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满朝文武都想到我的工地打工 > 第24章

第24章(1/2)

目录

第24章

想到太子,原本很是愤怒的皇帝突然又有些理解于国公。

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如何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怪只怪他实在过于溺爱了,才把于世龙养的如此不知天高地厚。

只是他也不可能就因此废掉于国公的国公之位,能被他封为国公的,哪个不是拿命跟着他,在无数个战场上奋勇拼杀换来的。

再来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真就此废了对方的国公之位,其他人怕是也会心寒,他们当初如此拼杀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求在有事时能够以此庇护妻儿吗。

“不要说这些没用的话。”皇帝没好气道,“早就提醒过你了,不要太惯着孩子,我们当初是怎么走过来的,现在的孩子又过的是什么日子。”

于国公听见皇帝这话,心下松了一口气,皇帝现今没有这个想法就好。

“臣知罪,日后定将对他严加管教,绝不会让其在外胡来。”

皇帝可有可无的嗯了一声。

“于国公教子无方,罚俸三年,于世龙鞭三十,再有下次,直接剥夺世子之位。”

“谢陛下。”于国公这次也不心疼儿子了,再心疼下去,自己拼死拼活才得来的国公就要断在自己手里了。

看着蹒跚离去的于国公,工部尚书轻轻摇了摇头。

惯子如杀子,也不知于国公此次是不是真的清醒了过来。

还好自己几个孩子都懂事,小儿子被他娘宠着,虽然平时叛逆了些,但在外也知道轻重,从来没给自己惹过什么麻烦。

工部尚书摸了摸没有胡子的下巴,从容走进殿内。

==

“陛下,如今各地都已知晓这水泥的妙用,已经有不少好友来信询问臣了,都在问什么时候才能将这水泥路修到他们那里去呢。”

工部尚书也不怕皇帝听见这话会怀疑他结党营私,皇帝已经早就知道这事了。

“还有想要从臣这问水泥方子的,说要是京里没有足够人手造水泥,他们可以代为帮忙,哼,谁还不知道他们的小心思啊。”

说到这里工部尚书心想这些人是把他当傻子呢,那方子是他能说了算的吗。

“北边官道还没修好呢,让他们等着吧。”不用他们多说,皇帝也知道这水泥路的好处,当然也知道工部尚书为什么会这么说。

只是现在没有电,买回来的机器,只能放那里干看着。

如今他们也只能指望那些学子能尽快学成归来了。

工部尚书也知道眼前的情况,他和皇帝从异界回来,除了是因为太子要过去治伤,皇帝必须回来稳定人心,处理政事,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这修路和良种事宜。

修路不必多说,不仅干系到运粮行军和消息传递,更是关系到朝廷对各地地方的掌控。

而这良种,古往今来,朝代更叠,都离不开缺粮二字,可见良种对一朝一国的重要性。

而此次他们从异界带回来了上万斤良种。

除了安排魏平在平安县率先种下那土豆,其余各地也都派人分发了种子。

若真能亩产上千斤,他们大周,将再不会有饿死之人。

除了土豆,巫娘娘给他们的还有玉米和红薯种子。

只是如今还不到栽种的时候,不过皇帝已将种子交给了大司农,提前做好计划,只待开春,便会安排人种下。

皇帝想起巫娘娘给他们种子时感叹的那句话,这些良种最初其实都是从海外传过来的。

他在学地理之前就已经知道,这世界不止他们大周一个国家,但他以为,除大周之外,周边国家也就是时不时过来蹦跶的瓦刺鞑靼蒙古等小国。

学了地理,才知道,这世界是如此之大,他们大周虽是大国,但论物产丰富,还是比不上海的另一边。

隔着海洋,那边不止有广袤的土地,还有他们无比想要的良种。

他们大周也有自己的水军,只是从未去到过海那边。

有远渡重洋过来的商人,却被他们的人拦在了粤东和八闽一带,不许进入内地。

不过这是以前,皇帝心想,既然他们物产丰富,能有如此良种,想必还有其他好东西。

看来还是要考虑派人出海一趟,摸清一下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皇上,那自行车,我们工部已经研究出来了。”

工部尚书打断了皇帝的沉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