚就跟着一起死了,却巧合得让人觉得有些蹊跷。
闻逍道:“胡小兄弟,你最近有再去一趟榕州的打算吗?”
胡康虽然不明白闻逍为什么要问这个,但还是如实地点头:“正好汝老板让我三四天之后,去榕州再采购一批茶叶回来。”
闻逍将一个荷包往胡康面前一推,意味深长道:“我们对虞氏的所有事都很感兴趣,麻烦胡兄这次回榕州,有空帮忙多打听打听。”
胡康看着眼前装得鼓鼓囊囊的荷包,眼睛一亮。
虞氏的事在榕州不是什么秘密,胡康知道闻逍不找他也可以找任何人,但这么一大包钱放在面前,他怎么能错过。于是胡康像是怕闻逍反悔似的连忙收起荷包,挤眉弄眼道:“规矩小的都懂,一定给两位大人打听得清清楚楚!”
.
几天后,皇帝的四十大寿即将到来。
寿宴前一天,闻逍便提前回到皇宫中,为了不引人注意,孟临知暂时回到了系统空间中,两人商量了一番,晚上也没住在睿思宫,反而准备偷摸溜去了北芜宫。
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雨,闻逍撑起伞漫步在大雨中:“也不知道今年北芜宫里那棵桂花树怎么样了。”
孟临知道:“可惜现在还是夏天,还没到开桂花的日子呢。”
闻逍不禁有些怀念当年两人在桂树下乘凉的场景,不是怀念那段窘迫的时光,只是怀念当时他和孟临知没有外事打扰的自在日子……如果他能永远和孟临知两个人待在一起就好了。
片刻后,闻逍才猛地反应过来自己在想什么,他呼吸一滞,勉强抛开这些不该有的念头,回到和孟临知的话题上:“我们后来也就回去打过几次桂花。”
搬去睿思宫后两人也没什么机会再回北芜宫,好在当年闻逍答应要给孟临知做的桂花糕,还是在桂花盛开的第一年做成了。
孟临知比划了一番:“你说我们下次偷偷把这颗桂花树移栽到王府里怎么样?”
“那只能靠你了,”闻逍笑道,“只要你不嫌麻烦。”
听起来有些折腾,但有孟临知的系统空间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树移走也不是什么难事。
雨越下越大,皇宫里都没什么人,两人一边讨论着挪树计划的可行性,一边沿着当年的老路往北芜宫走去。
孟临知指着不远处的御花园:“当年你被打板子的时候也是这么大的雨,我背着你回北芜宫,走的就是这条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