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1/2)
抗衡
雍国,皇宫。
龙颜露怒,殿内寂静无声。
弘帝眉头紧锁,似乎是努力压下心中的怒意,然则一双眼却像着了火一般,扫视在百官身上。
百官不是没见过弘帝发威,事实上,弘帝从不算一个情绪平稳的帝王。往前有稷王在侧辅佐,弘帝要顾及稷王的意思,就算要怒也得忍着。稷王落马后,弘帝除去心头大患,在人前反倒和蔼了不少。
上一次发怒,还是听闻赵历在西南郡胡作非为之时。
“你方才说的,再说一遍。”弘帝语气森然,指着殿中束手俯首站着一个文臣道。
文臣顶着弘帝的两道目光迟疑开口,声音颇是微弱:“启禀陛下,叛军蒋行舟阮阳一众已经占领了半个西南郡,若再不镇压,恐怕……”
弘帝沉着脸问道:“打到哪里来了?”
文臣答道:“西南郡下隶十八县,据报所知,恐怕超过半数——”
弘帝耐心有限,声音骤然提了起来:“超过半数是多少?!”
“回、回禀陛下,有十七个县已经断了税贡,剩下最后一县……亦岌岌可危,恐怕不日也将是蒋行舟囊中之物。”
“多少?十七县?”弘帝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郡军呢,西南郡的郡军都在干什么?”
文臣飞快地瞟了一眼弘帝的脸色:“回禀陛下,他们人多势众,一众郡军无奈投敌……”
除了弘帝外,殿中的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究竟经过了几番美化:起义军起初不过寥寥数千兵力,何来人多势众一说?就凭这数千兵力,他们甚至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几乎整个西南郡,所过之处皆城门大开,又何来郡军无奈投诚一说?
弘帝脸色肉眼可见的差,文臣不敢再多说一句,只好噤声住口。
“当初不是说他们两个烧死了么,”弘帝咬牙切齿,骤然想起一人,“安庆呢!”
有人道:“陛下,这会儿安副将还在当值……”
“把他给朕押过来,”弘帝怒不可遏,“他失职在先,还在这里装什么兢兢业业!”
有人要劝,却不了正好戳中了弘帝的逆鳞。
弘帝此人最厌恶旁人反驳自己的决定,当即便道:“传朕旨意,安庆疏忽职守,即刻革职查办!”
“陛下,革不得啊。”
“如何?大雍少他一个不少!”
“当时那尸体是很多大人都验过的,若真是安副将有意包庇,又怎么可能一丝破绽也无?”
“就算不是有意,没看出不妥,便是他才不配位!”
“陛下——”
弘帝却擡起一只掌,此事已然盖棺定论,若有人再劝,则与安庆同罪。
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革了安庆并不能让眼下的事态好上半分,当务之急还是要镇压起义。
当弘帝提及此事时,百官皆化为鹌鹑模样,缩着脖子默默向后挪步,生怕个子稍微高了些,就被当成了出头鸟。
“就由罗——”
弘帝口中的一个洪字还未出口,骤然想起罗洪早已退任,甚至今天的早朝都没他的影子。
他几次四顾,大殿中本应极尽了全天下能人志士,一眼望去,竟是无一人可用。
这人是谢秉怀的,那人也是谢秉怀的,就连李枫——
弘帝眼神陡转,面色一厉,指着李枫说:“你,你去!”
李枫被突然点了名字,微怔一息,很快向前两步,俯下身去道:“陛下,臣不过一介酸腐文臣,此等要事,还是能者劳之为善……”
李枫虽是恳切,弘帝的耐心却已完全耗尽,他一拍桌案,打断了后话。
“文臣又如何?!元帝顾明是不是文臣?景帝许昌祝是不是文臣?先帝——”弘帝道,“且不说先帝,我雍朝开国百年,文臣立下的汗马功劳不比骑马打仗的武将少!”
李枫拭了把汗,道:“陛下明鉴,然则微臣实在不通行军布阵之法,又如何能担督军大任?”
“废物!”他豁然从龙椅里站了起来,怒骂道,“如今朝政有难,朕要用人,左说不懂,右说不能,朕又养着你们何用?!”
随着一声脆响,一个茶盏从弘帝手中飞出,正正落在李枫的脚边,滚烫的茶水溅湿了李枫的鞋面。
也伴随着杯盏碎裂的声音,霎时间,大殿里议论纷纷。
弘帝是怒气冲昏了头,竟忘了此时还在早朝上,满朝文武的上百只眼睛正眼睁睁地看着。
百官不是不知道李枫跟赵太后之间的那些来往,李枫尚且被弘帝如此对待,又何况是他们?
弘帝越说越气,几乎难以自持:“李卿可不要忘了,那蒋行舟可是你推举来京的!”
李枫没想到弘帝竟会让他去降服叛军,甚至还提起此事来堵他的口。
一片嘈杂里,百官尽数看向李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