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仙桃传 > 仙桃

仙桃(2/2)

目录

“太元圣母,陨落了。”卷帘道:“神女,您要保重身体,如若太元圣母还在,她一定不愿意看到您难过落泪。”

瑶姬擦拭掉泪痕:“是啊。母后一定希望,我能好好的,婵儿也好好的。”

瑶姬看向卷帘,才察觉出,卷帘已不是当年模样,她问:“你的头发呢?”

卷帘摸了摸自己的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答:“我已剃度出家。”

“为何?”瑶姬问。

“那日,您以自身设下封印,补了天痕,阻了神簪。我便自不量力,用尽办法,想要拔出神簪,唤醒您。奈何,凭借我的修为法力,解不开您的封印,更奈何不得太元圣母的神簪。因而,我便带着琉璃碎片,去往下界流沙河,一来想依赖磨难多多提升修为,二来,那里是修补琉璃盏的好地方。我的想法是蠢了些,幸得观音大士指点,她让我拜取经人为师,皈依佛门,求取真经,修得正果。现下,我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借助佛光护佑,耗去自身修为,我终能解开您的封印,取下太元圣母的神簪。”沙僧说明缘由。

瑶姬叹道:“这些年,你一定吃了很多苦,糟了很多罪吧?”

“只要能唤醒您,我吃再多苦,都是值得的。”卷帘答。

“我依稀记得,在我封印这些日子里,婵儿曾来看过我。”瑶姬并不确切,这些模糊的记忆,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了。三圣母的魂魄游荡在天地间,附身到一具白骨之上,她失了记忆,修成精怪,还跟着凡间结识的猴王,一同闹上天宫,嚷嚷着要占了三十三重天呢。”卷帘道。

“想不到,婵儿还有如此大胆的一面。”瑶姬笑道。

“就是因这份大胆,才叫二郎真君寻到了她,将她扣在了斗牛宫内,应该就是那会儿,她来看过您。之后又因机缘巧合,才发现,那猴王是我的师兄,如此我才有机会将修复好的琉璃手串送给她。如今想来,不得不感慨,一切自有天命啊!”卷帘道。

“经此一遭,婵儿定长大了不少。龙吉呢?她如何了?”瑶姬问。

“公主已出嫁了。她同魔王姜央闭关崇阳,他们的孩儿姜燚,被观音大士收为弟子。”卷帘答。

“魔王姜央?她怎么敢?玉帝王母便没有阻拦么?”瑶姬惊道。

“公主的脾气,您是知道的,她若要如此,何人阻拦的住?只能任由她去了。”卷帘道。

瑶姬在恍惚间,忆起旧时。

那时妹妹云华将自己留在桃山之下,永远陪伴丈夫和孩儿。

杨戬带着杨婵回到天宫,太元圣母伤心不已。

那日她们将杨戬送去玉泉山金霞洞后,去了桃山。

太元圣母抱着婵儿,来到山顶桃树下,瑶姬想起妹妹,忍不住落泪。

还在襁褓中的婵儿亦开始啼哭,太元圣母轻声哄着婵儿,待一切归于平静后,她说:“瑶姬,你可明白了?”

瑶姬茫然。

太元圣母道:“在我心中,男女情爱从不是一件重要的事,甚至,在我心中,爱情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我有更值得爱的,我爱那些敬拜我的苍生,我爱那些追随我,心甘听令于我的仙神,后来,有了你们,我的爱又多出一处,我爱我的儿女,爱我的戬儿,婵儿,龙吉。若说为了爱一个人,便要我放弃三界,便要那些追随我的仙神失望,便要我的儿女受伤心碎。我不理解。我并非没有爱过一个人,我也有想拥有,想厮守的。可那又怎样?当对他的爱,影响到三界,我会毫不犹豫的放手。”

“是啊!母亲便是这样教育我们的,我们是神明,当有大爱,而不该困在小爱之中。”瑶姬道。

“我错了。我不该要求我的孩儿们同我一样。看似正确的选择,便一定是正确的吗?我们是不一样的,我生来便认为爱情无关紧要,便以为我的儿女也是这般认为的。可你不是这样认为的,云华不是这样认为的。”太元圣母道。

从未服输的太元圣母,在女儿面前低下了头,瑶姬吓坏了,她轻声问:“母后,你太伤心了,竟说起了胡话。”

太元圣母的眼里含着泪,努力勾出一丝笑容:“云华给那两只灵兽起名为逆天,哮天。她在静悄悄的反抗,她随她的丈夫孩子去了。那是她的选择,作为神女,她的选择是错的。但作为她自己,她听从了自己的心。瑶姬,你可有想过,当年我以职责为由唤你回天宫,若那时你拒绝了会如何?”

“那样,天之尽头的裂痕会一直在。”瑶姬答。

“现如今,天之尽头的裂痕,依旧在。”太元圣母答。

瑶姬不懂母亲何意:“母后,您还在怪我?”

“瑶姬,我没有怪你,我在怪我自己。作为一个母亲,我一味的教导孩儿,如何成为一个好神明,却忘记教导我的孩儿,如何忠于自己。”太元圣母道:“瑶姬,要记住,无论何时,你先是自己。与其做个虚伪的好神明,不如顺应内心,忠于自己。三十三重天的仙神不计其数,即便少了你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站出来。”

见瑶姬神情恍惚,卷帘问:“神女,你怎样?不舒服吗?”

瑶姬回过神来,她答:“我只是想起了母后。”

卷帘小心的问:“神女,天痕已修补完毕,我陪您回巫山吧!”

若是以往的瑶姬,她定会以神明的身份答:“不需要,你已皈依佛门,且为我耗费毕生修为,便快些回灵山吧。”

可眼下的瑶姬,想到了母亲所说,她不再凭借惯性,说出神女应该说的话,做出神女应该做的决定,她认真的问了问自己的心,想不想要眼前人的陪伴。

瑶姬答:“好,我们回巫山神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