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53章 那就把授予的土地折算成股份给他们

第353章 那就把授予的土地折算成股份给他们(1/2)

目录

“明珠姐果然是眼光毒辣!但这并不是重点。”

李国助由衷地赞道,跟着却是一摆手,表明自己不想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重点是官督商办,也就是政府对民间商业资本的控制。”

“这才是国有控股制参考开中法的地方,但控制的手段还是有区别的。”

“开中法是通过开放政府垄断经营权,吸引民间商业资本替政府办事。”

“其对民间商业资本的控制,是通过控制盐引的发行实现的。”

“国有控股则是通过掌握公司股权实现的,表现为政府占有超过五成的股权。”

李俊臣等人都缓缓点了点头,却明显还都在思考什么。

“那……国有控股制下,政府必须要掌握超过五成的股份吗?”

李国助一怔,沉吟道:

“这个嘛倒也未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股权结构、立法、股东协议等手段控股。”

“比如政府持有的股份在股东会上享有更高的投票权,如1股等于10票,公众股则为低投票权股。”

“或者黄金股,就是政府哪怕只持有1分股份,却可对特定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

“这两个是通过股权结构保障政府控股。”

“通过立法确保政府控股就更简单了,只需立法规定政府对某公司拥有控股权即可,”

“但政府持股还是有必要的,一般持有一到两成股即可。”

“通过股东协议控股,就是在组建公司的时候,在协议中规定政府控股。”

“不过考虑到农业的重要性,我还是倾向于绝对控股,政府持有超过五成的股份。”

“这样我们就可以精准分配永乐大帝湾沿岸的土地,在粮食安全和利润之间取得平衡。”

李俊臣缓缓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道:“那……我们该组建多少个国有控股农场呢?”

“这个取决于农场类型和永乐大帝湾沿岸可开发的土地总量。”

李国助云淡风轻地说道,

“如果是专营粮食的农场,每座拥有5万亩大小比较合适。”

“如果是专营经济作物的农场,每座有两三万亩即可。”

“比如专营根甜菜的农场,每座有2万亩比较合适。”

“又如专营山蚕的农场,每座有3万亩比较合适。”

“如果是实验型农场,每座有1万亩大小即可。”

“至于总的农场数量嘛,就得知道永乐大帝湾沿岸可开发的土地总量了。”

“你们有没有丈量过呢?”

韩溪亭连忙说道:

“我们丈量过鸣岐城、苏昌城、云樽城及雅兰城周边的可开垦土地。”

“鸣岐城周边可开发的土地约为60万亩,”

“其中约有30万亩为滨海平原,私以为可分给专营粮食或甜菜的农场。”

“另有约20万亩为丘陵谷地,可分给专营蚕场的农场。”

“还有大约10万亩为沼泽地,需要改良,可以引进朝鲜水稻种植。”

“苏昌城周边可开发的土地约为130万亩。”

“其中约有50万亩河谷平原,可分配给专营粮食或甜菜农场,及牧马场。”

“另有缓坡丘陵70万亩,可分给专营蚕场的农场。”

“还有大约10万亩的滨海湿地,可分给粮食农场。”

“景弘湾东岸的西河大岭南麓沿海可开发土地约为210万亩。”

“其中约有60万亩为滨海平原,可分给专营粮食和甜菜的农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