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八零村汉养家日常 > 第82章

第82章(1/2)

目录

第82章

见一家大小满脸惊讶地看着他,方应礼颇为好笑地朝着他们喊了声:“好了,都别在那里看着,给我过来端菜。”

“大哥我们这就来——”

“哇,这些都是什么啊,大哥这闻着好香好辣。”

“哈哈哈,这就是普通的家常菜,以后有机会我们每天都可以这样吃,到时候别吃腻就成。”方应礼笑说。

“放心,你做的饭谁会吃腻。”周慧岚嗔怪地瞥他一眼,不过看着他热出一头汗,还是有些心疼,“下次别做这么多了,往后要做这么多就让我来给你打下手。”

“哈哈哈,行行行,听你的。”方应礼没觉得一个人做几道菜有多累,但听她这么说,当然是答应下来。

方应礼笑得开怀,今天是牛娃生日,他比平时还要高兴,便多做了几道之前他们都没尝过的菜。

之前满屋又香又呛的就是爆炒鱿鱼干,这鱿鱼干泡发过的,虽然没有鲜鱿鱼的鲜跟嫩,但泡发后也不会硬,吃着有嚼头,还更香。若是有冰啤酒就更好了,是道很有味道的下酒菜。

还有爆炒河虾,他去农场供销社买食材的时候,在外面看到钓鱼佬摆摊里有,清晨刚捞上来的,还活蹦乱跳着,就都买了回来。

做爆炒河虾也不错,高温油炸过,吃着嘎嘣脆。

这些都有些重口,于是他又做了一道改良版的三鲜豆腐羹。村里人喜欢吃豆腐,每日里供销社都会提供新鲜热乎乎的豆腐,买回来后切成丝,没有虾仁、豌豆和玉米粒,那就用裙带菜、红萝卜丝、河虾仁和番茄代替。

最后用蛋花跟淀粉勾芡,撒上少许白胡椒粉,再加几滴香油,这道三鲜豆腐羹便做好啦。

十月二十五,已是南方的初秋,山村午时的风依旧带着丝丝热意。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把几道做好的菜肴端上桌,方应礼把今日庆生的主人翁牛娃抱着坐到正中的位置上面。

在众人瞩目下,他将隔着盆泡在冰凉井水里的蛋糕端上来。

在一阵“哇喔”的惊呼声中,大家终于看清方应礼做的蛋糕是什么模样。

上面涂满的橘子酱他们吃过还意犹未尽,这会见到了,几双小眼睛都一眨不眨地盯着蛋糕看。

见大家都如此迫切,方应礼不再拿乔,开口喊:“今天是嘉嘉的生日,我们祝嘉嘉健健康康的成长,做一个快快乐乐的小孩。”

“生日快乐!”

大家七嘴八舌地凑到牛娃身边,哪怕不懂这生日的含义,却知道今天会是个重要的日子。以后的每一年的今天,都会比今天过得还要热闹。

接着大家开吃。

村里人吃食简单,做法和用料也简单,只要能吃饱那就成,谁会在这样日日夜夜忙碌的日子里去钻研怎么做菜好吃。

方应礼不禁感叹,他的厨艺自己最清楚不过,调料方面就那几种,今天不过是做了顿家常饭菜,却是让一家大小吃得满脸萦绕幸福,好像在吃多么美味的佳肴。

这也不怪,周慧岚在农场里的饭团生意会如此好。

一顿豪吃过后,大家目光落到中间的蛋糕上面。方应礼拿着小刀均匀地切出来五份,每人一份地拿在手里啃着。

打发后干蒸出来的蛋糕胚蓬松香软,咬下去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蛋香味,吃着甜丝丝的,且外面还涂着层厚厚的橘子果酱,让这盈满口腔的甜中带上丝丝微酸,不仅好吃还解腻。

周慧岚不像小孩子那样单纯,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就再也想不到别的了。

她再次被方应礼的厨艺给折服,她以前做的饭菜究竟是什么,看着也就比猪食好不了多少!

还有这蛋糕,吃着比红糖蒸糕、发糕、年糕什么的都要好吃一百倍,要是能将这东西卖到农场里,会不会比麦芽糖更受欢迎。

周慧岚眼睛闪过明亮的光芒。

“应礼,这东西太好吃,你得教我。”周慧岚激动道。

方应礼当然一口回绝,开什么玩笑,光是靠麒麟臂打发蛋清就可以把手臂废掉。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周慧岚手工打发蛋清的。

听他解释完这蛋糕有多难做后,周慧岚也打消了做蛋糕的买卖。

“你说的对,现在我们不能贪心,我还是先去镇上把情况了解好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周慧岚很快恢复清醒,跟方应礼说起她这两天的打算。

她要跟阿翠姐去趟镇上,来回一趟时间不短,牛娃在家里没人照看,她想着这次去是为了打听摆摊位置的,带着牛娃出门不合适,要不要将牛娃送到叔公家里,让表婶照看半天。

两天后,周慧岚和阿翠姐去往泊山镇,她们先是去了一趟上次去过的集贸市场。这次她们目的明确,很快就找到集贸市场里的管理处,在市场进去,走个两百多步就能看到。

是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的小平房,外面是道红色的门,还有一扇窗户。

两人敲门进去,见到里面的管理员,跟他了解了要来集贸市场需要做什么。那名管理员例行询问周慧岚是来做什么买卖的。一听是要来做熟食,便表示每天过来摆摊,要收取五毛钱的管理费。

不仅如此,还是月结。她们要过来的话,需要提前交十五块钱,然后再交二十块钱的保证费。

因为是做熟食,这方面要比普通卖菜卖干货的要麻烦,而且若是有顾客吃了饭团出现问题,管理处这边一概不会负责,有问题都要周慧岚自己处理。

从集贸市场里出来。

周慧岚的眉头就一直没有松开,这几个月来,为了证明自己有做买卖的能力,每日她都是卯足劲头的干活。

也是这几个月的经验,令她看人看得更加真切。

那名管理员,根本就是想趁火打劫。

“小慧,要不然咱们还是算了,我看那人摆明就是欺负咱们是女的,那瞧不起人的语气听着就不舒服。”阿翠姐也是一脸的愤愤不平,“还问我们有没有能力一次性拿出三十五块钱,我呸,我们要是生意好,每天都有三十块钱的进账呢!”

周慧岚皱眉道:“可是其他地方没有营业执照的话,被巡逻队的抓到是要没收摊位的。”

“要不然我们还是在农场摆摊好了,我们在那边有很多熟客,不用在这里看别人受气。”

虽然挣钱少了,但至少安稳一些。

阿翠姐是拿保底工资和提成的,她知道生意越好对她越有利,可她不能只顾着自己。相处这么多天,她是明白周慧岚为了这个买卖付出多少。

若是在镇上出问题,那她后面也肯定会后悔过来。

既然这样……

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过来镇上的好。

反正有方应礼在镇上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现在周慧岚就算少挣一点钱,也能红红火火的过日子。

两人说话间,不知不觉地走回到市区这边。

市区这边的街道两边都开着不少店面,卖吃食的、卖杂货的、卖扎纸的、卖五金的等等。这条老街道,几乎笼盖了全面的东西。

人流量不少,大中午的路上人来人往,瞧着很是热闹。哪怕不是吃饭时间,那些卖吃食的店门前,依然有客人光顾。

看着这样一副场景,周慧岚心里顿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她要来镇上开店!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她的身心止不住地颤栗起来,肆意疯狂地充斥着她整个大脑,像是禁锢的魔咒,一遍遍地在她的脑海里回荡。

她要去镇上开店!

哪怕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但一想到能来到镇上开店,她的呼吸变得更加粗重。

“怎么了?”不明所以的阿翠姐忽然见她状态不对,赶紧地扶着她手臂问。

这边人来人往,不方便多说什么。

周慧岚抓着她的手臂往更深的巷子里走去,她来过泊山镇,那次方应礼带着她们穿街走巷,她认路一向很好,很快就来到一处偏僻寂静的巷口空地。

那里种植着一棵高大的杨桃树,望过去可以面对一扇紧闭的窗户。

她不知道窗户那头是哪里,人已经抓着阿翠姐的手臂坐到杨桃树

气氛陡然转变,阿翠姐也变得紧张起来,她四目张望,这里虽是住区,现在却安静得听不到几道模糊的说话声。不由地,她目光落回到周慧岚的身上,盯着她的脸仔细看。

“小慧,你是怎么了吗?”

“我就是临时改变主意,不打算去集贸市场摆摊了。”

闻言,阿翠姐提到嗓子眼的心落回到实处:“那也行啊,我们不去集贸市场摆摊,还是去农场。”

周慧岚却摇头:“我不去集贸市场,是因为我打算开店,往后就在镇上做生意。”

“小慧你要开店?”

见阿翠姐满脸震惊的表情,周慧岚脸上挤出一点笑容,她心里比阿翠姐更加的紧张:“对,往后我不去农场摆摊了,要一心一意地过来镇上做买卖,把这份买卖做大做强。”

“这这这……可这样的话……”阿翠姐慌张地从石墩上跳起来,“我怎么办?”

前几天她还想着继续跟着周慧岚挣钱,现在周慧岚是不是觉得没她也一样,所以不要她了???

胡思乱想间,她就听到周慧岚那边传来一阵轻笑。

她猛然地擡起眼盯向周慧岚的脸。

“我要是来镇上开店,还是想雇你过来帮忙,工资方面暂时还跟在农场的时候一样不变,按绩效来提成。”周慧岚笑说,“至于以后就要按实际情况来看。不过阿翠姐,你愿意过来吗?”

缺活的人那么多,像村里有不少十几岁的小姑娘,还没嫁人,在家里忙着农活挣不到几个钱。

若是周慧岚找这样的姑娘家过来帮忙,她家里大人自然是同意的。

不过周慧岚暂时没有这个打算,她和阿翠姐聊得来,且在阿翠姐的身上,她看到很多村妇的缩影,不知为何,总是想伸手拉她一把。

或许……这便是她从沼泽里挣脱了出来,见到同样深陷沼泽的人,便心软吧。

“我自然是愿意的。”阿翠姐飞快地表态。

她喜极而泣,差点红着眼眶要哭出来。那么一瞬间,她真的以为自己要完了,又要回到那个没有任何说话权的家里。

哪怕为了证明自己,以后她都要加倍地努力干!

虽是要去镇上开店做买卖,可真的要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去镇上开店需要办理经营执照,周慧岚在这方面一窍不通,只好求助到方应礼的身上。

方应礼知道她想要去镇上开店后,非常大力支持,表示这件事包在他的身上,他会请假一天,去镇上的工商管理局。

不过在此之前,他先请假留在家里割小麦。

小麦生长期比水稻短,晚稻的生育期需要一百多天,小麦的生长周期却只要一百天出头。南方温和的气候让还没到冬天播种的小麦,生长起来更加的快速。

不过比起来割水稻来讲,割小麦却要比割水稻更加的痛苦。

光是那折磨人的小样就足够方应礼吃一壶的。为此,这天周慧岚连饭团都没卖,连着两天光陪着方应礼在田地里折腾。

麦浪滚滚穗飘香,又是一年收割忙①。

不止他家,村里其他种植小麦的人家,也加入了这场收割的忙碌之中。

村里没有收割打捆机,只能人工开镰割麦,全身武装完毕,方应礼带头下田,后面三个小孩子都被他命令留在田埂边,不让他们过来。

红湖村种的小麦属于早熟品种,三个多月就可以收割。

现在正值十一月初旬,陆续有小麦成熟,他们家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与周围播种水稻的田地形成显然对比。

金灿灿的麦浪在徐徐秋风中放纵飘荡,扫拂到人的手掌时,带来丝丝麻麻的痒意。方应礼忍着这一刻的不舒服,不敢用手去挠。

要不然会越挠越严重,到时候收场应该会更加的惨。好在他家的田地实属不多,做不到一望无际的可怕场面。

光靠人力收割,速度还是很快的。

用了一天的时间割完小麦,接着一天时间来打小麦。

小麦收割不是最难的一关,更难的则是后面收到的小麦需要捶打跟麦稭分离,脱落小麦才是最痛苦和浪费时间的事儿。

要不然在这边,小麦的价格为何会比稻谷贵了将近一倍的原因。

两人将全部的小麦收集起来,晚霞已悄然铺天盖地,整个田埂边,漫天星辰闪耀,夜光下,渠沟里波光粼粼,耳边有虫鸣声。

远处传来几道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到近,一束白昼般的光线照耀过来。

是方同路带着妹妹和小侄子过来田边找寻他们。

不仅如此,他们还带来了晚饭,一份加量版的白米饭,还有中午炒好的肉片,上面还铺着两个水煮剥壳的鸡蛋。

炒肉片是方应礼做的,晚上方同路加热后继续吃,水煮蛋则是他自己做的,因为农忙的时候要加餐,他觉得不能让大哥和嫂子只吃中午的剩饭。

腰带里挂着的水壶还有水,方应礼配着水把这满满一盒的饭都扒拉进肚子里,没办法,实在是太饿了。

这饭已经有点发硬,但吃着还不错。

吃完,方应礼直接回去家里开着人力三轮车回来,将地上装到麻袋里的小麦,一并跟麦稭杆拉回家。

反复几趟,家里窄小的天井被一堆麦稭秆堆满。

有些装不下的,也统统塞到柴火间。

割下来的小麦需要晾晒,夜里有露水,方应礼没急着把装在麻袋里的小麦铺到房顶去晾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