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珍珠无泪[娱乐圈] > 十一滴泪

十一滴泪(1/2)

目录

十一滴泪

祁钧只是做了一期后援团嘉宾,就已经把《不孤单小院》热度擡升至综类第一,顶流的力量不容小觑。

他出身戏曲世家,海影表演专业毕业,凭借电影《陌陌无闻》里饰演学生时代的吴南出圈之后戏约不断。

183的黄金身高,剑眉星眼,老少通吃的一张柔情脸,出道至今资源最差也是大女主剧里的男一,以及给一堆影帝影后做个男二男三的配角。

短短两年时间上了四部爆款电影和剧集,一下子坐稳了新生代海城一哥的位置。

当然“一哥”的粉丝很谦虚,称他为“七哥”(因为姓祁);七哥的粉丝又很“团结”,做数据买代言永远走在最前面。

可惜,七哥很佛。演戏商务之外很少在社交软件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虽然到处飞来飞去,可大多都只作为私人行程不对外公布,也从来没参加过剧宣以外的综艺。个人微博的更新速度差点赶不上每月工作安排。

所以七哥的“钧米”们听说他居然上了恋综,都像过年了一样。

尤其在听说他只是后援团嘉宾之后,欢呼雀跃、抱头痛哭:七哥不恋爱,没人会塌房。

一夜之间,《不孤单小院》就被炒成了恋综天花板(流量天花板)。

*

可惜,小院里那群没社交软件的嘉宾们看不到这些。他们只关心电够不够用,新任务苦不苦,还有蚕宝宝今天怎么样了。

蚕宝宝们已经又白又胖,软软糯糯十分可爱,连最怕虫的蒋雨都敢拿在手里摸一摸。

全院只有李枫还不敢动。

“它们一个个仰着脖子这是干嘛呢?”董梓琦瞅着它们,发出好奇。

“这是……又要蜕皮了?”李枫反问。

“应该是要结茧了吧。”潘馨竹答,“它们最近食量也小了,看体型应该是五龄虫了,这就是该结茧了。”

看到别人一脸不置信地看着她,只好解释道,“我是本地人,外婆家就是养蚕的。从小看多了。”

“那太好了!”金云熹又问,“接下来我们应该干嘛?”

“找些网格类的东西给它们上山。”潘馨竹说。

“上山?”蒋雨问道。

“这个我知道,就是给它们会爬上去结茧。”董梓琦说。

“对。我看前几天有点什么装水果的箱子,找找有没有合适的东西。”

潘馨竹拉着蒋雨一起去找,董梓琦也跟着去了。

留下金云熹和李枫两个人。

“这玩意儿有什么好看的?”李枫见她一直盯着蚕宝宝看,他因为他害怕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你看它们胖乎乎的多可爱。”说着轻轻抓起一条放手心,准备递到李枫面前。

“不要不要,你们还是离我远点。”李枫连忙起身,摇着头就退出了蚕室。

金云熹本就只是打算吓他一下,没想到真的这么怂,就把手里的蚕宝宝放了回去。

她摸摸刚才那只蚕的后背,“你乖乖结茧哦,不乖就叫你李枫叔叔把你吃掉!”

[哈哈哈哈,吃掉可还可以!]

[赌一分钱,我枫哥不敢吃!]

[不是应该叫哥哥吗?]

[那金云熹自己是姐姐还是妈妈?]

[就不能……叫阿姨吗?]

朱宇良早上跑步回来,就看见几个年轻人在蚕房疯狂摆弄。

他观察了一会,大概搞明白了。

“你们这是要给它们搭格子上山?”

“恩!”蒋雨答得爽快。

“那要考虑考虑要不要养双宫茧。”朱宇良提议。

“什么是双宫茧?”金云熹问。

“就是一个茧里两条蚕。”潘馨竹说。

“双宫茧有啥用?”李枫接着问。

“单宫茧方便缫丝做衣服,”朱宇良一一介绍,“但是得送去专门的丝厂。双宫茧一般拿来做蚕丝被。”

张纹和姜彦行也在门口停了一会,知道又可以开发新任务了,于是把PD叫了来。

“节目组说做双宫茧可以,还要我们自己做蚕丝被。”姜彦行虽然无奈,但也知道这些都是节目需要。

“那就得把蚕摆得密一点,对吧?”朱宇良跟潘馨竹确认,他刚听说这个小姑娘养蚕经验更丰富。

“对。确实我们随便养养的不一定能缫出好丝,还是蚕丝被比较靠谱。”潘馨竹也给出了她的想法。

于是众人都被说服,往蚕丝被的任务出发。

【场外】

第六期的后援团嘉宾是赵青山导演。

郑来:赵导,您作为电影《陌陌无闻》的导演,这次是作为哪位嘉宾的后援团来的?

赵青山:不光是《陌陌无闻》,李枫我也合作过电影《常山》,姜导更是我的同门师弟,他拍《唐古拉》的时候还找我合作过后期。除了几个年轻点的不太认识,其他都挺熟的。

郑来:娱乐圈说起来也就这么大点,都认识不稀奇。

赵青山:对,所以我来顺便给我的新电影物色物色人选。

郑来:赵导打算拍一部什么电影,能不能透露一下?

赵青山:想拍点不一样的,像《陌陌无闻》这种青春电影已经不适合我这种老头子了。最近刚杀青了一部,《等着我》,是现实主义题材。之后可能还会尝试新的类型。

郑来:那您现在是缺男主还是女主?

赵青山:都缺。我还缺剧本,郑来老师要不要写一本给我?

郑来(刚出了一本新书):不了不了,我就是随便写写日常生活,没什么故事情节,不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了。

[绕了半天也没问出来是谁请来的,不愧是基地老油条,赵导就是厉害!]

[郑来这是碰到对手了。]

*

大家在蚕室一忙活又是半天,好容易把蚕宝宝的“山”都支了起来。看着它们一只只慢慢地往山上爬去,估计了一下数量,确实有点拥挤,应该会结出不少双宫茧。

但这结茧的时间要好几天。

所以“理所当然”地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接到了新任务。

采茶和制作茶叶。

江市地处丘陵地带,又温热多雨,特别适合种茶。

小院再往后的那个小山头就是茶园。

准确来说,后面的几十个山头都是茶园。

早在采桑叶的时候他们就惦记着要去品尝一下山上的茶叶,现在任务真的来了,又有种说不出来的奇怪感觉。

就像是垂涎已久的饕餮盛宴,摆在面前的是一大篮子鸡鸭走兽,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还好也已经习惯了节目组的尿性,众人纷纷收拾了身防晒装备,一齐往茶场去。

采茶的最佳时间在正午之前,虽然气温没有很高(大约30℃),一直待在户外也并不好受。

跟着老师傅学了一会什么是一芽一叶,什么是鳞片和鱼叶,又学了“提采”的手法,就开始准备采茶了。

偌大的茶园,嘉宾们自然被要求两两分开行动。

分组也毫无悬念,新来的董梓琦和潘馨竹虽然年轻可都是技术型选手,搭档默契十足。李枫和蒋雨都是大神经,两不相厌,也合作愉快。

最来电的张纹和姜彦行早已经走远了,金云熹也跟朱宇良一起默默采茶。

说起采茶手法,虽然金云熹长在北方,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学起来倒是很快上手。

顶着竹帽,在满是茶香的小山包包上,周围安静地仿佛没有人声,也是一件乐事。

不一会太阳升起,湿热的天气变得有些难熬。

不远处的蒋雨提议唱唱“山歌”。

本就是vocal的她嗓音嘹亮,加上唱功不俗的李枫,倒是相得益彰。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

对面挑衅岂有不接招的道理,金云熹也一模一样地回过去。

她从未在公众场合唱过歌,众人只知道她的跳舞出身(也没见她跳过舞),并不知道原来她唱歌……没有跑得太远。

朱宇良早年剧红人红的时候也发过几张专辑,也并不怕对垒,和着金云熹的曲调一起和对面玩起了对歌(把金云熹拉回来了不少)。

年轻人哪会几首民歌,不一会就绕到了流行曲库。能唱得有气魄的流行单曲不过那么几首,不一会别的嘉宾也加入了进来,又变成了大合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