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水淹邺城(1/2)
武关一开,楚军主力如汹涌的洪流一般,浩浩荡荡地涌入了关中地区。
这壮观的一幕,正是魏延通过子午谷这一路奇兵所展现出来的重要战略意义。
魏延率领着亲卫营、五溪营和禁卫军,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径直朝着长安的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坐镇长安的钟繇在得知武关失守的消息后,心中骇然。
他深知魏延的厉害,也明白长安城的重要性。
于是,他立刻采取行动,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洛阳,向曹操请派援军。
同时,他紧急集结关中各地的郡兵和世家的私兵,严阵以待,死守长安。
钟繇知道单凭长安的守军恐难以抵挡魏延的大军,而中原和河北战局不利,不知丞相何时才能发出援兵。
于是,他再次派出张既前往天水,希望能得到西凉军的支援,以解长安之围。
不久之后,魏延和诸葛亮率领着大军抵达了长安城下。
然而,当他们看到长安城的守军早已严阵以待,且城墙高耸坚固。
魏延心中明白,要想在短时间内攻下这座城池并非易事。
魏延当机立断,命令兵士们在长安城下安营扎寨,暂时停止进攻,静待破城的时机。
他深知,攻城战需要耐心和策略,不能急于一时。
与此同时,魏延又命令孟达率领五千兵马进驻长安与潼关之间的郑县。
占据那里,将有效地拦截来自潼关和洛阳方向的援军,为攻打长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
河北邺城。
时间很快来到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七月,河北进入了雨季。
连绵的雨如银线般不断落下,将楚军的营地笼罩在一片湿漉漉的氛围中。
徐庶站在中军大帐门口,眉头紧锁地望着外面的雨幕。
他深知这雨若再不停,不仅士兵们的士气会受到影响,军中的粮草也会面临受潮发霉的危险。
不久前,成功攻取下邳的北上军团在沮授的统率下,也来到了邺城之下。
他们与早已抵达此地的楚军和袁尚军会合,使得城外的兵力瞬间膨胀到十几万之众。
如此规模的军队,分布在邺城的四座城门之外,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线。
按常理来说,如此众多的兵力,要想强攻邺城应该并非难事。
然而,天公却不作美,这连绵不绝的雨期,仿佛是上天特意为守护邺城而设下的一道屏障。
这日,邓展匆匆赶来禀报,说是漳河的水势正在急剧上涨,恐怕有冲破河堤的危险!
徐庶和沮授听闻此言,脸色都为之一变。
他们深知漳河一旦溃堤,不仅会淹没邺城外的楚军大营,还可能对整个战局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事不宜迟,徐庶和沮授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前往漳河查看水情。
当他们抵达漳河边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河水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汹涌澎湃,不断冲击着脆弱的河堤。
然而,就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刻,徐庶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既然漳河之水如此凶猛,何不将其引向邺城呢?
这个想法如同闪电一般划过他们的心头,让他们兴奋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