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重生后的夫君又疯又甜 > 第54章 54

第54章 54(1/2)

目录

第54章54

◎为你神魂颠倒◎

寒风吹在屋外,从窗户上刮过,发出呼呼的声响。

空中低沉着乌云,寒风时起时歇。

听着外头呼啸的风,在屋里取暖的人即使身上没那么冷,心里也是阴风阵阵。

秀心泡了热茶端到桌上,倒了一杯呈给柳云溪,“小姐,喝口热茶吧。”

采晴在炭盆边蹲着,小脸烤得通红,一边往盆里加炭一边嘀咕:“北方的冬天可真冷,咱们带的衣物完全不够御寒,还好在路上添置了些冬衣,不然真是要冷死人了。”

青娘从外头进来,把门关上,开口道:“我在驿馆里逛了一圈,这里没住什么人,外头有守卫看门,虽然不比客栈里舒服暖和,但一定比客栈安全的多。”

说话间注意到了蹲在地上的采晴,提醒她:“你别往炭盆那儿凑的太近,当心脸上太干要破皮的。”

采晴闻言,小步往后撤了撤。

盯着碳盆里明显的火苗,抱怨道:“这儿的炭也不好,总是着火,我要不在这看着,万一点着了什么,也太危险了。”

“总归只是暂住,等姑爷回来咱们就能搬去张家住了。”秀心笑着畅想,“张家可是大周的首富,吃穿用度说不定比咱们府里都要好上几倍。”

丫鬟们来到了新地方,有很多新奇的感受,虽然不习惯陌生的环境,但相熟的人在一起说几句话,便消解了不安的恐惧感。

她们话说的勤,更衬的柳云溪比往日沉默的多。

几人看向柳云溪,发现她手里扶着茶盏,眼神却痴痴的望向窗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小姐?”青娘唤了她一声。

柳云溪微微回神,目光也没从窗外收回来。

秀心小心问:“小姐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没什么,我就是……有些担心玉衡。”她捧着茶盏抿了口热茶。

丫鬟们面面相觑,只觉得小姐真是爱操心,上京一路都跟姑爷形影不离,眼下才分开这么一会儿就要替人担心。

采晴开口安抚道:“姑爷不是回家去了吗,许再过个一时半会儿就回来了。”

“这首富家里就是不一样哈,亲戚拜访都不能直接去登门,还要在驿馆里上等一等。”秀心接话,惊叹着调侃,活跃活跃气氛。

青娘:“能在京城立足的大户人家,规矩自然多。”

知道丫鬟们说话多也是为了让她放松精神,柳云溪还是要提醒她们:“京城不比扬州,咱们是客居在此,平时关起门来说几句就罢了,出了门在外头可不许随意议论。”

“是,奴婢们记住了。”几人应声。

阴沉的天空遮蔽了阳光,分明还是上午,光线已经昏暗到如同傍晚。

客居在外,尤其是在高门权贵数不胜数的京城里,说话总要格外注意的。

柳云溪是个谨慎的人,也对沈玉衡的处事颇有信心,离开扬州之前,二人也去好生拜访了李鹤,从他那儿得知了有关皇帝、太子和沈晏的消息。

可从别人口中探知,和自己亲身经历有着天差地别,更何况她是个民女,没有资格进宫,没办法陪在沈玉衡身边,和他一起面对。

若是皇帝因为玉衡同商贾之女成婚而面责于他……

万一沈晏回京后在皇帝面前胡乱说了什么坏话,让皇帝误会玉衡的失踪……

最忧心的,还是受制于人的境地——哪怕已经成了婚,皇帝不认,在外人眼中她就是个没名没份的外室。

她不想为名分之事大费周章,但王公贵族择正妻,一定是慎之又慎。

前世她卡在这一步,再没能得到进一步的认可。

若是沈玉衡拗不过皇帝的意思,连这一步都做不到的话,或许……就没有再继续的必要了吧。

她不想对沈玉衡灰心,也不愿自己在面对失败时慌了手脚,习惯性的提前做好不同的打算——既然敢赌,就要拿得起,放得下。

至于是拿起还是放下,只等他回来,给她一个结果。

深思时,外头响起敲门声。

一人在外头问:“请问是柳姑娘下榻在此吗?”

青娘最先反应过来,过去打开门缝,回话道:“是,不知阁下有何要事?”

那人指了指外头,说:“驿馆外来了人,说是来接姑娘的。”

闻言,秀心和采晴一脸惊喜。

“一定是姑爷回来了!”

她们看向柳云溪,柳云溪纠结许久的思绪在此刻短暂放下,起身走出门。

穿过曲折的路来到驿馆外,寒风从颈边掠过,身上的热气很快散光,望向台阶下,却不见熟悉的身影。

的确有一辆马车等在外头,但马车后头跟着的小厮,左右候着的嬷嬷,还有前头两个丫鬟,都是陌生的面孔。

柳云溪疑惑的看着几人,那两个嬷嬷却很主动。

往门边瞥了一眼,瞧见有个貌美的姑娘,便走上来搭话:“想必这位便是柳姑娘了。”

二人并未行礼,柳云溪下意识觉得来人并非善类,反问:“敢问尊驾是何人?”

嬷嬷自豪的解释:“奴婢们是宫里梅妃娘娘的仆从,刚刚被指到六王爷府上伺候了,特来接姑娘与咱们王爷团聚。”

梅妃娘娘,六王爷?

身后三个丫鬟听着,眼睛都睁大了。

又是震惊,又是怀疑自己听错了,在外人面前维持着规矩,交叠的手下却在使劲儿掐自己的手心。

她家姑爷,竟然是王爷??

丫鬟们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事,心中慌张着不知如何回话。

柳云溪没有注意到身后三人的情绪变化,依旧不动声色的与门前的嬷嬷交涉。

“不知王爷何在?”

“王爷刚得了新府邸,现下正忙,故而是奴婢们前来迎接姑娘。”

两个嬷嬷挂着笑脸,笑意中却不见一丝恭敬,反而像是嬉笑着打量她这个扬州来的南方女子。

柳云溪不想看她们算计的眼神,垂眸道:“我与王爷一早做了约定,要留在此地等他回来,既然他未能赶来赴约,我也该多等一会儿,不如几位嬷嬷陪我一起等会儿。”

她当家惯了,不会被几个戏谑的打量看得慌了神,反而在心底为这几个奴才的不懂规矩,揣测到了她们背后的主子,梅妃娘娘的态度。

知道她是沈玉衡的妻子,梅妃哪怕不承认她的正妻身份,想故意搓磨她,她也绝不是几个宫里出来的奴才可以随意支使的。

亲自迎接反而被拒,两个嬷嬷收敛了好脸色。

一人趾高气昂,当街指责:“姑娘拿的好大的架子,想必奴婢方才说的,您没听清楚吧。”

另一人接话,“奴婢们是梅妃娘娘指去伺候王爷和姑娘的,姑娘的心意虽然要紧,但也大不过梅妃娘娘的意思去,还是请姑娘快快上马车,奴婢们也好早些全了差事,叫梅妃娘娘放心。”

刚被拒绝就连面子上的功夫都不愿做了,可见有宫里的主子撑腰,两个嬷嬷是不把她们放在眼里的。

秀心心直口快,直接怼了回去。

“嬷嬷说话好没道理,既然是伺候王爷和姑娘的人,那便是下人,既然是下人,怎敢在我们小姐面前放肆。”

采晴也应和,“就是,我家小姐不过是想多等一会儿,又不耽误诸位什么事,何必如此无礼。”

丫鬟们光明正大的驳斥。

嬷嬷听后,偷偷翻了个白眼,小声嘀咕:“果真是商贾出身,一股小家子气。”

两方人站的距离很近,说话声再小,柳云溪也能听到,何况说话的人并没有故意藏着掖着,生怕她听不到似的。

她并不恼,曲身对二人行了个礼。

“事情不赶在一时半刻,嬷嬷们若怕耽误了梅妃娘娘的叮嘱,可先回去向娘娘禀报,小女子仍在此处恭候。”

看到她的礼数周全,柔顺谦恭,两个嬷嬷没有退意,反倒气焰更张扬。

“姑娘这么说,是不把咱们梅妃娘娘放在眼里了?”

“梅妃娘娘可是最得陛下宠爱的,姑娘违背娘娘的好意,奴婢们可就不好在娘娘面前帮您遮掩了。”

“这宫里头的贵人们,一个念头的喜怒哀乐便能决定凡夫俗子的生死,姑娘就不担心咱们到宫里把此事完完本本的回禀娘娘,娘娘会降罪于你?”

说话间,长街另一头传来马蹄声,“哒哒”的马蹄飞奔而来,在门前被拉紧缰绳,高擡前蹄,发出一声长长的嘶鸣。

红衣烈烈的少年跳下马来,稳健的落地,随手一丢,将缰绳丢到了一个小厮手中。

他朝着门前快步走来,两个嬷嬷还沉浸在替梅妃娘娘收拾人的得意忘形中,哪曾想身后猛的被踹了一脚。

两人一左一右,“哎呦”两声,向前滚了一下,趴倒在了地上。

沈玉衡走上台阶,抓住爱人袖下温热的手,斜眼睥睨台阶下的二人。

眼神低沉着责骂:“本王怎么不记得,宫里有过你们这些狗仗人势的东西?”

听到是六王爷来了,两人连滚带爬的跪到他面前,“给王爷请安。”

“滚开。”少年甩袖打在二人身上。

两个嬷嬷连忙让出一条路。

沈玉衡解了身上的披风,披在柳云溪身上,忧心忡忡的看着她,“天那么冷,怎么在外头站着。”

“我以为是你来了。”她温声答,在披风下回握住他的手,心中得了一丝安稳。

人是会变的,功名利禄会吞噬人心,说变就变。

只一个上午没见,他便成王爷了。

身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却还是那个人,看她的眼神仍旧热切欢喜。

他怕她多想,忙说:“我从宫里出来便去了王府,王府是旧宅,事物繁杂,我被事务缠了一会儿,只这一会儿的空档,竟被你们捷足先登。”

说着又怒目瞪了那两人一眼。

如果不是云溪有戒心,没有跟她们去,只怕他便再也没有她的下落了。

两个嬷嬷头磕在地上,可怜兮兮道喊着,“奴婢们是照梅妃娘娘的吩咐办事,娘娘都是为了王爷好,王爷可千万不要误会娘娘的一番心意。”

“自然不会误会。”少年压抑着心中的怒气,咬牙切齿。

梅妃和沈晏是一丘之貉。

他们想要利用他,控制他,要他听话,便会想方设法将他的软肋捏在手里。

他不会让他们得逞。

“走。”少年牵起爱人的手,拉她走下台阶。

“去哪儿?”柳云溪跟他走出两步,疑惑的指向一侧,“马车在那边。”

“坐什么马车,我骑马带你去。”少年回过脸来,雪白的脸颊上扬起灿烂的笑容。

从人前走过,街上行人不多,但在驿馆门前弄出些动静,极容易招人注意,只从门前走下来到马匹前这段距离,就已经有好几个行人在看他们了。

柳云溪有些紧张,小声提醒:“会不会太招摇?”

大街上的是一传十、十传百,更不必说沈晏那里还有些见不得光的暗卫,若有心,一定能探知今日驿馆门前的情形。

少年似乎并不在意这点,在马前停步,手掌抚上她的腰,一双澄澈的眸子凝视着她的眼睛,在她面前低声道:“就是要招摇。”

他扶着她的腰把人抱到马上,自己踩上马蹬,跨坐在马背上,把人搂在身前。

脚下悬空,身子被裹在披风里,身后是少年结实的胸膛,只有靠近他才能依靠他身体的支撑在马上坐稳,柳云溪不得以往后倚重。

身后的少年一手搂在她身前,在她耳边呢喃:“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妻,我为你神魂颠倒,再不想其他。”

他珍视的宝物,他会好好保护,不需要别人的评价和认可。

二人骑马离去,驿馆里的三个丫鬟也不再跟外头的嬷嬷较劲,忙回了驿馆里叫人,带着行李马车一同前往王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