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2/2)
庄蓝看了看他:“虽然是临时的,但总比在村里种庄稼体面,倒是要看你,你自己想去吗?只有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才会开心。”
顾青山想了想:“如果是以前的我,我会想去。但现在……经过了万人抢险工程,经过了大家的共心协力共度难关,村里人太苦了,有些家庭几乎每年都没有吃饱过饭,很多人都要饿几个月的肚子,现在有了养鸡场,以后还有养猪场,养牛场,我想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顾青山神态激昂,踔厉风发,有种铁肩担道义的豪情。
庄蓝看着他,欣赏:“那就争取当上正式生产队长吧,我支持你。”
“想致富就得多元化发展,养殖业要有,种植业要有,再加上点轻工业,最后发展成旅游度假业,完美!”
顾青山看着她,对庄蓝最后一句话有些不解。
庄蓝起身去书房拿了一份人民日报,放到他面前,“你看看《我梦想中的乡村》”
顾青山被里面描述的内容给震撼,久久回过神来:“我国农村还能发展成这样?”
庄蓝笑盈盈的看着他,肯定的点头。
顾青山看着作者名天蓝云淡,他有种直觉:“这作者是你吗?”
庄蓝点头。
顾青山惊喜的看着她,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此刻的心情,他所知道的庄蓝已经够好了,没想到不断有惊喜带给他!她那么优秀,他越觉得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庄蓝道:“如果你当了生产队长,我有办法可以将二塘村打造成书里的样子。”
顾青山对她的说法一点不怀疑,他重重点头,我一定会当上生产队长。
生产队长权力不大不小,却是管着村里二百多号人的生产任务及收入情况。如果顾青山不是生产队长,对村里的发展自然没有话语权,庄蓝也懒得去操这个心。
次日,分粮。
村办公室可说是人山人海,大家除了带小板凳之外,还带着背篓。
大人小孩聚在坝子里说笑,都满脸喜色,今天能吃上顿饱饭了。
顾支书在台上做了动员工作讲话,大家一阵阵掌声传来,接着是代村长顾青山发言,给社员们说明今年的分配方案,基本上和往年一样,大家伙也没有异议。
大家看着粮食,想到若不是顾青山旅说县里修水道,若不是顾青山提出早些收割水稻,这会儿子大家分的粮应该不到去年的一半,明年大家都会饿肚子。
“好,现在开始排队分粮。所有人按往年一样,先到我这里领取条子,签完字后,再到顾队长那边去领粮。
话音一落,大伙很自觉的去排起队来,很快就排了长长的一串,从办公室排到了村口。
李会计看着排第一名的人:”周长江,一家六口,人头粮每人200
斤稻谷,150斤包谷,高梁30斤,合计稻谷1200斤,包谷900斤,高粱180斤。工分粮,有1200个满工分,可分稻谷1200斤,包谷600斤。”
“有没有问题?没问题就到这来签字。”
“没问题。”周长江一家在旁喜滋滋的答道,一家6口又去顾青山那些凭条子称量。
”吴长明,一家八口,人头粮合计稻谷1600斤,包谷1100斤,高粱240斤。工分粮,有1500个满工分,可分稻谷1500斤,包谷750斤。”
吴长明一家八口也笑呵呵的签字拿了纸子,去别一个地方排队称粮。
依次。
这一天,二塘村都是欢声笑语的,大家要么肩担,要么背着,要么二个人擡着,把应该分得的粮搬回了家。
庄蓝没有去排队,她不急,等大家都分完了,顾青山才开始分他家的。
他家人口少,人头粮合计稻谷400斤,包谷300斤,高粱60斤。工分粮,有600个满工分,可分稻谷600斤,包谷300斤。这些粮对于她们三口之家算是多的了。
庄蓝牵着孩子在一旁看着,其它人家的女人或多或少会帮忙搬一点,但顾青山一点不让庄蓝帮忙。
顾青山先挑了一担回去,庄蓝在地坝上照看着。
经过这段时间社员们都认可了庄蓝身娇体软知识份子的特征,由衷的爱护着,她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没人说闲话了,觉得是应该的。
她如果动了手帮了忙,大家估计还会反过来指责顾青山没照顾好人。
就在这时,周壮来了,他笑呵呵对庄蓝道:“庄知青,这些是你家的粮吗?”
杜元江忙完他的领的粮也拿了个幅扁担过来:“庄知青,这些是你家的粮吗?”
庄蓝点头。
“我帮你挑回去。”
不待庄蓝回答,这两人就挑起了箩筐,周壮干惯体力活挑点东西对他来说不在话下,轻轻松松。
而杜元江这精瘦的身材显得就有点勉强,但他还是尽量的强撑着。
“那个,杜知青,你别挑了,等顾青山来吧。”庄蓝见他这样子唤道。
杜元江咬咬牙,我可以。
林浩家今年分得不多,他挑完活也来帮忙。
其它续续继继有村民也过来帮忙,很快地上的东西被大家一挑而空了。
村民们现在很待见庄蓝,除了蛔虫药外,周壮家的事情他们也听说了。
庄蓝不止托关系帮着拿回了6个月的药,还没收费,加上上次有大人物到庄知青家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庄知青和顾青山还陪县革委会两个主任去县里吃过饭的,和革委会正副主任都是有交情的……
村里人是平头百姓,懂钻营的都知道和庄蓝家处好关系是有必要的,万一哪天有个急事求到人家门口也有个人情在。
庄蓝不知道大家的心思,但是有一点,她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家对她好,她也不拒绝,找机会还上就是。
顾青山二度回来时,发现东西都搬空了。
庄蓝看着他笑道:“乡亲们都帮忙搬完了,走吧,回家。”
顾青山想到刚刚路上碰到的那些不该走这条路的人,难道都是帮他家搬的。
见主人没在家,搬好东西的人把粮食放在门口就回自家了。
到了家,顾青山将粮食再度搬到仓库。
仓库就在厨房,庄蓝开始升火做饭,想到一会儿许城还要来,中午决定吃简单一点。
“我们中午吃鸡蛋面吧。”庄蓝问着顾青山。
“好,你安排。”
庄蓝看了看厨房装鸡蛋的蓝子:“没鸡蛋了,我去鸡舍看看有没。”
目前就两只鸡生蛋,基本上每天可以拾两个鸡蛋,顾青山看庄蓝喜欢吃鸡蛋,最近的鸡蛋都没有拿去卖,每天两个的量基本不够庄蓝造的。
很多时候顾青山都是忍着嘴,把鸡蛋留给庄蓝和润润吃。
庄蓝走到鸡舍,看到鸡舍的蛋槽里多了许多白滚滚的鸡蛋,她心头一喜,立即退出鸡舍叫道:“顾青山,你快过来看。”
顾青山听到庄蓝的声音立即放下手下的活计,大步跑到庄蓝这边,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庄蓝欣喜道:“你看。”
在书外见过许多大场面的庄蓝,没想到鸡生个蛋都能让她发自内心的欣喜,那感觉就像她的新药研发成功了一样。
顾青山走进鸡舍一看,也是喜出望外:“生蛋了,真的生蛋了。”
“算算时间,才80天,还不到三个月呢,提前了十天就生蛋。”
庄蓝开心的笑道:“理论上是三个月,但实际与理论上不同的情况也存在的。”
顾青山脸上的笑容灿烂异常,他突然走过去,抱起庄蓝就转了几圈,直到庄蓝头发错的叫停。
这鸡生了蛋,不只意味着家庭收益会增加,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
庄蓝捡起三个鸡蛋:“中午来尝尝白羽鸡的鸡蛋和土鸡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好。”
“我给大伯家拿几个去,随便把小润润叫回来。”
庄蓝看着蛋槽里的鸡蛋,那一排排摆着,看起可爱极了。
没多会儿,顾青山就抱着润润回来了,顾家大伯及全家都跟过来了。
不用说,肯定是来看鸡蛋的。
“小蓝啊,听说你家鸡真的生蛋了,这还不到3个月呢。”大伯娘一脸的乐呵,那喜气的样子像自家鸡生蛋一样。
“是的。你们去看吧。”
6个大人三个孩子同时挤进了鸡舍,指指点点的。
“这有三十五只母鸡,这里差不多有二十几个蛋,还有近十只没下蛋呢。”
“不急,有些早些生,有些晚些生,跟着就会生了。”大伯娘喜声道。
“这鸡长得真好。”几人对这鸡是越看越喜欢。
除了村里养鸡,不少人也打起了自家养鸡的主意,集体养的鸡一年分一次钱,自家养的鸡想啥时候拿去卖就啥时候拿去卖,自便些。
顾家大伯最先走出了鸡舍。
看见鸡真生了蛋,他现在心里的底气更足了,村里养鸡的决定没有做错,他准备把这事拿去村里说一说,让社员们心里更有信心。
下午,顾家养的鸡生蛋的消息传遍了全村,然后就出现了一个现象,三五成群的人结伴到顾家鸡舍看稀奇的。
他们养的土鸡一般在8-10个月才能生蛋,不到三个月就生蛋母鸡对他们来说真的是稀奇事。
为了避免鸡受惊,庄蓝让他们一次进去三个人,每人2分钟的时间。
庄蓝时间比较紧,招呼社员的事就交给了顾家大伯娘。
庄蓝这边加紧的赶着稿件,一边是连载催得很紧,一边又是出版社的翻译任务,当然她的钱包也变得鼓鼓的,就她包里现金都有小一千块,存折上的钱也有四千余块。
这收入在农村,那完全可以说是土豪。
“庄知青。庄知青。”
有些比较活泛的人打起了养鸡的主意,于是就有几人找到了庄知青。
庄蓝放下纸笔迎了出去。
周婶子笑呵呵的看着她:“庄知青啊,我们大家伙也想养这种鸡,不知鸡苗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庄蓝笑着看着大家:“大家想养这种鸡,我是鼓励和支持的,但养这种鸡有几个前提,不然很容易病死,那钱就白花了。”
“有什么前提,你说说看。”周婶子首先说道。
庄蓝想了想:“大家知道为什么村里不要花费钱财修建鸡舍吗?”
“大家摇头。”
“这鸡也不是不能散养,但散养后它长得不快,也不会这么早就产蛋。”
“这种鸡呢对卫生环境要求挺高,必须要采光通风这样才不容易产生病害,对温度要求在33度左右,还要日照充足,这样它的生长速度才会很快。还要有特殊处理的饲料,也就是生物饲料,大家想想这几点可以做到吗?可以做到就可以养。”
“想要鸡苗呢有二个办法,1、集体的鸡苗是顾青山的战友帮忙弄的,大家要多少统计个数,再找顾青山的战友帮忙弄一下。2、如果能等得起,可以等我家鸡蛋孵化后给到你们,这样时间上就要晚一些。”
“这马上要冬了,这33度的温度怎么办呐~”有人小小私语道。
“生物饲料方面,可以来找我拿生物发酵剂,我可以教你们做。”庄蓝道。
“哦哦。”那几个妇人左右看看:“知道了,庄知青,我们回去商量商量看。”
“好。“
刚才那条件,光是温度和日照这一项就可以劝退很多人。
庄蓝也在想,这马上入冬了,温度不够的问题也得想办法解决。
下午,一辆大货车开进了村里,车上坐着司机和另二个同行的人,他们看着站了一路的社员问道。
“谁是顾青山。”
“我是。”
同行的二名工作人员跳了汽车,直直走到顾青山面前:“顾青山同志,我们是来交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