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苦口婆心(1/2)
第207章苦口婆心
在场的人听到方父的话都有些愣愣的。他们完全没想到,方父不但没让方明澈把哥嫂收到自己的旅行社吃松活,反而提议方明华和袁淑芬去火车站摆车摊卖面条、抄手。说起来,那活儿可是不那么体面呢。而且,为什么是一开始
‘七上八下’的理论哪怕他们也都听说过。雇佣七个人算请帮手,雇佣八个人就是剥削。明澈的其他产业都是刚好顶格七个人,不能再加人了。再加上一个那性质就变了。
这一点,之前明成已经都和他们说了。而且,废品站和那个菜摊子,他们其实也不想去。
但是,明澈还开了个旅行社。另外,还搭着旅行社开了个手工艺品专卖店。店都开到国外去了!他们一家四口七八月还去了美国、英国、法国。之前寒假方明澈还带着颜颜去了日本。
当时他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出国,原以为是离他们好遥远的事啊。没想到身边就有人去过几个国家了。
明成也提醒了他们,跟家里通信就不要说这么多了。提一提明澈把买的小院子让给父母、哥嫂一家住,自己都是在外头另外租的一套房就好。
还有,他买了个大院子不假,但为此负债18万呢。七叔都在一个劲儿帮着想辙,就想多用那大院子赚些钱。
众人一听就知道了,不可露富!就算旁人都知道明澈肯定挣大钱了,他也不想完全暴露。而且,他欠18万的事应该也是真的。
当时这个数真是听得他们直抽抽。天文数字啊!
他们在老家最敢想也就想到他现在是万元户,或者有几万了。但真没敢想到十万以上去!
肯定有十万了!听说旅行社一辆商务车就要三万五呢。哪怕是和人合伙的,他也有十万以上了。至于欠的债,那和大院子抵消了。
方明华和袁淑芬对视一样,这老二也太敢欠债了。不过,人家这样的境况也都对他们儿女很好,就没有什么他们能置喙的余地了。而且,老头子都说他看得不如明澈远,什么都不管了。
明澈当初看似胡闹的卖了铁饭碗,但结果是他在首都得到更好的学习资料、进而考上大学。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的。这都有房又有车了!这简直是三级跳,一跃成为人上人了!
哪怕还欠着债,但银行如果不调查清楚你的底细,晓得你还得起,轻易能贷这么多款给你
众人得知方明澈其他产业都顶格招了七个人。也不由得庆幸旅行社和手工艺品专卖店都是为国创汇,赚外国人或者华侨的钱。外汇是国家当下最急需,能创汇的都是功臣!银行宣传的到位,他们穷乡僻壤都晓得这个事。
为国创汇的企业有特权,不会因为七个、八个的问题被举报。举报了也不会被打成资本家!
明澈那两个产业,雇工都有七十个了!
大家咋舌之余,也不由感慨他脑子是真灵光。也纷纷默认他是要把自己等人安排进这两个创汇企业。所以,不管是学开车还是练习普通话都是很认真的。
当时明成还笑呢,“你们有一个算一个,两年多以前哪个没笑话过他脑子进水了”
众人讪讪地,纷纷辩解,“你自己还不是一样。再说了,如果我们能像明澈一样看到两年多以后个体户合法化了,肯定就不会那么说了。那会儿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但有几个敢信啊而且,他当年不是进京备考么。他自己说的,首都的教育水平、师资力量比我们小地方强多了,所以他才能考上北师大。”
怎么,这会儿听方父的意思,听明澈的意思,没打算这么安排他们啊
而且,连方明华两口子,都要让他们自己出去摆摊设点。
方明澈道:“摆摊设点怎么了我也是从摆大碗茶摊起家的,我现在还在收破烂呢。我其实是觉得自己做生意在当下是最好的。只要找准了赛道、踏实肯干,以后想在首都有所发展应该不难。更何况,我还先来站稳了脚跟,让你们来了有落脚的地方。你们要做生意,300以内的本钱都可以找我借。一人一次机会啊!这创业条件多好!我亲哥、亲嫂,我爸和我都是安排他们自己创业。你们自己好好想想,是要做生意,还是给我打工给我打工,也是要择优录用的。不会因为你们是我同乡、同族有额外的优待。不然,我队伍不好带!”
方父道:“对,你们自己好好想想,想清楚。”
方明华一脸不可思议地道:“老二,那他们还有得选,我和你嫂子没得选啊”
方明澈点头,“对啊。如果你俩给我打工,难免有些颠倒了长幼。你们是亲的,我可以支持你们创业三次!你们也好好想想好不要去做爸看好的生意吧。又或者,你们自己找也行。”
袁淑芬想了想,“爸,为什么是一开始想让我们去火车站摆车摊啊您现在改主意了”
方父道:“我刚来的时候是五月。这都十月了,天气开始冷了。首都的隆冬可比咱们四川冷多了。摆车摊连个遮挡都没有,去受冷风吹啊?你们又是头回来北方过冬,别冻出个好歹来。所以,现在要开就只能租门面开个早餐店。嗯,我今天休息半天,可以陪你们出去走走看看。你们自己去看看行情。”
租门面的成本肯定比开个车摊增加了啊。
废品站不是买了两辆拖拉机么,三轮车就有富余的了。去华侨公寓收废品,如今也是开着拖拉车去。
方父一开始还寻思,要不回头就让老二把三轮车折价卖给老大摆车摊。
结果方明澈说不行,他那车运过废品的,怕回头传出去客人忌讳。之前他还是把运菜和装废品的三轮车分开的呢,结果让齐顺在外头造谣,人家都不买他的菜了。
如今用上三辆全新的拖拉机,而且两个生意彻底分开。这才避免了再被人造谣。他多两辆三轮车没事,现在废品比从前多了。再抽两个人骑着车沿街收购就是。
方父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啊。那回头还是买一辆新的。
方父事先想了很多。等大儿子、大儿媳这终于来了,他一拍脑门,忘了冬天要来了!他这是一叶障目啊,老二也不说提醒他一声。还很配合的和他分析不能用他的旧三轮车。
那就,租门面开个早餐店吧。明澈一个同乡肯借300做创业经费,对他亲哥肯定不会卡着这个数的。
而且刚秋收卖了家里大部分的粮食,老大手头应该也有大几百。方父临走时说了,自己上京了,田里的出产要老大两口子多费心,以后的收成就都算他们的。
方明华和袁淑芬点头,“那行,吃了午饭我们跟您出去看看行情。”
旅游、到处参观是很好玩。但是,生计还没有着落,玩三天也就足够了。
方父这么一说,另外六个人也纷纷表态想一起去看看。他们也是同样的看法,玩了三天有代表性的地方也都去了。还是先把生计敲定吧!
之前没想过做生意这茬,但是方明澈给他亲哥嫂的安排都是这个。而且他自己确实也是做生意起家的。那这应该确实一条不错的路子。
不过,虽然做生意和打工都有成功的先例了,但感觉还是打工更踏实些啊。韩平和方明成买房,这是看得见的。做生意肯定有风险,他们的脑袋瓜子怕是没有明澈和明峰转得快啊。
方明澈道:“那还是让明成开着车继续带你们去看吧。没事,慢慢想。想清楚告诉我就是了。你们学车、学普通话也别落下。这学了肯定没坏处的。”
他其实觉得老头子给哥嫂选的路子挺好的。他哥嫂的性子要去倒买倒卖,那肯定是不行的。他们胆小,不适合!倒是勤奋踏实的去卖面食,薄利多销挺好。
老头子其实是很用心的帮大儿子、大儿媳考虑了。毕竟,他也挺了解哥嫂的。
而且如果生意真的好,他们可以租门面开店、攒钱。最后如果能买下来一个门面,进而再买下一套房。那以后在首都的日子应该不会差。这条路挺适合哥嫂的,量力而行、小富即安。毕竟大嫂做面食确实有一手。不然老头子也不会想到这上头去。
不过,看老头子管民宿的手段,他还自己想到了转卖生活百货,也是挺有商业头脑的啊。大哥,不会是随了妈吧
方明澈留在这边吃了午饭,然后打了贺师傅的黑的去林嫣娘家了。她带着方敏和两个孩子回去了。至于方健三兄妹,则是跟着他过来这边。回头吃了晚饭再来接他们好了。
至于小货车,就留在这边给明成他们用吧。今天周日,旅行社行政人员不上班,不会用到这车。至于前几天,当然是旅行社不用车的时候,才给他们开出去玩了。
今天方明澈说的话,让来的人都有些沉默。一开始以为的既定的路子,都没有多想。但现在多出一种选择来,肯定就得好好想想了。
只有方明华和袁淑芬,他们没别的选择只能自己创业。这倒是简单了许多。老二说不会接收他们,其实他们也觉得给自己亲兄弟打工有点别扭。而且,老头子把路子都指明白,他们就照着做吧。
当下所有人便坐上明成开的车,就上街到处看行情。
方父早就出来看过好些回了,他连门面都相中了。他对长子、长媳道:“租铺面的话,成本就上去了。或者,你俩再看看,做其他生意”
他听明澈说,1980年初有一中年妇女,人家就卖贺年卡,因为是新鲜玩意儿,人家过年期间都赚了两万。然后添了六千在附近买了一套一进的四合院。那四合院如今涨到三万了!
所以,如今的人是有消费能力的。但这样新奇的主意,他想不出来。老大和老大媳妇也想不出来。既然如此,就老老实实的靠手艺赚钱吧。这个做好了,才是长长久久的。
方明华和袁淑芬面面相觑。他们才刚来,去哪找其他生意啊
方健道:“我觉得妈做的面食很好吃,可以试一试。”
他是长子,在家里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他说过了,方芳才点头附和道:“我也觉得。不过一开始应该不会有幺爸的大碗茶摊那么赚钱。”
方健心道:废话,大碗茶摊现在一天还有二十来块的净利润呢。一开始的时候幺爸甚至做过一阵独门子生意。听幺妈说干和手工艺品合作社联手的时候,还挣过三十多块一天。幺妈说她当时真的乐坏了,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挣三十多块一天。那是卖了小两千碗啊!天安门广场的流量真的太大了!另外,关键一碗才两分钱。夏天喝了解渴、消暑,冬天喝了暖身子。
面条虽然贵些,但估计一天要赚二十块真不容易。就算二两面四毛钱,利润估计只有一毛。面条的本钱占比比大碗茶的本钱占比可大多了!
方明华也想起健娃给他说的大碗茶摊的利润,猛地就心动了。一开始要是能赚到一半的一半,五块钱一天他也觉得很好了。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住的地方。听说老二当初为了找住的地方,骑着自行车跑了十来天呢。后来还一度被古大爷敲竹杠!而且那会儿抓盲流抓得严。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其他的生意可以坐。要不就试试
方明华就准备先尝试一下,老头子给找的这个胡同口的门面客流量确实比较大。虽然跟大栅栏没得比,但因为靠近广场也很不错了。
方健和方芳甚至都来数过一个小时从门口走过的客流量了。
方父道:“那行,你们一家子再看看,然后商量一下。你们六个也好好想想,到底想做什么。要不,让他们一家子留在这里看看。我们到西单、什刹海、大栅栏等处转转。看看别人都做些什么生意,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好!”那六人点头应下,跟着方父坐上车一起去了。
方明澈那边坐着贺师傅的车过去,贺师傅忍不住道:“你们一家不住这边了,我都少了好大一笔生意。”
这一家子钱舍得啊!要出门又没开车的时候,往往就会坐他的车。
“但是现在开黑的的师傅少,你应该还是挺赚钱的。”
贺师傅笑笑,“跟你们两口子没得比,但是拿工资的比还行。对了,我有个事告诉你。昨天那个齐顺坐我的车,上秦华家去了。大包小包拎了不少礼物。”
方明澈惊讶道:“你怎么会认得齐顺的”
“你们大杂院那几个小伙子还有你老婆,跟他打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我肯定不能不知道啊。”
方明澈道:“那你知道他去找秦家人什么事么”
“我就听到一两句,可能是要找秦家人从中说和。”
“哦,好的,我知道了。多谢你啊,贺师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