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八零村汉养家日常 > 第78章

第78章(1/2)

目录

第78章

“这波同志一去上班,这边应该是没什么人了,阿翠姐我们收拾一下,去供销社那边。”周慧岚听到农场广播站的喇叭响起报时声,早上八点了。

“哦,好的。”阿翠姐赶忙收拾。

那些买了饭团当场吃掉的职工们,将包着饭团的竹叶留下来,这些竹叶沾到油跟糯米的黏,糊成滑腻腻的一团,已经不能再使用了。

她们今天头天来摆摊,忘记搬个塑料桶来装垃圾,这会儿,这些脏的竹叶就被丢在后座的一角。

阿翠姐则是把它们全都塞进到尿素袋里,尽量让坐在后座上的牛娃不要碰到。

牛娃在两人叫卖的时候,全程乖巧地没捣蛋,有时候还会说上几句,夸一夸饭团超级好吃。

闲下来,周慧岚将带来的水倒进塑料杯,先喂了牛娃喝水,自己再喝一杯。阿翠姐自己也有带水过来,忙的时候脚不沾地,现在闲下来也是把水给喝了。

周慧岚给牛娃擦了擦嘴角:“走了。”

她跨上坐垫,踩着脚踏板,骑得慢,阿翠姐在后面跟着。

不多一会她们就来到供销社大门外面不远处的大树底下,停好车,周慧岚跟阿翠姐说:“以后我们工作日的早上就去交叉口摆摊,卖完就回来这边,等广播报十点,我们就去临村一趟顺着路卖,大概十一点半就可以到家。”

阿翠姐听着,把硬纸板挂在三轮车外面的挡板上,看着她问道:“那下午呢?不卖了吗。”

“看情况,我现在还不仅卖饭团,花生糖麦芽糖照旧卖的,恐怕晌午没时间准备。”周慧岚道。

阿翠姐道:“要不这样,如果以后下午你不过来,我就自己挑着担过来卖,至于卖到的钱,回来再拿给你。”

她说的话不无道理,分开卖或许可以卖得更多。

周慧岚没急着回她,先给跑过来买麦芽糖的小孩找零钱,等在场就剩他们三人,才道:“晌午回家数一数卖了多少,如果超过150个,我再让你挑着担去卖。”

在家里包的饭团都被卖完了,这会过来这边,周慧岚和阿翠姐又包了剩下的糯米。

很快就有熟稔的老客户过来问价格。听到买十个还可以便宜一角钱,家里几口人的,都会按十个的买。

这边居住的人口多,阿翠姐收钱收得合不拢嘴,这种钱递到她手边的感觉是真的好。

哪怕这些钱,不是她的。

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她热情地招揽生意,有她的加入,周慧岚的摊子变得更加活络。

过来买东西的妇人,都乐意多留一会跟她们聊天。

忙起来,时间过得真快。

一晃过去,农场的广播站播报时间。

北京时间十点整。

她们要收摊回去了,初秋的太阳炎热起来,过来供销社这边的人开始减少。

她们骑着三轮车,慢悠悠地行驶在道路上,遇到有人问价的,就停下来做趟买卖。

回到红湖村,放学回家的方同路兄妹已经在烧火做饭。

煮白米饭,加几个小红薯进去,盖着木盖烧着火,等周慧岚回来,炒个菜就可以吃饭。

“你们终于回来了。”

方同路去抱牛娃下来,方巧娥帮忙搬东西。

有人手帮忙,每人手里提着东西就进到屋里,看着方同路兄妹把饭给烧上,周慧岚来不及休息,洗把手去做菜。

方巧娥已经把今天中午要炒的菜折出来,泡在水里洗净,周慧岚炒了青菜跟咸猪肉,留阿翠姐一起吃饭。

阿翠姐欣然同意,吃过饭就开始算今天在农场里卖了多少个饭团。

周慧岚把卖麦芽糖和花生糖的钱分开布袋子装,两人各自清点一遍,确定卖出去了一百二十六个饭团,减去折扣,一共入账是十一块三毛钱。

她拿出五角钱给阿翠姐。

阿翠姐高兴地将钱揣进到口袋里,兴奋道:“咱们今天生意真好。”

“是啊。今天头战打得不错。”周慧岚也很高兴,虽然按她自己也能卖,但是一天下来还好,天天如此人可累得不行。

她还记着方应礼说的,做事要劳逸结合,不能太拼命。

想到这里,她打算中午再去一趟农场,进货的同时买些吃食回家。

两人没休息多久,方同路兄妹俩趁着还没去上学,一起帮忙包饭团,后面连牛娃也加入到人群里。他搓得小,也慢,周慧岚打算将他搓下来的饭团,留着自家人吃。

隔日一早,方应礼和周慧岚同时起来。红湖村里的人还没醒,周慧岚就把昨晚泡上的糯米烧火煮上。

方应礼刷完牙洗了把脸,蹲在灶口边看火,一边丢了三四个红薯进去,等糯米煮熟,灶口里的红薯的外皮被烤成黑不溜秋的焦炭,用铁钳把它们夹出来,丢到地上散温。

“小慧,你要吃吗?”

方应礼用手试温度,感觉不是特别烫了,两只手指头掰开,露出里面红橙橙的薯肉,他斯哈斯哈地吐着舌头吃着,不忘拿一个给周慧岚。

周慧岚铁手撕开红薯,一脸平静的吃完红薯,拍拍手继续干活。

方应礼看得直瞪眼,明明都是手上有粗茧的人,为什么他就没有练出这么一双不怕烫的铁手。

他羡慕地把剩下的红薯都吃掉。

然后开始帮周慧岚炒小料,一盆盆小料炒制完就放在灶台边上,看着挤得满满的灶台,周慧岚道:“我们得买张新桌子。”

“要折叠的,这样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放在一边不占地方。”方应礼道。

周慧岚点头,跟他说:“炒完这盆你就别忙了,准备下去上班。”然后进到前堂,把昨晚提前洗好的竹叶端出来。

“不急,现在才六点。”方应礼看一眼时间,没急着走。

之前他做糯米饭团的时候,咸蛋黄跟虾米是分开的,但周慧岚研究过后,改良成新的做法,“你这咸蛋黄炒虾米的味道不错,有多出来的吗?我打算带一点路上配着馒头吃。”

“有,我给你装到饭盒里。”周慧岚道。

他们忙完小料,阿翠姐也过来了,见到方应礼,阿翠姐也没多套近乎,简单打个招呼,就跟着周慧岚包起饭团。

昨晚她是跟着准备完小料才回家的,这会人还没吃饭。

周慧岚既然叫她来帮忙,就没舍得不让人吃,先做出几个饭团,几个人填饱肚子才好干活。

有外人在,方应礼不适合杵在一起。

他见周慧岚也不需要自己帮忙了,便拿上红军包,骑上自行车出门。

来到榕树下,很快方书朋跟方富强也过来,众人一并骑着自行车往村道方向行驶去。

坐上班车方应礼就把带出来的蛋黄酱拿出来,方书朋带的馒头,每人两个馒头,将蛋黄酱蘸着吃光。

方应礼从醒来一直吃到现在,现在吃完馒头,觉得自己的胃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

照这样吃下去,他迟早有天能吃成个胖子。

他忧心了一会就把这样的烦恼抛在脑后,以他的消耗量,这点油水根本无法支撑他胖起来。

到局里,他开始一心两用,一边听着陈彬他们给他汇报工作报告,一边琢磨着等会谢毕卿过来,是直接让他们去下府路,还是留在局里开个“会议”。

“指导员,今天下府路那边的红薯地就要收获了,你说我们是现在过去还是晚一点。”陈彬问,他从昨天就收到周队长的电话,在电话那头询问他们什么时候过去,“今天就下府路,没有其他的安排。”

方应礼还没说话,方书朋先接话道:“终于可以收获了,我等这一天等了快一个月,每次记录数据的时候,就特别期待这天。”

“不着急,还有人要过来。”方应礼说。

“谁呀?难道是其他局里的人要过来?”陈彬问,他翻开工作表,上面没有写会有谁要过来。

“是谢专员,他们从县里来,应该很快就能到。”方应礼说着,饶有兴致挑了下眉,两人这段时间都是用电话联系,很多话在电话里说不明白,他打量面前两人,“到时候你们在旁边机灵点,特别是你书朋。”

“啊?我要干什么吗?”方书朋紧张得抖起脚。

陈彬坐直腰板,没有插话。

方应礼笑而不答,现在说出来就没意思了,他打算等娄怀到了,让这两人去折腾折腾,按谢毕卿的话说,这是历练。

不历练,怎么能独立。

半个小时后。

两波人在局里见面,谢毕卿脸色不太好,嘴唇微微发白,到局里坐了十几分钟,才缓过来精神气,娄怀在旁边又是端茶又是递纸巾的,是个非常尽职的学生。

陈彬在后面轻轻拽了一下方书朋的袖子,让他在旁边学着。

“你也是指导员亲自带的学生。”

“哦。”方书朋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不知道想明白了什么。

办公室的窗户开着,玻璃窗被外面吹进来的风拍打出声音,这会外面阴沉沉的起了风,令在场几个人脸色不妙起来。

伺候着谢毕卿的娄怀看一眼外面的天色,皱起眉:“气象局里那边没说要下雨。”

“阴天,不一定下雨。”方应礼挑眼看外面的天空,云层不矮,飘得也慢,不像是要立马下雨的前兆。

谢毕卿休息得差不多了,他站起身去到窗边,吹了会风才转过头看方应礼:“你说得对,下雨的概率不高,不过明天就不一定了。”

“下府路得赶在明后天前把红薯都收起来。”方应礼道。

说完,两人对视一眼,非常有默契地同时开口。

“该出门了。”

“我们出发吧。”

没来得及开小会议,谢毕卿连分局的局长都没见上一面,休息上十几分钟就重新出门,这次他们坐上专车,直达下府路这边。

等他们到下府路,这边的社员已经全被安排来采收红薯,一百二十亩地看着不少,人多力量大,应该能在两天内全部是收完。

方应礼带来的三名临时工,第一时间就被安排下地帮忙。接着,方书朋和娄怀两人,也全都被叫去帮忙,在场就剩方应礼、谢毕卿和陈彬。

他们过来一趟,连周队长的人影都没见到。

三人坐在遮阳棚里,眯眼看着阴沉沉的天空,今日没太阳,风还挺大,只要不下雨,在这样的气候下下地干活,比顶着大太阳干活舒畅些。

因为他们不用下去帮忙,便聊起这段时间里对新种植技术的研究。

“我从你给的方案上来看,就觉得这方法用在整株育苗上也是可行的,我把实验的数据都带过来了,你看下这个数据,觉得怎么样?”娄怀一去帮忙,他带过来的公文包就放在谢毕卿这边。

他打开公文包,抽出沓厚厚钉在一起的A4纸张出来,上面密密麻麻的全都是用打印机新打印出来的数据,闻着还有股墨水味道。

方应礼翻开一边看着,一边听谢毕卿继续说:“你这个切块浸液的方法虽然好,但还是容易出现霉变腐烂的问题,我觉得整个浸泡后,再育出薯苗,移栽前再浸泡一遍成活的概率会更高。”

谢毕卿提出来的这个理念是对的,他实验出来的数据证明他说的没有错,比起方应礼最初的方案,更加的稳妥安全。

这不由令他眼前微微一亮:“谢哥,还是你厉害。”

没想到几十年前的人,只看了他的方法,就能这么快地找出弱点后将起解决,这可不是他能比的。

“来,你也看下。”方应礼把资料拿给陈彬。

陈彬在对上谢毕卿这样的专员后,又恢复成以往沉默不言的性子,忽然被点名,顿时神情一紧,绷着脸地接过资料。

只看了一会,他就沉迷在这其中,连方应礼和谢毕卿接下来聊天说的话都没注意去听。

“我只是小范围地经过尝试,具体还是要等明年,今年不适合再种植红薯了,等这波红薯收获后,你们这边打算种什么?”

“这个可不是我能确定的,还得看上面的安排。”

“也是,不过每年种什么都已经确定好,这片地……你不知情?”谢毕卿神色意外。

沉默几秒,方应礼点了点头,没隐瞒他说:“可能是局长安排,我之前问过,他没跟我说,应该是又在想着什么折腾我。”

他苦笑了一下,觉得这个猜想极有可能。

“有意思。”谢毕卿笑着拍他的肩膀,“看样子你在泊山镇混得很开,我以后想把你调来县里,恐怕会有很大难度。”

照这样下去,泊山分局可能不愿意放人。

方应礼摇头说不急,“目前我在这边混得不错,还不想去县里。”

好不容易适应这边的同事,也跟这边的生产队队长混熟脸,交流方便不需要虚虚伪伪,有什么话都是直说,行事方面给他诸多方便。但换个地,还要再重新适应一遍,光是想着就觉得累人。

谢毕卿也明白这个道理,便没急着向总局提出调派申请。

两人说着,就陷入了沉默。

只陈彬看资料时,偶尔翻动书页的细微声响。

另一边,娄怀和方书朋两人被安排在一条高垄里干活,之前在办公室两人都没什么交谈,这会周围没其他人,娄怀问道:“你跟方应礼是什么关系?”

“啊?”方书朋沉浸在拔红薯里,忽然听到这问题有点反应不过来。

娄怀蹙眉,觉得这人怎么笨笨的,他又问一边:“你跟方应礼是什么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