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2)
第69章
紧接着,是一道洪亮的声音:“方应礼!”
众人皆往他看去,郑高建跳车下来,做了个耍帅的姿势,以公孔雀的高傲形象出现在大家眼前。
小孟被飞驰得跌宕摇晃的三轮车刺激得胃爆发出一阵痉挛。
“呕——”
他跌下来,勉强扶着隔板,吐到郑高建的脚下。
“……咦!”
郑高建脸色一变,想把小孟调走的心思都有了。
小孟又呕了好几下,擦擦嘴角,眼里挂着生理性泪花:“队长,对不起我没忍住。”
郑高建咬牙切齿,还能说什么,又不能真的把他给开了。
小孟还不知道自己差一点就要失业了,他心有余悸地站直起来,对郑高建要求:“队长,下次不要开这么快。”
他就是个“柔弱”的文职秘书。
郑高建暴跳:“你要气死我!”
说完不再去看别人的表情,去找坐在遮棚
方应礼问道:“郑队长怎么过来了?”
郑高建兴师问罪地骂道:“我还想问你,你不是说总社那边的红薯地没问题吗,怎么被新一这边的超过了。”
方应礼“啊?”了一下,不承认地摇着蒲扇:“我有说过吗?”
陈彬:“嗯,我们没说过这话。”
方应礼笑起来:“看嘛,我就说我没这印象。”
郑高建噎住:“……”
竟来阴的!
“小方啊你别跟我说这些没用的,我呢也没别的要求,这次快收了是没法子,下一波你得答应给我整好咯。”郑高建的胳膊搭了过来。
烤鸭一般的橙红色皮肤泛着油光,还有一身的臭汗味,方应礼至今无法适应,只能点头同意。
接着从他的手臂里溜出来,淡定道:“下一波在明年三月份,不急。”
郑高建啧啧两声,他也知道不能急,但看方应礼这表现,他不提前预定,这家伙肯定又跑去其他分社了。
郑高建眼睛擡起,看向了田里的方向:“这么快就忙起来了。”
方应礼道:“多亏了你。”
郑高建恍然大悟,骂骂咧咧道:“早知道拖两天。”
方应礼似笑非笑地看向他,在他不解的眼神下,声音平淡:“你怎么知道两天后不会更合适。”
郑高建:“……靠。”
按以往的流程,向上级申请之后,两天左右才会派运输的卡车过来。有水准的,会在采摘前两天,提前提交申请,这样来看,也不怕耽误采摘。
他们几十亩地,卡车几个来回就能运完,运到仓库后,还会另外分,上缴百分之四十的产量后,剩下的会按照分工来分配。
辛苦几个月,大家能分到手的也就几十斤红薯,可总比没有的好,总归是饿不死人了。
郑高建自诩自己也是个嘴巴利索的,结果这方应礼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有时候是真的能把他给噎死。
不再继续跟方应礼贫嘴,他过来不仅是来逮人的,还是来看这边红薯是什么状况。
眼见说不过,郑高建跑着去看田地情况去了。
留下小孟可怜巴巴地跟方应礼大眼瞪小眼,不知是跟着队长,还是留下来。
好在方应礼欺负完大的,没想连小的也欺负,他招呼小孟坐到他旁边的空凳子上面,询问他最近有没有练习开拖拉机。
“我每天抽空都会跑去田里开半个小时,最近水田翻完了,也就没田给我练习开了。”小孟羞涩地低下头,忸怩不安地小声道,“我开得还是不好,队长总是说我。”
方应礼眉梢一挑:“那又怎么样?”
这年头会开拖拉机的不多,即便是不熟练,等以后有机会了,去当拖拉机师傅照样有人要。他不认为小孟是个蠢的,甚至觉得小孟有这样的精神头,是值得他尊敬欣赏的人。
“要是实在在总社那边待不下去,你就来我这好了,来给我当助理。”方应礼看着田里蹲着在看什么的郑高建,打趣道,“让他也知道你不是没脾气的。”
小孟吓一跳:“我可不行,我连文秘都做得不好。”
“为什么?”方应礼深褐色的眼眸凝视他。
小孟呼吸都变轻了,面对方应礼的视线,本能地低下头:“我就初中毕业,很多事情都学得很慢,这份工作我干了一年才开始顺手。”
去粮食局给方应礼当助理,那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
方应礼嗯了一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遮阳棚里安静下来。
半晌,郑高建从田里回来,他大大咧咧地坐上小孟起身的凳子上,炎热的高温蒸得他身上的汗水都散发出味儿来,他龇着牙扯着衣领吹风。
坐上几秒,郑高建才说话:“这红薯长得还挺俊,小方啊,你说我那里还能用点啥,跟着一起俊俊?”
方应礼微笑:“不合适。你那边这周差不多就可以收了,用‘九二零’会裂。”
郑高建扯动嘴角:“行呗,那到时候你过来一趟?”
“这就不用我了吧,你那边的红薯真的没问题。”方应礼哭笑不得,他不知道郑高建为什么对他这么执着,好像他去了,红薯就会变大一样。
现在的红薯就这两样比较常见的老品种,产量本身就不高,能有两百公斤就很不错。方应礼手头上没有优良品种,光靠如今的种植培育技术,想要把产量提高,也顶多提高个几十斤。
想再高,以他的能力还做不到。
他不过是比现在的农人多学会了一些新技术的种植方法,如果是导师来了,兴许能带他们走入新的纪元。
唉……
还是不想这事了,索性就按现在的步骤一步步地走下去,不仅可以巩固他之前学到的知识,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磨砺自己?
纯当是安慰了。
一番交谈,见方应礼无计可施的模样,郑高建轻叹了下,语气也没有之前那么执拗:“你能来最好,不能来我也不拉着你过去。”
方应礼闻言,无辜地眨眨眼。
下午时间过得很快,红薯田里的社员们忙上一会,就从田里上来,在田边灌一壶清凉的凉茶解解暑,接着擦拭了汗水,继续下去干活。
方应礼看方书朋和孙庆等人也是累得够呛,便叫陈彬去喊他们回来:“别中暑了,让他们来这边歇会。”
陈彬跑去找他们了,遮阳棚里很快就剩下他一个人。
几轮下去,方书朋喘着粗气,涨红着热气的脸摇头:“哥,我干不下去了,我得歇会。”
“嗯。”
方应礼给他们都倒了凉茶。
他们拿过凉茶,连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猛地灌起来,等喝完,才不好意思地对方应礼说谢谢。
方应礼道:“咱们先回去。”
方书朋听到能回去了,重新活过来,立马问道:“明天还来吗?”
方应礼道:“还来,不过你就不用下去干活了,你去跟着登记员,把那边登记好的产量抄一遍过来。记得,别抄错了。”
方书朋飞快点头:“收到,保证完成任务。”
下午六点,炎热的一天终于不再那么燥热。
方应礼在食堂里打包了饭菜,跟方书朋说了声要去供销社一趟。方书朋听到他要给村里人削东西回去,说要跟着一起,给方应礼打下手。
两人骑着自行车来到供销社,这个时间点供销社也没什么人了,他们过去的时候,就两三个人在,柜台里的服务员们打着哈欠,都在等着下班。
方应礼去到布料柜台前,拿出了静爷爷给的布票,说要扯10尺粗麻布。
等扯好了静爷爷的粗麻布,他再给他们家的三个小朋友选了几个颜色好看的。牛娃现在也是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奶娃娃了,黑黝黝的皮肤都挡不住地令人喜欢,方应礼给他选了一张藏蓝色白色菱形纹的。
方巧娥是女娃娃,她已经有自己的审美,喜欢颜色艳丽的,但小孩子衣服不耐脏不行,方应礼给她挑的是橙色的小花布,是她现在为数不多的衣服里面没有的颜色。
柜台的服务员说这是新来的棉布,价格不便宜,问方应礼要多少。
方应礼问了价格,做一套的话起码需要8尺,不算上做衣服的人工费,就要二块两角钱了。
他摸出口袋里的钱,还剩下四块钱,便道:“给我来8尺。”
一下子少了两块多,剩下的钱就不适合买颜色好的棉布了,想着方同路是男孩子,不用穿得好看,方应礼便给他选了颜色最多的绀青色。
果断付了钱,等服务员裁剪好布匹,他折叠成方块,放到了带过来的布袋子里。
买好了做衣服的棉布,方应礼还要去买一些蔬菜种子。改革开放就是好,现在买蔬菜种子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还需要托关系才能买到。
他要了一袋春菜种子,一袋晒干的蒜头,还有一些其他的种子,还问服务员有没有胡萝卜种子,他想买一点。
供销社里没有胡萝卜种子,方应礼问什么时候会有,服务员敷衍道:“不知道,你下次再来问。”
方应礼听到她的回答,就不再问了。
转而去到蔬菜那边要了一袋土豆,一袋两斤,得要一角钱。
买完这些,方应礼身上带来的钱都花光了,只剩下回去的班车车票。
方书朋等到走出供销社的门,帮着提着东西地嘀咕:“应礼哥,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
“这也没到过年啊。”他纳闷极了。
之前只有布票才能买布料时,每家每户一年发放下来的布票不到二十尺,做一件汗衫都要四尺布,家里人口多的,别说一年了,三年都扯不到一件新衣服。
后来不需要布票也能买布了,就是这棉布的价格对他们来说依旧很贵,男裤需要六尺,女裤就要五尺,一件开衫的长袖衬衣就要六、七尺。像静爷爷他家,给孙女静静扯的是粗麻布,对小孩子来说,粗麻布很磨人,但好在价格便宜,比棉布便宜了一倍的价格。
现在开始流行的确良,可的确良的舒适度很差,但它胜在耐磨耐穿,比起棉布来更加不容易破。大人穿久了,还可以裁剪成小衣,给小孩子们穿。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好很多了,方应礼家之前已经实现了两年做一套新衣服。今年还因为方应礼要结婚,方母特意给家里的孩子们做了一套新的。
再加上方应礼现在还给他们做一套,就有两套新的夏装。
放在整个红湖村,也是相当炸裂的程度。
方书朋咂舌:“应礼哥,你对弟弟妹妹真好,我也想当你亲弟弟。”
“你还是算了。”方应礼额头猛地跳,他不喜欢这么大的亲弟弟,看起来就没方同路好玩。
方应礼特别喜欢看方同路一本正经像个小大人的样子,简直可爱不自知。
骑着自行车回到粮食局的停车场,两人重新去到汽车站,在那里方富强已经等了他们十几分钟。
他们过来时,他正在看一本外国名著。
叫做《茶花女》
他正看到起兴的部分,见到他们过来,爱不释手地合上书籍:“你们去买东西了?”
“我哥买的。”方书朋晃了晃手里的东西,一边还拍了拍挂到他身上的布袋子。
加起来二十几尺布,把整个布袋子都装得鼓起来,一点空隙都没有。
方富强诧异:“买这么多?”
方应礼笑着道:“给家里的孩子做套衣服。”
说着,他看到了方富强手里的《茶花女》,有点意外地挑了挑眉,问他怎么看起外国名著了。
方富强感慨:“同事在看,我看了下觉得非常有意思就去书店里买了一本回来。玛格丽特好惨,她若是生在我们这个年代,会不会更好一些。”
“不会,还是会很惨。”方应礼不置可否。
方富强嘴唇翕动,想要说什么,却只化成了一句叹息:“无论哪个年代,女同志总是比男同志不容易啊。”
方书朋听得纳闷:“咦,你们在说什么,谁是玛格丽特?这是外国人的名字吗?”
方富强看得很投入,他立即跟方书朋讲解起来他今天看的《茶花女》,玛格丽特便是里面的女主,她最后的结局如何,方富强还不知道,但他能预感,玛格丽特的结局不会太好。
听着他们说话,方应礼没有插嘴,他没说最后玛格丽特死了,还是得的肺结核。
十几天连着大晴天,到家后,方应礼他们还没吃晚饭,天上开始下起瓢泼大雨。
周慧岚担心刚播种下去的麦种会不会出事,要不要去看下。
方应礼叫她不用慌,冷静地分析道,“这场雨正好,只要不下到半夜就没事。”
“没事就好。”周慧岚信他说的话。
空中的闷热在雨水的滋润下,徐徐晚风扑面而来,身上清凉了不少。天井里很快就积上一层水,方应礼吃完饭,就去用簸箕把地上的水铲出去到走道。
水落到走道,顺着边墙上的下水沟流到屋外面的沟渠里。这条沟渠连接着村里无数户人口,家里的排水都是顺着这条沟渠,一路到村口外面的水塘。
外面的沟渠就不是在表面了,而是在地底下,上头用石板砖压着,一整条沟面还有缝隙,往下看可以看到流动的水流。
今晚的雨下得大,雨滴落到地面上发出“啪啪啪”的声响,顺着往下,流进到缝隙里面。
方应礼冒着雨去看柴火间,柴火间里的防水布质量不错,方应礼钉得结实,这么大的雨拍打下来,一滴雨都没渗进到竹墙里面。
不过他还是有点担心底下积水,搬来了几块红砖抵在门口外面,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