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贫富差距(1/2)
“挤死我了。”一个燕京本地的男生好不容易从公交车上挤下来,一边甩着被挤得发麻的胳膊,一边跟同伴抱怨,
“早知道骑自行车来了,公交车里人太多了,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
“你还有自行车?”他的同伴一脸羡慕,“是‘凤凰’还是‘永久’啊?”
“哪买得起那么好的车啊。是我爸的‘飞鸽’,老古董了。他特意借我骑来报到,我怕弄丢就没敢骑。现在想想真是后悔死了。”
“叮铃铃——”正说着,一辆崭新的“凤凰”自行车从他们身边飞驰而过,车把上挂着水壶,车后座还绑着一捆被褥,在林荫道上骑得飞快,引来了不少羡慕的目光。
现在的“凤凰”、“永久”和“飞鸽”牌自行车是年轻人最向往的交通工具。要是能骑上一辆锃光瓦亮的二八大杠,足以成为许多大学生炫耀的资本。
北大校园里,除了自行车的铃铛声和学生们的说笑声,偶尔传来汽车发动机的声响,显得特别突兀。
现在街上跑的汽车大多是“京海”牌、“红旗”牌这些国产车,要不就是“燕京吉普”。
汽车可是稀罕物,只要一出现,准能引来一堆人指指点点。
就在这时,一阵低沉的引擎声由远及近。
只见一辆挂着“3145623”红色车牌的黑色轿车驶入北大校门。
车子刚出现,几个正在排队的新生都不由自主地停下手里的事,转头看向那辆缓缓驶来的轿车。
“快看,有小汽车来了!”
“啧啧,坐小轿车来报到,这也太威风了吧。”
“我坐了三十六个小时的硬座才到燕京,腰都快断了,结果人家倒好,小汽车直接送到学校。”
“31开头的车牌,这是燕京本地的车。”一个燕京本地口音的同学插话道,似乎对车牌号码的门道颇有研究。
其实,车牌的颜色也能传递出一些信息。如果车牌是红色的,代表这是一辆小车,如果车牌是蓝色的,则意味着这是一辆大车。
不过话说回来,眼前的到底是小轿车还是大卡车,用肉眼看也能轻易分辨出来,所以倒也没人特意去细说这个。
大家更在意的还是车牌号码和这到底是什么牌子的车。
“这是红旗牌轿车吧?是不是学校领导来检查新生报到了?”
“不太像。听说咱们学校公务车就那么几辆,平时都锁着不用。能开这种车来的,肯定来头不小。”
旁边一个知情的学生插话:“那不是校领导的车,是我高中同学他爸借来的车。他爸在燕京外贸部门上班,为了今天能风风光光送孩子来北大,他爸提前两个月就开始跑关系,腿都快跑断了才借到这辆红旗。”
“外贸部门的?那得是多大的干部啊!我爸说他们单位一共就四辆车,司局级干部才有资格用,而且还得提前打报告说明用途,借车送孩子上学这种理由肯定批不下来。”
“这你就不懂了吧,看车牌哪能光看开头两位数啊。
你看这车牌号,前缀后面就跟着五位数字,说明全市最多只能容纳十万辆车,而且不同颜色的车牌还代表不同车型,也就是说理论上全市最多只能有十万辆小车,这还是往多了说。
实际上整个燕京市的小车加起来也就几万辆,可不得紧着点用,普通的司局级干部,也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用上小汽车的。”
围观的几个新生听得一愣一愣的。
校园里偶尔还能看到几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这是军队家属送孩子来报到,军车的到来总是引起一阵敬畏的目光。
“那是军车!”一个男同学兴奋地指着,“看那个车牌,是燕京军区的。”
“肯定是哪个军官家的孩子吧,难得见到真正的军车。”旁边的人也跟着感叹。
真正能让围观群众轰动的,还得是那些偶尔冒出来的超豪华型进口车,比如德意志的奔驰或美利坚的卡迪拉克。
这些车慢悠悠开进校园时,学生们都会停下来看热闹,猜测车主的身份。
这些豪车的价格远超后世想象,1986年的现在,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高得吓人,税率在200到240之间。
也就是说,一辆进口豪车到华国后,价格会直接变成原来的两倍甚至更高,没有最豪,只有更豪。
进口豪车除了天价关税以外,还要交购置税、消费税、报关费、保险费、运费……这些费用加起来,让进口豪车的价格更加离谱。
举个例子,这个年代的奔驰S320在美利坚卖659万美元,但加上关税和各种费用,到了华国后价格就暴涨到将近20万美元,相当于原来的三倍,换成人民币要上百万。
买进口车不光价格贵得吓人,手续也特别麻烦,各种关卡多到数不清。
现在买得到、买得起这种进口豪车的,要么是财大气粗的大国企、大单位,要么是特别有钱、已经实现身份自由的权贵。
对他们来说,这些进口豪车不光是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单位门口、家门口停一辆崭新的奔驰或凯迪拉克,就是在告诉别人:“看,我们有钱有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