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562章 表象

第562章 表象(1/2)

目录

第562章表象

有一阵子只要提明朝,总是有人搬出一句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热血吧

确实!

姑且就认为当初朱棣也是这么想的,崇祯这个杀了与后金秘密谈判的袁崇焕,又杀了自己授意私下谈判的某大臣的皇帝是不肖子孙。

可以确认,京城就是一个边境城市,所谓的蓟辽督师,管的就是燕山山脉到山海关一线的防御。

随着草原联盟的分崩离析,热河察哈尔一带的部落,都已经宣布内附,成为了京城毛纺工业的主要供应商。

最近正在与英国人谈判,引进英国的绵羊,也不知道他们从哪打听到的消息。

国内的羊种产毛量不高,但是产羊绒,英国的羊毛产量高,但羊绒不行。

设在天津的纺厂,用蒸汽机带动纺织机生产,需要大量的优质煤炭。开滦煤矿投产后,不但能满足工业发展所需的优质煤,还对京城民间用煤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还有一个用煤大户是钢铁厂,京城本地倒是有煤矿,就是生产时会惊扰西山的皇陵。

所以,承辉帝一直在谋划,等开滦的煤炭产量彻底上来了,直接用影响风水龙脉的名义,给西山的煤矿都封掉。

反正他们也不怎么缴税!

为啥不缴税呢因为能在西山开煤矿的,不是宗室就是外戚。有的是方法逃税。

回京的路上,从通州上岸时,贾琏抬头望西,远处从巨大的烟囱里钻出来的浓烟滚滚,以及进出的人家屋顶竖起的林立烟囱。

这一幕放在现代人的眼里叫做环境污染,ph2.5如何如何。

但是落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就是工业化,是国家强大的根基。是京城老百姓实实在在生活上的好处。

遵化铁厂官督商办后,产量远远高于官营之时,但这还不够,随着石景山皇家钢铁厂的投产,新式技术的运用,钢铁产量爆炸式增长,需要用大量的人工开矿和炼钢。

百姓有了就业机会,市面上的铁制品价格又跌了一个台阶。还有来自南洋的粮食冲击市场,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要不怎么承辉帝敢称盛世,敢叫一声承辉之治呢

至少在京城,他看见的民生水平显著提高。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煤炭取代了柴,价格被打下去了,米价也被打下去了,这两个重磅开支下来了,百姓生活水平能差么

出于防备宗室和外戚的目的,石景山钢铁厂虽然是皇家头衔,但实际运营都交给了研发厅。

因为皇帝很清楚,但凡被宗室和外戚掺和进去,就是下一个皇家央行。

承辉帝变法的这些年,大量的宗室和外戚被罢黜。承辉帝宁愿钱养一群猪,也不愿意让他们掺和正经产业。

当然了,出于【仁厚】人设的维持,宗室和外戚,只要能走科举道路,还是有优待的,如果个人能力出众,搞出产业来,还是愿意扶持的。

只不过,这类人属于极少数。

从贾琏获得的消息得知,石景山钢铁厂,本质上是一个皇室和朝廷联合企业。

这个模式贾琏是乐见的,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企业,还是要有一些国企的。

只能说,承辉帝的变法初见成效,距离成功还很遥远。说起来,皇帝还是有点半场开香槟的嫌疑了。

不过不要紧,整体向好发展就行。国家那么大,利益方那么多,就钢铁企业而言,江南的苏钢是一群民间企业的统称,广东的钢铁企业,则是半民办官,相互竞争。有竞争,就是好事。

通州码头上岸时,贾琏看见了很多熟悉的脸庞。

内阁大佬来了三个,林如海,岳齐,潘季驯。宫里直接就是裘世安。领衔的则是三皇子李亨,研发厅的官员,根本排不上好。

一番寒暄,谢过前来迎接的诸公,贾琏丢下家眷,上了李亨的马车。

这辆顶级工匠打造的四轮马车极为宽敞,四匹马拉着走。

李亨总算可以光明正大的与贾琏同行了。

“关于贾兄的去向,父皇与内阁存在争议。内阁的意思,让贾兄作为内阁的代表,巡视全国,监督执行摊丁入亩,为下一步士绅一体纳粮的变法做铺垫。父皇的意思,贾兄擅长工商,研发厅可以升格为一个与六部齐平的部门,由贾兄来主导。还有,鸿胪寺也应该提到六部一个级别,由贾兄出任尚书。这样一来,贾兄兼任两个部门的尚书,六部变八部。你猜猜,父皇的意思能通过么”

说着话,李亨递上一杯亲手泡的茶!

贾琏接过,扭头看一眼身边打扇子的宫装女,李亨笑了笑,凑近了低声道:“无碍!此王妃之族妹。”

草!还能更无耻一点么这女的摆出一副任君采撷的样子,王妃家的脸不要了贾琏心里默默的骂娘。

“未来如何,贾某不问。”贾琏决定,还是与这没啥底线的家伙保持距离。这都不是美人计了,是在骗,是大同案的未得逞版本。

李亨不免有点失望,只要贾琏表达出一点点兴趣,就算把人塞过去做个丫鬟,他都愿意。

当然了,本来就是有枣子没枣子打三杆子,就没指望能成功。

还有一句潜台词,咱俩可以做连襟。只要你首肯!

贾琏发现李亨是有点飘了!自从李元被困南洋后,看来李亨的地位提高很快,围在他身边的献媚的人不少啊。

“殿下有多久没有下车间了有多久没有去坊市里走动了”贾琏不动声色的提了一个问题。

李亨倒是没在意,摇头道:“孤现在真是太忙了,哪有那个闲工夫”

贾琏笑了笑没说话,也不打算继续说话了。多亏在广州和南洋留了一手,也许承辉帝不在乎,李亨登基之后,其他人一鼓动,真不好说。

人呢,随着地位的变化,言行举止都会悄悄的发生变化。以前那个大体上是被李元按在地上摩擦的李亨,希望他尽快适应,不忘初心吧。

大概是意识到贾琏弹性不高,李亨不免有点尴尬,想着找个话题。

“老二在南洋如何”

“二殿下在南洋挺好啊,那片地方不小的,面积加起来能递上内地五六个省,而且资源丰富,现在又拿下了缅甸的租界,有了一个进入印度洋的立足之地。”贾琏不动声色的敲打他,希望他能从眼下乱迷人眼的状态中彻底清醒。

“贾兄是不知道,老二出任南洋大臣后,孤过的是啥日子。什么人都往身边凑,好话不要钱似得。唯独贾兄,依旧保持昔日的关系不变。”

这句话,贾琏微微色变,他仿佛听到了这么一句:今孤储位牢固,君何必故作姿态

贾琏拉开窗帘看一眼:“怎么还没到,这车速慢了点。”

李亨狠狠的一愣,似乎有点不敢置信的,呆了一下之后,这才讪笑着放下手里的茶杯。

强笑着放下茶杯,李亨低头沉默不语,眼神也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啥。

就算是皇帝,在大周也做不到为所欲为,予取予求,何况你还没做皇帝呢。

这就是贾琏最真实的想法。就算李亨做了皇帝,贾琏也是一个合作者的心态,想要像对承辉帝那样,贾琏真不干。否则这些年的隐忍,不是白忙活了么一旦李亨继位,贾琏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限制君权,从法理上进行限制。

就目前的皇帝权利无限大的法理状态,在贾琏看来,对国家的发展很不友好。

新的阶级在这些年的努力催生之下,已经扩大并产生了对社会不小的影响。一旦轮到贾琏主政内阁,这些都是必要推动的。

整个社会,还是要尽量的朝着法治上的公平去发展。否则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有个几十年代高速发展,一定会导致贫富分化,新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内部暴雷是几乎可以看到的。中国人骨子里是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基因的。

这么想的原因也很简单,现行的官僚制度,能保证每个内阁大臣都是精英,但不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明君。

历史已经证明,发于明,止与清的皇帝高度集权,注定要给国家带沟里。

如果有需要,那就来一场革-命好了。

马车终于停下了,贾琏第一时间下了车,站在车门边,看着李亨下车时,淡然的来一句:“糟糠之妻不下堂!”

被识破的李亨没有尴尬,但是被点破了,就有点遭不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