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2)
第77章
周慧岚数过手里图画书的本数,一共四本,每本的厚度都适中,背面上的定价都不是很贵。方巧娥已经是九岁的姑娘,正处在非懂似懂的年纪,很多事情都想得很清楚,思绪也丰富,既然好不容易来一趟县城,自然是要给她买一点喜欢的东西回去。
毕竟他们现在不差这点钱。
“嫂嫂,我们快回去找大哥他们。”方巧娥晶莹的双眸亮闪闪,她似乎是想到周慧岚以前不看图画书的,这些书最后肯定也是给他们看。
“行。”周慧岚也觉得先买四本回去够了,等家里的小孩看完,以后就让方应礼买旧书回来。
旧书的价格便宜,一本新的图画书的价格,都能买回来三四本旧书籍。
“我们去看下应礼他们都选了什么。”周慧岚垂下眉眼,看向扎着两条小辫子的方巧娥,今日她为了出门这事,特意换上最新做好的衣服,橙红色的布料看起来格外亮眼好看。
周慧岚问她:“巧娥,你有没有想买的练习册?”
方巧娥连忙摇头地说:“嫂嫂,我没小哥那个实力,他写的那些练习题我一道都不会,你要是给我买的话,肯定会被我浪费掉的,还不如多买两本故事书给我看。”
说到后面,她的话变得调皮起来,像是故意想要逗周慧岚开心。
周慧岚莞尔一笑,拍了拍她的头顶,也不拆穿她这点小心思:“你呀,再不好好努力,就更赶不上你小哥咯。”
“不会,小哥厉害他的,我读我的。”方巧娥翘起嘴角,小手拉着周慧岚,两人回到物理区。
那边,方应礼和方同路也挑选好奥数题,正打算去找周慧岚她们俩。见到她们过来,便用眼神示意她。
方应礼轻声地说:“嘘,牛娃睡着了。”
周慧岚闻言有些诧异地看了趴在方应礼身上的牛娃一眼,牛娃半张脸抵在肩膀上,双眉舒展,睡得很甜。
“我们挑着的时候就睡着了,看来早上起太早。”方应礼补充一句,“下午回去得让他补下觉。”
小孩子们都是坐了三个多小时的班车来到县城里,又走了一大段路程,牛娃年纪还是太小,精力有限。再怎么活泼,这会也抵不住困意,被抱着走出新华书店,都还是没任何的反应,继续香甜的睡着。
周慧岚手里提着一袋子书,左手牵着方巧娥,方巧娥又牵着方同路的手。
分成两行,一前一后地走在街道边上。
周围时不时有其他的人擦身而过,方巧娥脚步轻快地晃着手臂,对方同路道:“小哥,你刚才看到了吗,嫂嫂给我买了好几本图画书。”
“看得到。”付款的时候,他就在旁边。
亲耳听到柜台里面的收银员嘴里说出一个令他震惊住的价格,他跟方应礼挑的那几本奥数题,竟然要二十多块钱。而方巧娥那几本也没便宜到哪里去,算下来也要十来块。
方同路微微皱着眉:“小妹,以后还是多买一些学习有关的书比较好。”
他们还都太小,根本没有挣钱的能力,现在的吃穿用度都是大哥和大嫂辛苦挣来的,作为家里唯三不能挣钱的两人,他觉得自己应该更省一些才对。
方巧娥翘起的嘴角顿时往下撇去,她抿着嘴角低着脑袋,她没想要买的,但嫂嫂说她想看。这话方巧娥没说出口,因为她知道,这是嫂嫂的借口。
忽然,前方传来大哥方应礼的声音:“读一些课外书也挺好的。”
兄妹俩闻言都是猛地一擡头看过去。
方应礼补充地继续道:“你们年纪还小,现在不要想那么多,该读书的读书,该看的就看,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他一只手还抱着牛娃,腾出来的另外一只手,轻轻地在两人的额头弹了一下。
警告道,“特别是你同路,你可别太逼自己。”
“我没有。”被弹额头的方同路下意识地否认。
方应礼笑了笑,不打算再说什么。
走出这条街,一直到拐进另外一条街道里面,这边做吃食的不少,现在又是到饭点的时候,方应礼问他们想吃什么。
“大哥,你让我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应礼你做决定就好,我也不知道要吃什么了。”
周慧岚两眼看不过来,这边吃的东西实在太多,有些熟悉的有些也不熟悉,令她莫名多出一丝拘谨。
见他们都没有主意,方应礼左右四处张望一圈,忽然看到了什么眼睛微亮起来:“我们吃海鲜去。”
沿海地区啊。
来到这里这么久了,他都还没正正经经地吃过一顿海鲜呢。
见他突然想要吃海鲜,其他几个人都有点意外,觉得海鲜有什么可以吃的,闻着还那么腥,鱼刺还多,要么就是硬壳没什么肉。
对他们来说,他们更想吃大米饭配猪肉。
方应礼带着他们走进这条巷子里唯一一家做海鲜的店面,这家小店面积很小,前厅里面只放了两张四方折叠木桌,还有几条木凳。进到里面,站在里面无所事事的老板见到有人来,过来热情地打招呼。
“各位想吃些什么?”
“老板,你们店里有什么不错的货?”
“马鲛鱼、龙舌鱼、泥猛鱼还有剥皮鱼,这些都是今天早上赶上来的货,可新鲜了。”老板极力推销,带着方应礼去到后面。
在店铺的后面,有几个泡沫箱,里面装着厚厚的冰块,上面铺着一层鱼,老板嘴里说的马鲛鱼只剩下半条了,还是剩的头部带鱼肚的位置。
“这龙舌鱼也很大,都比我手掌要大了,这位同志你要是想要,我一斤三角钱卖给你,外加五分钱的加工费。”
这边虽是沿海地区,但有的人喜欢吃海鲜却不会处理,做出来的鱼腥味太重,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小店,一边卖鱼,还一边给你处理做好。如果可以,也能买了带回家自己做。
不过,方应礼想吃的是别的。他目光移到旁边另外几个泡沫箱,那里装着海水,养着不少活海鲜。
他凑近一看,就看到了他很想尝试的小青龙。
方应礼问:“老板,这龙虾怎么卖?”
“这个啊……”老板露出意外的神色,没想到有人想吃壳硬还重,又没有多少肉的龙虾,“一只两角钱,加工费五分钱。”
听到这个价格,方应礼眸孔一怔,豪爽地喊:“麻烦给我来五只。”
这价格也太便宜了吧!!!!
不仅龙虾的价格便宜,其他的螃蟹、蛤蜊、鲍鱼,还有很多在现代都很贵的鱼类,在这里都很便宜,问了一圈下来,就没有超过一块钱的。
“你们吃鲍鱼吗?”方应礼问,“这鲍鱼看着还挺大,煮出来应该不会太小,你们要吃的话,我就点五个。”
“按你说的来。”周慧岚道。
她和三个小朋友进到店里,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牛娃睡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醒来,醒来就看到了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青龙,嚷着要下来。
对于方同路兄妹两也是如此,很好奇地趴在泡沫箱边,一瞬不瞬地盯着里面的活海鲜看。
她虽没表现的太过,但在见到这里的海鲜后,也是沉默了许久。毕竟上田村没临海,路东农场离海边也有几十公里,周慧岚基本没吃过多少新鲜的咸水海鲜。
最终,方应礼让老板加工了小青龙还有鲍鱼,要老板多加一些姜丝,然后再上一盆白米饭。等了一个多小时,两道海鲜做好,飘着热气地端上桌。
店里加工没什么新花样,都是普通的加料蒸熟,小青龙从背部开壳,撒上一圈姜丝、葱花、红辣椒丝,再淋一勺酱油。
鲍鱼亦是如此的做法。龙虾、鲍鱼都是鲜活的,蒸出来后盘底挂了一圈原汁原味的汤汁,用汤匙舀一口淋到米饭上,吃着鲜味十足。
方应礼连续扒了几口米饭,将目不转睛盯着小青龙的眼睛拔出来,忍着口水给牛娃夹一只去壳,用力地夹成小块的虾肉,盖到米饭上面,接着再夹一块鲍鱼,让他们吃一吃这鲜活的海鲜味道如何。
方巧娥试探问:“大哥,这味道怎么样的啊?”
“很鲜,你也快吃。”方应礼道。
“我还是想吃肉。”方巧娥撇撇嘴,不过还是老实地夹着龙虾咬着吃,原汁原味的龙虾吃着带着一丝甜味,虾肉也很有嚼劲,但她还是觉得猪肉香,特别是上次大哥带回来的卤猪肉。
很快,方应礼就发现他们都不怎么喜欢吃海鲜。
都光顾着扒饭。
等把一大盆白米饭吃完,还留了一个龙虾两个鲍鱼给方应礼。
“你们不吃?”
“不吃,你自己吃。”周慧岚摇头,她就吃了一个龙虾,吃完就不太想吃那鲍鱼了,看着奇奇怪怪的。
但没想到方同路兄妹两,也不想吃鲍鱼,最后剩下的就都进入到方应礼的肚子里。
从店里出来,方应礼感慨:“你们怎么都不喜欢吃海鲜。”
“我喜欢吃肉。”
“我也喜欢。”
牛娃抱紧爸爸的脖子,跟着凑热闹道:“爸爸,我们下次吃肉肉好不好?”
“好。”应完,方应礼便感觉到一阵挫败,大家都不吃的话,那下次他有机会就自己做海鲜好了。
多吃几次,也许他们就爱上海鲜也说不定。
晌午很快过去,一家人没在见街道继续逛下去,想买的东西也买了,他们打算回去了。
坐上回家的班车,到家已经夕阳西斜,方应礼去洗手做饭,旁边的方同路在灶口边烧火。牛娃手里吃着周慧岚塞给他的曲奇饼干,方巧娥则是去整理内屋可以放书籍的书柜。
这面书柜是个二十多年的老古董,方妈当初嫁过来的陪嫁,上下三层,第一层原本是面镜子,后面镜子破了,只剩下后面的木墙,柜面上叠放着一些衣物。第二层是个抽屉,被锁上了,放着周慧岚攒钱的饼干盒,还有家里一些地契、房契跟七七八八的证书。
最底层有两扇门,一扇放着冬天盖的被子,外面的被单已经很久,有几处缝缝补补过,打着十几个补丁。另外一扇,则是被用来放置方同路兄妹两人的书籍。
以前只放着几本课本,后来方应礼给他们买了旧书籍,又堆放了一些。现在,方巧娥整齐地将新买回家的图画本放在最上面。
她不舍得摸摸上面的封膜,过了一会,高高兴兴地跳着出屋。
假期结束后,方应礼开始忙起来。
下府路这边的红薯地,已经到成熟期,虽然现在还没到收获的时间,但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天也就可以收获。
不过它哪怕迟了大半个月才收获,其实对红薯的产量并不影响。
已经有不少人在期待这次下府路的红薯地能收到多少公斤红薯了,特别是这两天,都有人打电话过来询问方应礼,问他那边能估算出多少公斤来。
方应礼很想告诉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啊。
但他也没这么直白地将这话说出来,而是让他们到时候可以关注下这次的红薯收获记录的数据,他不介意让方书朋多发几次传真,给他们看下真实的数据。
就是没想到,连谢毕卿也打电话过来询问了。
“下府路那边红薯地,确定什么时间收了吗?”电话那头,谢毕卿在问。
“两天后。”
“时间还挺急,我打算这次收获的时候过去一趟。”
“你要过来?”方应礼平淡的口吻有了一丝微荡,他们很久没凑一起讨论话题,现在听到谢毕卿要来,他还挺高兴。
“是啊。”谢毕卿很久之前就想好好地跟方应礼聊一次了,但一直忙着,都没什么机会。
这次好不容易放假,结果去了一趟省城出意外,刚到那边,那边就刮风下雨,他们一家三口被滞留在省城两天半,什么都没去,只在亲戚家里住着。好在天公作美,第三天天晴起来,他们才能坐上回家的班车。
岐江县离其下的泊山镇不算远,二十来公里路,但平日里想要见一面却不容易。
谢毕卿手头上也有在研究红薯新种植技术,他可以以此为理由,去一趟泊山镇粮食分局,找方应礼开一场“会议”,到时候还会带上娄怀,这小子也很想念方应礼。
作为下一代的指导员,他也需要历练历练。
两人不怀好意地把善被蒙在鼓里的娄怀安排了一顿,至于他们,到时候就看娄怀怎么处理这些事情了。
晚上回家,周慧岚这两天琢磨出来饭团小料怎么炒制了,炒出来的味道尝着跟方应礼做出来的已经没吃出任何差别。
看着炒出来的小料,方应礼就知道今天的晚饭就是糯米饭团了。
好在,周慧岚只做了一点,又只煮了小半盆糯米,加上方应礼带回家的饭菜,一家人足够吃得饱饱的。
说起来,周慧岚的做菜天赋要比他强得多,当年他读大一学做饭的时候,霍霍掉了不少食材,报废两个不粘锅,一个电饭煲跟两个不锈钢盆。牺牲了这么多工具,他才掌握住做饭的用法用量。
但做出来的饭菜,味道终究是一般。
这次能做出这么好吃的糯米饭团,全靠那本买回来的大八菜系,虽是八大菜系,但里面还附赠几页各色小吃。
他做的糯米饭团就是粢饭的改良版,没想到做出来的味道不仅好吃,还很受这边人的喜欢。
这晚上,方应礼吃得很饱,睡到第二天天色微晞,他被一阵弥漫整个屋子的香味熏醒。
睁开眼的刹那,方应礼看到走道边有道晃动的身影,周慧岚天还没亮就起来准备糯米饭团的小料。
空气中不止有小料炒熟后散发出来的浓郁香味,还夹杂着一阵阵诱惑人的糯米香。
“好香呐。”方应礼起身。
困意全无,精神百倍地起来去到走道。
明明昨天才刚吃过这糯米饭团,但现在闻着,他竟是又饿了。
“你醒来了,快去洗漱,等会出门的时候带几个去路上吃。”周慧岚见他杵在边上不动,立马催促他。
“嗯嗯。”
方应礼含糊地应着,人跑去刷牙。
不止他,半条巷子的邻居,都被这不可言喻的香味给馋醒了。村里人早上肚子没吃多少油水,突然闻到这样的味道,空扁扁的肚子闻着就更饿了。不一会,就有四五家人打开门,走出来闻这味道是哪一家飘出来的。
很快,就有人闻出来这味道是谁家。
“是应礼家的啊,他婆娘不是要卖饭团,就是这味?”
那也太香了吧。
“好香好香,麻了,这味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又有人嘀咕地说了下,喊道,“你们谁吃过他婆娘的饭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