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有只狐貍精觊觎我 > 后谈

后谈(1/2)

目录

后谈

(一)

岁偃和佑宁最后选择将那具肉身葬在扬州禅智山。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扬州气候温暖四季宜人,热闹又繁华,是个好去处。

他们立了一个无字碑。

佑宁道:“自己埋葬自己的感觉有点奇怪。”

岁偃伸手去捂她的嘴巴,“你还说!”

佑宁笑着拍拍他的手,眼神示意他自己不会再说了,岁偃这才放开手。

佑宁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都说扬州是好地方,既然来了,我们转一转吧,下次下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飞升上天的人是不能随便下凡的,这会扰乱天地气运,不然天庭也不会降下仙官令来除杀作乱人间的妖物。也就只有佑宁身为真神,本身可以理顺天地间的清浊二气才敢带着人下凡来。

当然也不能经常来,不然灵宝天尊要上门兴师问罪的。

岁偃也觉得机会难得,于是欣然同意。

两人扮作寻常小夫妻,在扬州城中租了一间院子,便慢慢悠悠地四处游玩。

这日,两人乘船游览瘦西湖,忽听得岸边传来争吵声,刚扭头看去,便瞧见争吵的其中一方被人推下了水,落水之人似乎不会水,落水后挣扎了几下便沉入水中没了动静。

眼下时值初春,湖水依旧寒冷,那落水之人看起来颇为纤瘦,若不及时救治,只怕会一命呜呼。偏生岸上之人似乎是吓到了,短暂的愣神之后不曾下水救人,也不曾呼救,竟是转身就跑了。

既然让他二人看见了,便说明落水之人命不该绝。佑宁素手一擡,那落水之人便从湖中浮了起来,轻飘飘地落在岸边。眼看着四周并无其他人,也无其他游船,两人干脆飞身上岸,来到那落水之人身边。

看见落水之人时,岁偃便“咦”了一声,随后竟是把脸一板,拉着佑宁转身就要走。

“怎么了这是?这人溺水了,这么放着会出事的。”佑宁拉了他一把,把人拉回来。

岁偃不满地道:“是姜文远。”

这会轮到佑宁愣了愣。她记得姜文远,是她凡间的小舅舅,为了救双生子,临场反悔,将罪责都推到她身上。

难怪岁偃突然变了脸,看来是还在气这人当初背刺的事。

作为当事人,佑宁最开始也挺生气的,但知道一切后她觉得并不能怪姜文远,他也是被阴谋裹挟的受害者。

佑宁拉着他的衣襟亲了他一口,低声哄道:“都是以前的事,别气了。怎么说也是姜家的人,别的不管,命还是要保一下的。”

话毕,她松开手转身蹲下救姜文远去了。

岁偃叹了一口气,也跟着蹲下,抢过她手里的活,道:“放着我来,他一个背信弃义之人,不配你救。”

佑宁只能依他。

救助一个溺水之人对他二人而言轻而易举。

转眼的功夫,姜文远便醒了过来。

“多谢恩人救命之恩。”姜文远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道谢。

他抚开因沾水糊在脸上的头发后,佑宁发现他的目光空洞无光,好像看不见一样。

她无声地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后者毫无反应。

岁偃皱眉道:“你看不见?”

姜文远点了点头。

佑宁改变嗓音问道:“能问一下你的眼睛是怎么回事吗?”

姜文远苦笑一下,道:“做了违背良心的事,得了报应。”

这么回答就是不想说具体的。

佑宁不再多问,转而道:“春寒料峭,你眼睛不方便,不若告诉我们你住在何处,我们送你回去吧。”

“多谢二位好意,但是不用了。我四海为家,没有住处。”姜文远站起身来,给自己掐了一个法术将衣物都烘干。

岁偃道:“你既然身怀法术,又怎会被人推入水中,还险些溺水?”

姜文远只是笑笑,答非所问:“若我就此溺水而亡,也是我罪有应得。”

岁偃与佑宁无声对视一眼,他们俩看出来了,姜文远如今并没有多少救生的意志。他想用死为自己的错恕罪。可自杀有犹如修士意志,所以选择这种自暴自弃的方式。

姜文远从自己的袖中乾坤里掏出一张符箓递给两人,道:“此符乃平安符,能驱邪避妖,就当是报答二位救命之恩……在下告辞。”

两人目送他如垂暮老人一般垂头缩肩地离开。

直到人彻底消失在视线内,佑宁转头拉着声音唤道:“岁偃……”

岁偃知道她想说什么,叹了一口气道:“随你随你,你想开导他就开导他吧。”

佑宁开心的扑上去抱着他一顿亲。

两人轻松地避开姜文远的警觉,尾随他至落脚处——他竟然住在一座废弃的道观内。

入夜后,岁偃展开“梦见月”,佑宁潜入了姜文远的梦中,她化作在凡间时的打扮。

梦中的姜文远并未瞎,见到她,先是愣了愣,随后立刻红了眼,他边哭边道歉,毫无形象可言。

佑宁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上前用衣袖替他擦干眼泪,随后道:“小舅舅,好好活着,李嘉怡和李嘉祯还需要你。”

姜文远呆呆地看着她。

佑宁从姜文远的梦中出来,回头看了他一眼。

年轻而颓然的道长窝在破烂的道观一角,抱紧自己无声地哭泣。

“你已经劝过了,后面能不能想通就看他自己了。”岁偃靠过来道。

佑宁说:“岁偃,我想去京城看看李嘉玺还有那对双生子。”

岁偃牵起她的手,引着她慢慢往道观外走,“好,明日我们就出发。”

(二)

佑宁与岁偃来到京城,悄无声息地潜入皇宫。

他们看着李嘉玺四更便开始忙于政事,至子时才入睡。

先帝的妃嫔,愿意走的都被放出了宫,不愿意走的就封为太妃留在后宫养老。

一个帝王的妃嫔还没有先帝留下的太妃数量多。

看得出来李嘉玺是一个好皇帝,各种方面都好。他登基至今不过五年的时间,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安抚了怨言满天的玄门,抹平了李弘深给天下带来的所有伤痛。

因为昭明剑的关系,天下人皆知想坐上那个位置必须得到昭明剑的认可,而且即便坐上了那个位置,若有朝一日失去了昭明剑的认可,就得面临曾经那位安平公主乃至天下玄门的清算。

不论是曾经蠢蠢欲动的姚家,还是其他皇子及其母家,都歇了争夺的心思。

他们不想也不愿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一把剑手中。

就如司命星君所说的那样,没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之后,大庆在李嘉玺的带领下成功走向了更强。

这让佑宁觉得甚是欣慰。她转道去看望双生子。

双生子如今养在了曾经的皇后——如今已是太后的膝下。

两个孩子已满十五岁,早已褪去当初的天真与稚嫩,少女亭亭玉立,少年气宇轩昂。

佑宁看着他们俩自太学散学出来,又去往御书房给李嘉玺汇报今日所学。

御书房内传来朗朗读书声。

“走吧,我们回去吧。”佑宁驻足御书房外,听了一会,便转身与岁偃一道离去。

御书房内,读书声渐弱,李嘉怡疑惑地道:“皇兄今日为何让我们朗读出声?”

李嘉玺伸手按着逐渐恢复平静的昭明剑,笑了笑,道:“就是想让人听听你们都学了些什么。”

双生子让这句话整得有些懵,互相看了看,却没有再问。

李嘉玺缓缓起身,行至床边,推开窗户,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

(三)

从皇宫出来,佑宁又想再去十万大山看看。

岁偃舍命陪君子,由着她去。

路过承干观时,发现如今的观主不是别人正是碧霄曾经的弟子,元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