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九枝灯 > 第52章 望艰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第52章 望艰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2/2)

目录

陈读将账册放在梨花木案上,又慢慢前行,站在紫檀木座椅之后,从陶栖这个位置看过去,恰好挡住了装裱的“圣人”二字,陶栖见陈读目光缓缓扫向众人,说出的话一改踏进门内的情绪,似是在商量,似是在陈述,“账目有无亏空一事,早在年前便定了论了。若除却亏空还有其他问题,大家伙在一起想想法子,就算是有天大的事,也端赖大家伙风雨同舟。夏卿,您老看呢?”

本做殿中通风之用的窗口有飙风灌了进来,王至的衣袍被吹得猎猎作响。虽是白昼,殿内明堂,却还是点着连枝灯,无色灯火缥缈,左右跳跃,忽明忽暗。

不到片刻,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便停了,偶尔汇聚成一大滴从九脊顶上滑落,“啪嗒”打在地上,一粒粒如同珍珠撒地似的溅起。

陈读的目光看向王至,王至将胡须一薅,本盯着地的视线想忽略陈读,但陈读却不转移目光,他见人如此,还是将视线从地上转移到陈读脸上,见陈读笑意盈盈的,也不好意思发作,只闷了声,拱了拱手,“都知说的是。”

萧术再一次出了声,确认,“都知,不知云老相公可来了?”

“老相公上书说病了,下不了榻,昨儿陛下还赐了几株上好的黄芪,让奴婢给云府送去呢,”陈读浅笑着开口,让人琢磨不透,“不然啊,此等国家大事,少得了您和奴婢也少不得他老啊。”

萧术心思一暗,却是尚未得到他想要的回答,脸上还如同刚才一般,未做表示,“都知说得是,只是不过半月前,老相公还有精神拖着病体上了朝?”

自从皇帝身边的人换成陈读后,他所管辖的内侍们嘴都闭得严实,若无皇帝示意,朝臣算是从内侍门里打探不出什么了,皇帝所吩咐还不能见光的话语,都必须埋在心底下去。

陈读也不动声色,只道,“那日,陛下与老相公有要事相商,怕委屈了各位宰执相等,让奴婢来传达圣意。”

*

皇帝于集英殿殿试举子之后,圣驾立马移到垂拱殿。

见众人都低着头,大步往中间紫檀座椅走去,待坐下后,接过陈读捧上来的茶,他心情大好,脸上尚且余留笑意,“众卿,可商讨出法子来?西北边防缺粮钱已久,朕已从内藏库拨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啊。”

萧术见皇帝心情大好,想来的今年殿试有所人才,他表情肃穆,微微躬身,“回陛下的话,臣与在场的诸位已仔细核算了各部门开支账单,所得出结论依旧如年前一般,除却吏部与工部的账转移到了兵部之上,其余各部门核算确是无误。至于西北边防缺粮一事,臣尚不得其法。”

皇帝听此言,“作何转移,去岁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萧术恭顺谨慎道,“吏部与工部的开支过大,早在去年年中便超支了,故而依云相公之言先是挪用了兵部部分钱粮,后待地方上各路财赋转运上来,再贴补给兵部。”

皇帝目光沉沉,脑中一转,似乎是想起了数天前的声声震雷,二月初雷声震耳,大理评事苏林上疏,大致表意是指皇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开支无度,闭塞言路。他还在奏疏之尾作了名单,以此证明皇帝确实有闭塞言路之举,其中就有前岁被左迁出京的检察御史理行孙简,皇帝头脑中又浮现出前岁惊蛰未到,也是大雷震天,孙简上章指出内庭开支,还指出皇帝害怕献忠之言,后世的史官只会对皇帝有所恶评,后面又说皇帝不勤勉政务,荒废政事,奸佞之臣退而复现,忠谏之士黜而不用,此雷乃上天警示,实乃天谴……天谴……

他心情不甚之前那般舒服,目光飘向范烨,“范卿,可有对策?”

范烨道,“臣未想到。”

皇帝目光移到付满与陶栖身上,付满邀功道,“陛下,依臣之见,不如将明年各税均在今年提前收上来,用以西北边防之用。”

陶栖却是出言反驳,“陛下,赋税本就繁重,百姓叫苦连天,若提前收明年税收,百姓的日子就更苦了,况且此等寅吃卯粮之举,怕是不妥。”

付满冷笑一声,正欲发作,听皇帝出了声,默默将话咽了回去,“那依陶卿之见?”

陶卿微微低下头,“依臣愚见,应加强对盐矿的管理,将民间私盐贩子打下,盐矿税收定会数倍增长,再施行和籴,以公平的价格购买百姓家中的米粮,用以供养边防军队。”

皇帝既不摇头,也不点头,点名似的,点到了王至头上,“王卿,有何看法?”

王至眼珠子一转,有些迟疑的话从他口中吐出,“陛下,臣以为,应从今时起削减宫廷后妃用度,同时征懿戚公使钱一半以作军用。”

既然殿内没人提出此议来,那就由他王贤之来说,他王贤之又不是从未做过此等“恶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