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 38 章 匕首(1/2)
第38章第38章匕首
景仁宫的正殿明间一共有东西三间配殿,配殿南北各有耳房,后院的正殿则有五间,按照吴良辅暗示的意思,顺治应该不会再安排别人住进景仁宫里。
新进宫的几位嫔妃都不是一宫主位,是和其余几位住一个宫的。独独博尔济吉特氏单独分了一宫,但也不在主殿。
虽然这搬家只有几步路,但意义完全不一样,春絮他们几个肉眼可见的高兴。
这回不用她吩咐,福顺安和苏琪就主动来帮忙了。
从前福顺安对佟采薇恭敬有余、亲近不足,毕竟佟采薇也不是景仁宫正儿八经的主子,他们再恭敬也不会把她当成主子看,但自从佟采薇怀上孩子,顺治又让她搬进主殿,不必她主动拉拢,他们两个才算是投靠了佟采薇。
往后真正是荣辱一体了。
那些小太监和小宫女也顺理成章成了她的人。
当然,是明面上的。
暗地里头是不是有旁人的眼线,佟采薇也不太清楚。
她怀着孕,搬家全程就在边上看着,不到两个时辰就搬完了,苏琪这才请她坐下,不等她反应,整个宫里头的太监、宫女就都跪下了。
“给主子请安。”
整齐划一的声音,有那么一瞬间,佟采薇仿佛感受到了权力的美妙——随即就摇头,感慨自己好像堕落了。
她把人叫起来,挨个赏了钱。
她也没给这些人改职责,仍旧让他们干着原来的事情。
不过倒是有一件很要紧的事情——孩子生下来得挑伺候的奶娘和伺候的人。
这事儿她和顺治提了,他沉吟半晌:“你先叫你家里人挑两个合适的,我这里也给你挑几个,到时候再选吧,左右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不着急。”
他这样说,佟采薇就放下了心。
新嫔妃都已经入宫了,佟采薇都去看了一眼,感觉没什么特别需要关注的便没管,只安心养胎。
偶尔乌苏氏她们几个也会过来陪她说说话。
董鄂氏和佟采薇有了身孕,宫里新进的嫔妃资质平平,如她所预料的一般,顺治分给乌苏氏和杨氏的时间更多了。
这也就导致了……杨氏和乌苏氏双双怀孕了。
这事儿还是她们到佟采薇宫里才发现的。
夏天天气太热,本来不该让她们过来陪着受热的,但佟采薇刚搬了家,她们就说该来她这儿吃上一顿“乔迁饭”。
佟采薇就治了一桌席面——但她最近口味有些奇怪,很爱吃酸酸的东西,赵太监知道她有这样的毛病以后变着法的做酸的,席面上有一大半都是。
锅包肉、醋溜白菜、酸萝卜老鸭汤,还有一道酸笋炒牛肉,都是下饭菜,佟采薇捧着一碗饭吃得头也不擡。
等她吃完的功夫擡头,才发现杨氏和乌苏氏也在伸筷子夹菜,边吃两个人还边说:“这酸酸的,还真是开胃。”
佟采薇愣了一瞬。
她自己吃得有多酸她自己清楚:“诶!你们要是受不了这个酸味儿,就尝尝别的菜吧。”
之前她吃的时候春絮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说空气里都有股酸味儿,尤其是被佟采薇“指点”过后的锅包肉,那股醋味相当地冲人鼻子。
结果杨氏和乌苏氏跟没事儿人一样,一人一碗大米饭,筷子都要飞起来了。
杨氏还说:“这几天御膳房的饭菜我吃着总不得劲,还以为是出什么问题了,原来是口味不对。”
她原来吃饭是典型的满人口味,对肉蛋奶情有独钟。
佟采薇想了想,问:“你们俩的小日子来了吗?”
她这话问得突然,在座的三位都是一愣,立刻明白了她的潜台词。
杨氏一脸的茫然:“这个月我的葵水是正常来的啊,只是比从前量小了一些。”
乌苏氏则激动起来:“我……我这个月的葵水还没来!只是我从前就不稳定,有时候一个月来一次,有时候两三个月才来一次。”
得,这两人的大姨妈好像都不太正常。
佟采薇无奈了,给春絮使了眼色。
春絮立马去太医院请了太医。
太医院的那些人是一直有人值班的,就防备着宫里头的主子们有什么不舒坦的能及时处理,尤其是宫里有两个孕妇的时候。
她这儿才请了太医,那头别的宫里就都知道了。
新进宫的几位对她这个从怀孕以后就深居简出的格格并不熟悉,只是听说过她很得宠,却没有什么实感,以为是外头夸大其词,并没有放在心上,对她的肚子都比对她本人的关注度大一些。
博尔济吉特的两位福晋再笨,这会儿也是摸到宫里这些人的脾气了,皇上注定了不待见她们这些蒙古出身的嫔妃,他和太后不论是关系好还是不好,她们都不是皇上那里的最优选,不然宫里头有了两个孕妇,皇上早到她们宫里来了,而不是去杨氏和乌苏氏那里。
知道得越清楚,也就越是绝望。
本是奔着前程来的,如今往后的生活却一眼能看到头,她们心里的苦楚可想而知。
顺治那里,吴良辅更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佟采薇请了太医,只是这会儿皇上有要紧的事要议——如今朝堂上并不安稳。
多尔衮摄政多年,当初朝臣对他多有依附,时至今日,顺治已经亲政两年,也未能将多尔衮残余势力彻底清除,他要掌控朝臣,也要实现满汉统一的壮志,因此,亲政以后,他重用了如陈名夏在内的二十多名汉臣。
朝堂上满蒙汉三旗官员混杂,如同后宫的嫔妃一样,出身不同,立场自然也就不同,更何况人有私心,也有利益掺杂,朝堂上拉帮结派的人许多,争权夺利和倾轧不在少数。
陈名夏是汉人出身,早年有“三姓家奴”吕布,他更是“四姓家奴”,最早的时候他是明朝官员,后来崇祯帝自缢,他的同僚投靠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陈名夏本是不愿意的,他有一身的傲骨,选择了投河自尽,但没死成。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场生死让他清醒了,被救起来以后,他选择了投靠李自成,但李自成入京以后颇为昏庸,引起许多人的不满,陈名夏和自己的同僚们权衡利弊以后,加入了当时正兴旺的南明政权——本来他投靠大顺就是非自愿,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是明朝旧臣来着。
但他在南明并不受重用,陈名夏权力欲望颇盛,相当不满,后来清军入关,他又抓紧时间投靠了大清。
起初在多尔衮手下做事,但多尔衮并不信任汉人,他格格不入,一直到顺治亲政以后,他才得到重用,且和顺治不谋而合,有了共同目标。
顺治想要借汉人治理朝政,陈名夏想要提高汉人官员的地位。
君臣如鱼得水,相处的相当融洽。
但陈名夏步子跨得太大了。
或者说,顺治的步子跨得太大了。
他空置皇后和蒙古嫔妃,重用汉人,连后宫的宠妃都是汉军旗出身,在朝堂上又满心要从满蒙共治变成满人的万古,重用汉臣,这早就引起了其余人的不满,更何况顺治联合陈名夏,想对八旗制度下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满蒙官员头一次达成了共识,要打压朝中的汉臣,尤其是为首的陈名夏。
南北两党之争由此而来。
从顺治八年起,就愈演愈烈,一直到如今,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吴良辅得知景仁宫请了太医,生怕这位佟格格出了什么事情,没有一丝犹豫,轻步踏进了乾清宫。
顺治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朝中北党接连打压南党,逼迫他处死陈名夏,他并不愿意。
但他也知道,陈名夏不得不死。
吴良辅一进来,他就听见了,瞥了他一眼。
吴良辅连忙道:“皇上,景仁宫请了太医,如今还没消息传来,不清楚出了什么问题。”
他说完,顺治一顿,把手头上弹劾陈名夏的奏折一推,不看了,起身往景仁宫去了。
他离景仁宫比太医院离景仁宫还要近,太医还没到,他都先到了。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冲天的酸味。
他不用问都知道是佟采薇在吃东西,早先他也不太习惯这个味道,但佟采薇爱吃,他也就捏着鼻子忍了,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再仔细一看,他的几个嫔妃都跪在地上行礼,他伸手把佟采薇扶起来,又让吴良辅去扶董鄂侧福晋,才对乌苏氏和杨氏道:“起来吧。”
佟采薇没料到他来得这么快,朝他眨了眨眼。
顺治拉着她坐下了,小声道:“朝堂上的事情太烦了,借你这里躲躲闲。”
前朝的事情他很少和佟采薇说,原因也很简单,虽然他喜欢佟采薇,但孝庄当年垂帘听政,如今还时不时对他施压的事情引起了他的反感,他畏惧让后宫参与前朝的事情。
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喜欢她,相反,有前车之鉴,他也怕这些事情会影响感情。
他们两个说着小话,其余人都看见了,虽然不知道说了什么,但心里的滋味是难辨的,好在这么一年她们都习惯了,这会儿有更重要的事情,冲淡了这种复杂的情绪。
太医来得很快,本来以为是佟格格有什么事情,包括顺治也是如此以为的,结果两个太医到了以后,佟采薇让他们先去给乌苏氏和杨氏把脉。
佟采薇也学着顺治压低声音说话:“我瞧着她们两个有喜信,只是不大确定,也怕是空欢喜一场,所以没提前跟您说,想着把个脉看看情况,要是有了最好,若是没有,就说是给我请平安脉的。”
结果并非空欢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