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1/2)
第51章
我注意到他们这些人中一个稍年长一些的庄稼汉,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薄棉服,上面打着许多补丁,边边角角磨得漏了棉絮。他卷着袖子,漏出的手臂精壮黝黑,新伤叠着旧痕。他穿着虽然残破,却把发髻梳得一丝不茍,脸上的胡须也都清理得很干净,不似身边几个人头发散乱胡子拉碴。
他听了年轻人的话,长叹一声,微微摇了摇头。
说话间几人围坐到我和妆成隔壁的桌前。
“这雨再这么下下去,这日子怕是难熬……”
这几个人脸上愁云惨淡,纷纷低头喝茶不再说话。妆成见状,宽慰道:“几位大哥,近年来朝廷变法改革,听闻每年二、五月青黄不接之时,可向官府贷粮贷款,每半年只取利二分或三分随夏秋两税归还。今年若是年景不好,大哥们何不去试试?”(这里是参考了王安石青苗法)
几位庄稼汉听了妆成的话纷纷摇头,那名稍年长一些的苦笑道:“一看二位姑娘就是大户人家的女婢,哪里晓得农户的苦啊。若是只看这政策,那都是见多识广的官老爷们定的,自然是极好。遇上了收成好的年头,这两分利三分利勉强倒也能还上。可若是不幸遇上灾年旱年,便是本金也不一定能还得上啊。”
我和妆成本以为这变法是最为让利惠民之策,听了他的话才知二分利三分利对农户来说竟也难以承担。震惊之余也为这些农户而心痛。
另一桌的一个剑客冷哼一声,道:“肉食者鄙。上头哪里会知道老百姓的难处。“
李陟遐喂完马回来,听到我们与农户的对话,向茶博士要了一碗茶,道:“这哪里是肉食者鄙。自前朝末年,战乱不断。到了如今这一朝,积贫积弱已深。所谓是‘百年之积,唯存空簿’。这变法听着是于农之利有限,真正为的是打压民间高利贷和填补国库。”
这茶寮设在村庄附近,远离官道。来往除了我们这样的路人,多是村中的农户。这一席话说得在座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只低头喝茶。
我用手指蘸着滴落在桌上的茶水,在桌上随意写着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李陟遐不动声色地把桌上的字迹擦掉,小声提醒:“这里便是男子都少有识字的,阿姊小心别暴露了身份。”
经他提醒我感觉背脊一阵发凉,是我太大意了。这不比在应京,当真要处处留心才是。倒是李陟遐,心思细腻,比我还要小心几分。
妆成递给李陟遐一方帕子让他擦手,笑道:“李大人年纪还不及我,竟懂得如此之多。朝堂上的事也能说个一二。”
李陟遐边擦手边道:“从前家中也还算有些家底,略微读过些书罢了。况且在军中没点眼色只知埋头苦干,也难成事。”
我本也疑惑,按说陟遐在军中也没有几年,即便是张念有心提拔,没有点手段也不会升迁如此之快。现在看来,他对朝政之事分析的也头头是道,着实是让我有些意外。不过听他如此说,倒也有几分道理。我便没有放在心上。
刚才那个干净整洁的庄稼人端着茶碗过来搭话。
“几位,可否一叙?”他端着茶碗站在我们桌前,语调平和,有理有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