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1/2)
第99章
这三剑,为母亲、为爱人、为百姓,剑剑师出有名。
这一下来得太突然,原本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敬妃登时吓得惊叫一声,但感受到闻逍冰冷的目光挪到自己身上后,她忙捂住嘴不敢再发出一丁点动静。
锐利的剑尖抵在脖颈处,一阵凉意和痛感随之而来,皇帝不敢挪动丝毫,他低下眼珠看着闻逍刺在自己喉间的利剑,勉强沉下气道:“闻逍,你这是什么意思?”
闻逍手中的剑又往前送了一分,脆弱的皮肤瞬间被划开:“父皇,儿臣这是什么意思还不明显吗?”
直到这时皇帝才明白闻逍是当真对他起了杀心,一时间只感觉冷汗涔涔,他这一生面对过无数次刺杀,但从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让他口干舌燥:闻逍他怎么敢!
“你简直疯了,那个孟临知对你而言就这么重要吗!”
皇帝怒火中烧,他以为自己刚才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只要闻逍能规规矩矩做个皇子,未来这皇位必然是他的,闻逍又何必在这里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多此一举。弑父可是死罪,就算今天他真的得逞了,可在场这么多人,只要有一个人走漏了风声,后世就会把他钉在耻辱柱上,他难道就一点都不怕吗?
可闻逍怎么会怕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影响不了他分毫,生前哪管身后事,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可以和孟临知共度余生。
但这种感情,又哪是薄凉自我的皇帝能懂的。
闻逍忽然笑了:“如果不是他,你以为你能活到现在?如今他的善良却反而给他招来杀身之祸,现在想来,当年的一时之仁也是时候该画上句号了。”
在刚认识孟临知的那一天,闻逍就清楚地知道孟临知是一个生性善良的人,也正是因为孟临知的善良,他才会选择留在自己身边,闻逍也曾暗自发誓会守护好孟临知的这份善良。
当年孟临知为了让闻逍走上一条更为稳妥的登基之路,选择放皇帝一马,现在却反而令他自己身陷囹圄,闻逍怎么能容忍有人辜负孟临知的善良。
听着闻逍的话,皇帝终于在此时回忆起了闻逍身上的古怪之处,明明在冷宫中长大的,但闻逍却养成了气度非凡的仪态,甚至礼乐骑射无不精通,压根不像是一个独自在冷宫中长大的孩子。他曾以为那是李淑妃给闻逍留下的人脉一直在照拂他,但现在他却有了一个更大胆的猜测——
皇帝:“……孟临知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你身边的?”
“尊敬的父皇,你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闻逍在皇帝耳旁低声道,“从我七岁那年,他就在我身边了。惊喜吗?”
七岁。
皇帝忽然想到很多年前,自己被郑国使臣刺杀、最后又被闻逍救下的那个夜晚,他隐隐约约曾听到过两个人亲昵的交谈,但醒来后却只有闻逍一个人在眼前。当时他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但此刻一个不可思议的猜想浮上心头。
皇帝惊疑不定:“当年你在御花园中斩杀郑国使臣救下朕,难道也是你和孟临知两人早就设计好的?”
但刚说完,皇帝又觉得不大可能,这两人怎么可能知道郑国使臣准备动手的位置,除非这他们早就预知到会发生此事……
预知此事?皇帝忽然打了个冷颤,难不成那个孟临知真的不是凡人,真的能预知未来?
偏偏闻逍却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案:“没错,这就是他给我铺的第一步路,让我能够顺理成章地恢复皇子身份回到众人视野中,如今看来,还得感谢父皇当时天衣无缝的配合,让我这每一步都走得合情又合理。”
“你们竟敢设计我!”皇帝发疯一样地怒吼道,“就算是那又怎么样!横竖孟临知已经死了,你为了一个死人做到这个地步有什么意义——”
“你当真以为他死了?”皇帝的话还没说完,闻逍便打断了他,语气玩味道,“你真以为如果临知死了,我还能有心情和你废话到现在?”
“你、你什么意思……”
闻逍遗憾道:“你当真以为他是个普通人?外界都传得这么清楚了,你还在这儿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当真是老糊涂了。”
皇帝大吼大叫起来,他这一辈子不信佛不信道,根本无法接受闻逍所说的这些话,他面目狰狞地呼唤那些他自以为最亲近的人:“禁军,禁军呢!赶紧把这逆子拖出去砍了!”
但原本应该紧守此处的禁军却宛若人间蒸发了一般,皇帝连唤了几声,都没看到他们的身影,皇帝的心顿时一沉,知道事情要糟。
过了片刻,不仅禁军没来,外面还传来了喧闹的锣鼓声,随后一道轻巧的脚步声走进了殿中,窦咸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殿下,申时将到,及冠宴的乐队已经在奏乐了。现在卑职已经把外面的禁军安排好了,附近暂时也清场了,不会有人打扰您的。”
闻逍点头应道:“辛苦。”
皇帝目眦欲裂:“窦咸!你这卖主求荣的东西!”
窦咸啧了一声:“陛下,话别说这么难听,识时务者为俊杰。毕竟卑职欠晋王殿下和孟大人一个人情,况且……谁是我的‘主’还不一定呢。”
知道禁军已经靠不上了,皇帝猩红的眼眸又转向眼前的敬妃:“敬妃,快把闻逍拉开!朕一定许你后位,还会立五皇子当储君!”
可敬妃却慌张地低下头,压根不敢多看皇帝和闻逍一眼。她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心里也在为自己盘算着,如果今日皇帝一死,她就将直接被尊封为王太妃,而且……
敬妃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闻逍,她虽是五皇子的母亲,但也知道自己的儿子资质平平,压根不是做皇帝的料,还不如当个闲散王爷来得好。而晋王的生母李淑妃早已经离世,现如今他是贤妃的养子,如果晋王今日能得手,那以后的太后必然就是贤妃,而贤妃向来性子平和,肯定不会为难她们。
她已经可以想象皇帝死后,她守寡的日子会有多自在快乐,现在又何苦去自寻烦恼?况且她只是一个弱女子,怎么可能能从这些经历过战场厮杀的成年男子手中救下皇帝。
想通了这些,敬妃更是埋下了头,装作没听到皇帝的狂怒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