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懋嫔宋氏的演艺人生 > 第66章 养胎

第66章 养胎(1/2)

目录

第66章养胎

养胎的过程,比宋莹预想的要轻松。

前世圈子里有很多女演员,都会在怀孕期间发布一些动态到社交媒体上。尽管那些动态都在极力避免向大众扩散焦虑,但从中还是不难看出,女性怀孕、生产过程中的种种不易。

宋莹之前已经做好了将要艰难度过9个月的心理准备,然而她所预判,或者说“期待”的孕期不适症状,一直都没有来。

首先是嗜睡。也许是得益于以往规律的生活作息,宋莹并未觉得怀孕后的自己很爱犯困,最多就是晚上和下午的睡眠质量好了许多。

这点还被朱砂轻轻吐槽过。

因为正月初七那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还打了雷。而守夜的朱砂在睡梦中被雷声惊醒后,赶紧起身查看宋莹是否安眠。然而等她掀开了帐子,却只听见宋莹轻飘飘的呼噜声,显然睡得极熟,倒让朱砂白紧张了一场。

其次是害喜。宋莹并非一点儿孕吐的症状都没有。早上刚醒的时候,丫头们递上漱口用的茶水,她每次含在嘴里的时候都忍不住想吐。然而只要边漱边呕地霍霍完两碗漱口茶,她就再没什么其他的感觉了,一点儿都不耽误后面用早膳。

最后是饮食习惯:完全没变。喜欢的依旧喜欢,不喜欢的依旧不喜欢,而且一点儿都不嘴馋——宋莹曾听说,很多女生在孕期,哪怕只是坐着不动,脑子里都会跟翻菜谱似的、晃过一道道美食,直想得口水直流、饥肠辘辘——胃口也没有怎么大涨。

若不是因为她的月事确实再没来过,宋莹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怀孕了——就,挺没有实感的。

那拉嬷嬷对此却非常开心:宋主子的反应越轻,对于下人来说,就越好伺候。

当然,面对宋莹的时候,那拉嬷嬷也少不得要夸这个未出世的孩子是多么地“孝顺”、“疼惜额娘”,夸得宋莹都想替孩子觉得不好意思了。

今年冬天的雪,下得格外频繁。常常是下雪一天,化雪三五天,然后便又是一场雪落了下来。

尽管小太监们勤于打扫,但是院子里的路面还是不可避免地有些湿滑。换做以往,倒也不必特别在意什么,但是如今西所的院子里有两个孕妇,那是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的。

福晋便顺势免了逢七的请安。她也不多来打扰两个格格安胎,只每日派福嬷嬷走一趟,问些白日里都用了什么、睡得可好之类的套话。

若说宋莹变化最大的地方,大约便是:她特别想出屋子。

说来也奇怪,以往宋莹并不是个多爱往外面跑的性子,或是做女红绣活,或是读些佛经、画个花样子,或是听喜乐讲笑话,她都能在屋子里待上一整天也不觉得闷。

宋莹觉得这主要得益于她前世的生活习惯。

她那时好歹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演员,不拍戏不工作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家看书学习、给自己充电。即便外出,也都是“全副武装”,尽力避免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在人前,以免让观众、粉丝看到太多她现实生活中的一面,再对她表演的角色形象产生割裂感。

也因此,大约在四阿哥和福晋眼里,她是一个很“文静”的人。

然而自从怀孕后,宋莹便总觉得西厢的屋子有些“憋气”,总想要出去溜达透气。

但是福晋为了让她安胎,连请安都免了,她再这么不管不顾地跑出去,多少有点不像话,而且今天的冬天也实在是冷。

即便穿着厚厚的裘皮大衣,站在廊下不过两盏茶的时间,就会觉得身上被冷气冻透了。朱砂每日开窗给屋里换气,打开窗子后不过几息,屋里的热气就都散没了,只得赶紧关窗。

那拉嬷嬷见宋莹每日只能在屋子里打转,眼神却总往外面瞅,便自己做主去找了福嬷嬷。通过福嬷嬷,跟造办处要了两扇明瓦做的窗户,替换了书房原先的纱窗。

换窗子的时间还特意选在了宋莹午睡的时候——她现在睡得沉,多大的动静都吵不醒。

等到宋莹睡醒,想要去书房画几张猫狗图消遣的时候,便看到了新的窗户。

宋莹刚踏进书房时,便觉得今日的光线有些奇怪,不仅明亮了许多,竟还添了些许彩色。等她转过头,就发现了端倪:以往厚重、不怎么透光的冬季窗纱,已经换成了某种薄透的彩色物质。

宋莹走上前,伸出食指,轻轻点了点那层“窗户”,惊讶地说:“硬的?!”

这宫里一般都用一种称作“纱”的绸缎糊窗户。尽管在将纱钉到窗框上前,会做一些硬化、涂油的处理,但那毕竟仍是一种布料,再硬挺,触手也是有轻微的回弹的。

而新的窗户,居然完全是硬的——更确切地说,是“脆”的。

那拉嬷嬷走上前一步,替她解惑:“回宋主子,这是明瓦。”

“明瓦?”

“就是蚌的壳,被匠人们一片片地磨薄,直至透光却不破,便可拿来糊窗户了。”

宋莹忍不住惊叹“古人”智慧的伟大:“居然能想出这种法子,当真是厉害。而且这光,居然还是彩色的!”

“这个奴才也不懂,大约是蚌壳的种类有所不同吧。”

宋莹点头同意,用手指在明瓦上,从上往下地轻轻划过:“居然连拼接的痕迹都找不到,真真是巧夺天工了。”

那拉嬷嬷笑道:“能得主子一句夸,就不枉费这东西被造出来了。”

宋莹转过身:“嬷嬷怎么想到要换窗户?而且居然弄到了这么好的东西!”

那拉嬷嬷恭敬地倾身:“为主子分忧,是奴才的本分。奴才这几天,看主子在屋里待得实在是憋闷,但是又不能出屋,便想着,主子若是能透过窗户,看看外面的天空和院子,也是好的。”

宋莹听完她的话,重新转身面向窗户,弯下膝盖擡起头,视线透过窗户的上沿,果然能看见外面的屋檐,和经过明瓦遮盖,显得异常多彩的蓝天。

这明瓦虽然不是完全透明的,但也比窗纱好多了。冬季的窗纱非常厚重,通透度极差。窗外路过个人,也只能看到那人落在窗户上的影子,再不会像明瓦这样,还能隐约看到人脸呢!

宋莹就看到了窗外的小郑子,正在低头扯自己的荷包络子。

那拉嬷嬷看宋莹的笑容都遮不住了,这才终于放了心。她担心宋莹蹲久了腿疼,便示意朱砂,两人合力将椅子搬到了宋莹身后。

宋莹坐下,脚踩朱砂递过来的熏笼,捏着平时放在椅子上、用兔皮做成的兔子玩具,说道:“这明瓦的窗户,不好弄吧?”

那拉嬷嬷回道:“若从工艺的角度来说,确实不易得,毕竟是用手一片一片磨出来的。但是主子您应该也清楚,这宫里的珍贵物件,能不能得到,看得也从来不是工艺是否复杂。”

宋莹笑笑不语。

那拉嬷嬷继续说道:“这窗子是陈福派人送来的,他说四阿哥也很是喜欢,还赏了老半天。不过四阿哥并不打算给所里的窗户都换上。”

是这个理。给宋莹换,是因为她需要,其他人却没这个必要——大家又不会在阿哥所里住一辈子,何必费那个心思呢。

宋莹突然想到一事:“嬷嬷,宫里有玻璃窗户吗?我进宫前听说,玻璃窗户极其透亮,是真的能透过去看清楚人脸的。听说,还很保暖。”

那拉嬷嬷点头:“玻璃窗户也是有的,只是用的地方不多。乾清宫、慈宁宫还有延禧宫,有几个屋子的窗户就是玻璃的。奴才有幸,曾去过一次慈宁宫,看到过玻璃窗户,确实透亮。只是从外面看向屋里,真真是一览无余,连屋里人在做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若用上玻璃窗户,少不得要在窗前加一道炕屏,那样一来,光就又被挡住了,怕是还不如明瓦的窗户透亮。”

“至于玻璃窗户是否更保暖,因当日奴才并未进到那间屋子,倒不是很清楚。如今的玻璃,大多是外国的商人通过船只,漂洋过海运过来卖的。那东西极易碎,所以价格奇高,且常常有价无市,内务府也买不到多少。即便透光保暖,也不是每个主子都能供应得了的。”

宋莹不免唏嘘:可惜了,肥皂、玻璃、水泥这穿越者的三大法宝,她这辈子是别想苏出来了。

这天,小郑子不知从哪里折来了一支迎春花,小心地捧着献给了宋莹。

宋莹看到这花,才意识到春天已经来了。这么一想,便觉得屋里更待不住了。

那拉嬷嬷亲自出门转了一圈后回来,让朱砂给宋莹找出一件薄斗篷:“主子闷坏了吧,奴才扶您出去转转。老话讲春捂秋冻,您还是穿得厚实点才好。”

这一个冬天,把宋莹憋得心都长草了,如今听见那拉嬷嬷松了口,她也不嫌多穿几层衣服麻烦,利落地让朱砂给她换装,踩着平底鞋——经过那拉嬷嬷的按摩,她的脚掌已经比之前有力多了——出了屋子。

刚踏出门,她忍不住张开双臂,痛痛快快地做了个深呼吸,让新鲜的空气洗涤掉体内沉积了整个冬天的烦闷和无聊。

“还是暖和点好,至少能出门。”

那拉嬷嬷说:“主子说的是。说起来,主子怀孕的时间是真得好。这胎坐稳了,刚好春暖花开,正是该多活动的时候。等到九月生产完,天气也凉下来了,做月子也更舒服。”

宋莹笑呵呵地被那拉嬷嬷和朱砂扶着遛弯。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她对朱砂说:“你去正房一趟,问问福晋明儿是否方便,我想去给她请安。我这都能出门了,不去请安可不行。”

朱砂答应着,正想换喜乐上来扶着宋莹,就看到李格格从东厢走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