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2)
第84章
接下来的几天,方应礼将营业执照办了下来。
周慧岚和阿翠姐她们也没有闲着,在店面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整修,不止挪动墙柜,在原来斑驳的老墙上,还用铁钉挂了一张篇幅很长的油纸画,画上是一棵柿子树,挂着几个橙艳艳的柿子。
并且把家里那张新买回来的木桌摆放在了上面,旁边还有两条长凳,可以供自家人吃饭。
本来周慧岚以为搬做买卖的工具就成,她和阿翠姐两人骑着三轮车多搬几次便可以搞定。但后来看到家里两个泡麦芽的水缸,发现还是得找个人帮忙。
后来阿翠姐推荐了阿龟过来帮忙,一天一块五的报酬,阿龟那天正好不用过来镇上卖菜,听到这消息,很快答应帮忙。
两个大水缸被摆放到店面里侧靠房门的位置,一摆上去,周慧岚就泡了十斤小麦在里面。小麦要三四天才发芽,现在天气渐渐没有之前燥热,遇到不太热的天,还要五天左右才生出麦芽。
里屋里,方应礼和阿龟两人搬回来两张床,一大一小地相隔抵在墙边。床上面铺上厚实编织过的稻草床垫,再上面再铺一层草席,考虑到天气渐凉,周慧岚还打算用旧衣服拆开,缝补成床罩,但因为忙,这事还没落实下来。
虽说这不过是一间小小的店面,但周慧岚的主意很大,她让方应礼帮忙联系这边的木匠,她要做个牌匾,上面刻上“绘糖坊”这个招牌。
他们选的是最普通的松木雕刻,挂在店面右边的石墙上面,再用油漆把雕刻出来的绘糖坊三个字涂抹成黑色。做完这些,整个店面的整修到此结束,店面随时可以开张。
因为要来镇上做买卖,以后周慧岚中午便不能及时回家给方同路兄妹俩准备午饭。
这是方应礼最放心不下的事情。
殊不知,方同路兄妹俩表现出极强的自理能力,当着方应礼的面,做了一菜一肉的午饭,还会给自己烧火做红薯饭。由此来告诉他,即使他们白天不能回家,他们也能自己照顾好自己。
这让方应礼倏然放心不少,不过他之前与周慧岚做的那些打算,最后还是产生很大的变化。
原先他想着,等周慧岚在镇上的买卖稳定下来后,他将带上三只小朋友们去“投奔”店里,以后就在店里的屋子里住下来。
但等一切安排就绪,他们恍然发现,泊山镇不是路东农场,没法等他们在家里准备好出发再去镇上开店。
周慧岚她们每天都要早早地过来开张,要不然做出来的糯米饭团恐怕来不及在早晨卖出去。
一想到这里,周慧岚当即改变主意,她和牛娃在店里住下来,睡在那张大些的床上,阿翠姐也住,要不然早上赶不过来。
且过来一趟就要花费两角的车票钱,阿翠姐家的男人听到来回跑每个月就要花掉一大笔车票钱,恨不得立马让阿翠姐直接搬去住。
这让周慧岚嗤之以鼻了很久,在方应礼的面前说了不下几次那男人哪哪都不行的话。
见周慧岚在骂别人的时候对他并没有多少改观,方应礼稍稍地舒出一口气,还好那个不行的男人不是他。
要不然他要哭死。
然后这天一个普通的早晨,方应礼一如既往地在固定时间点清醒起身,刷牙洗脸后,他望了望内屋的方向,没听到里面传来的动静,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周慧岚和牛娃提前一天去镇上住下了。
方同路兄妹俩还没到起床的时间,整个走道安静得可以听到呼吸声,令方应礼一时半会有点不太习惯。
他先洗了几个鸡蛋放到小灶炉上面煮着,又在烧饭的时候,在灶口里丢了几个形状端正的红薯。
半小时,灶口里飘出烤红薯的香甜味,方应礼用铁钳在里面翻了翻,挟出来到外面降温。
把红薯和鸡蛋吃完,他留了纸条给方同路,让他们下午回来时候可以直接炒菜吃饭。
这样不冷不热的天气不适合放生猪肉在家,前两天周慧岚就去农场里买了两条咸带鱼,一条五花肉回家腌制,可以吃几天不会坏。
想要改善伙食,就要等晚上方应礼回家,从食堂带饭菜回来。
村里人都知道周慧岚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店,以后就在镇上做买卖,经常过来关顾的老客户很是遗憾,以后不能经常吃到周慧岚做的糯米饭团。
这倒是让村里其他做饭团买卖的人高兴不已,她们最近这几天生意好了不少,比以往多挣了不少钱。每日笑盈盈,都在说多亏周慧岚去镇上了,要不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一天挣到这么些钱。
另一边,住在店里的周慧岚轻手轻脚地起床,唤了两声还在睡觉的阿翠姐,两人摸出还没天亮的屋子。
简单地打理完自己后,周慧岚打开旁侧的小门,将外面门店的木板条敞开,回到里面开始准备食材。
糯米是昨晚泡上的,烧开灶子搬上蒸饭桶,将糯米倒进到里面便可以烧火蒸熟。阿翠姐在旁边看着火,周慧岚则是在另外一个灶台边上炒小料。
老汉把店面租出去这件事早在街巷里传开了,一些不知道的人,最近几天看着这店关了门又重新打开,见里面的人忙忙碌碌地,也知道了这店盘了出去,有新的老板来做新的生意。
路过的行人迎着晨曦看到这家挂着“绘糖坊”的小店里飘出浓郁的香味,有的人不由地侧目看向里面,见里面有两个妇人在忙活。
便有人开口问里面是卖什么的。
不是卖糖的吗,怎么好像还做熟食的买卖。
“卖糖果的,我们家有做麦芽糖和花生糖,花生糖跟其他的糖饼铺不一样,价格是一包五角钱。”周慧岚见有人询问,热情的笑盈盈地解释,“早上跟中午还会做糯米饭团,里面可以随便加料,一个只要一角钱。”
“一角钱可不便宜。”
“我知道一家卖饭团的,人家是按碗的来算,上面还加两勺肉沫,也才一角钱。”
周慧岚脸上的笑意没有减少,莞尔道:“我知道,但我家的糯米饭团跟其他家的不同,光是包的小料就有七八种多,还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小料。”
说罢,她把炒好的小料一盆盆地端上石台上面,这条石台有三米多长,几乎与整个店面的宽度平齐。
周慧岚把小料都端上来后,还剩下很大的空间。
于是阿翠姐把装着煮熟的糯米饭的木桶搬上来,包饭团的竹叶和叠放着的碗筷也都摆放上去,而后问站在外面好奇观望着的人群:“各位同志,你们想吃什么,我这就给你们包。”
人群里有脸皮薄的,听到阿翠姐这么问,便不好意思继续杵着不买东西,他见这上面琳琅满目的小料,下意识地吞咽着口水,问道:“老板,这小料都可以全加?”
“可以的。”周慧岚笑着应道。
他一听,立即道:“那我要全加,给我来一个。”
“好嘞,同志你稍等。”
不一会儿,阿翠姐把做好的饭团递过去给她,周慧岚收了钱放到下饭的塑料桶里,盖上盖子后继续做生意。
有了第一笔开张,后面陆续地开始有人喊着要饭团。
买饭团的人不急着走,等饭团拿到手当场握着竹叶包着的饭团啃起来,在场都能闻到诱惑人的香味,这么多不同的小料包在一起,那味道竟是比闻着还要好吃。
“老板,你这饭团也太好吃了。”啃饭团的人吃得头也不擡。
周慧岚一脸高兴:“你们喜欢吃就好。”
另外几个人见这人吃得那么欢的模样,瞧着不像是作假的,都很是惊讶地看了看店里的食物,纷纷露出想要尝试的表情。
“真有这么好吃?”
“那我也来一个尝下。”
“反正只要一角钱,要是不好吃的话我下次不会再过来买了。”
有喜欢吃肉的人,看着周慧岚问:“老板,你这小料可以全加成猪肉吗?”
“没问题。”周慧岚道。
今日是新店开张,住在这边的人不少,看到这店新开张了,围着过来询问的人不少。周慧岚忙到后面不止光收钱,也跟着阿翠姐一起忙碌地包着饭团。
饶是如此,她们俩人还是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之前担心生意一般,周慧岚只泡了十斤的糯米,现在想来,竟是不够卖,不到一个多小时的功夫,整桶糯米快要见底。
阿翠姐担忧地问:“小慧,这不够卖啊?”
“现在再煮糯米来不及了,等这十几个饭团做完,我们就先歇业。”周慧岚皱着眉,小料也差不多要没了,重新准备小料恐怕得中午才能准备好。
“行行行,我这就去告诉后面排队的人。”阿翠姐擦拭干净双手,腆着脸不好意思地跟过来排队买饭团的人道歉。
离得远,耳边又是叽叽喳喳地要买饭团的声音,周慧岚不知道阿翠姐都跟那些顾客说了什么,只见那几个人脸色不太好,但也是什么都没说地离开。
左边卖吃食的老板娘今天生意很是一般,之前关顾他家店的顾客都跑去了隔壁家,她人无所事事地倚在旁边看热闹,这会揶揄地调侃:“老板你们这生意是真好啊,忙到赶客户离开了呢。”
周慧岚笑笑:“没办法,这都卖光了,让顾客们白白排队也不好。”
隔壁老板娘心里冷笑,双手抱胸地回到自家店面里。
在见到自家男人百无聊赖地坐在店里休息,气不打一处来的埋怨道:“这农村来的村妇不知道哪里学来的手艺,那饭团的小料炒出来味道很不一样,你看看,有她在呀,今天咱们这几家小店都不用做生意了。”
“唉,这也是别人家的本事。”
“那咱们是不用吃饭了是吧,你别在这里呆坐着,赶紧想想办法,把去别人家买东西的顾客给拉回来。”老板娘脸色阴沉得快要滴出墨水。
忽而,外面有人问东西怎么卖。
她脸色极快转变,笑容灿烂地起身去做生意了,只是那人问了价格后,眼神一直往旁边的店面瞅,还过来问她:“那家是卖什么的,怎么味道那么香?”
老板娘笑脸一顿:“……”
不过这人到底没买成饭团,问了一遍过来说那边仅剩的饭团被排队的人买走了,他就只好过来这边要了一碗汤面。
老板娘气得生意都不想干了,唤来丈夫让他替自己
这条街巷长达几百米,左右两边十数条小巷,住着几百户人家,若是从高处一眼望过去,便可以看到周边都是高低不一的平房,里面夹杂着几户面积不小的古典老房子。
人一多,这边开吃食的小店便不少。
不妨有别人家生意红火的情况,周边开店的老板看到新开的小食店头天生意如此火爆,眼红归眼红,还不至于到嫉妒恨的程度。
而且人家现在店面这么小,生意再怎么好也不至于把生意全都抢光。不过是觉得这饭团新奇,之前都没吃过,这会碰到了,尝鲜而已。
等这风头一过,就会恢复到正常的情况。
周慧岚的想法跟这些老板一致,第二天她没有特意多泡很多糯米,只比第一天多泡了三斤。十三斤糯米蒸出来的糯米饭不少了,做成饭团,就有三百多个。
再加上店里还做麦芽糖和花生糖的生意,这两者卖的不多,但也是一笔收入。
果不其然,次日的生意虽然红火,但比起头天排成长队的情况,已经减了不少,没再出现那种忙不过来的情况。
牛娃年纪小,喜欢睡懒觉,里屋关上门,外面热热闹闹的嘈杂声就被隔绝在外面,他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醒来时迷迷糊糊地瞪着黑溜溜的眼睛看这不熟悉的环境,撇着嘴快要哭出来的时候,恍然地想起来这是他跟姨姨住的新家。
牛娃把泪水憋回去,爬下床打开没锁上的门,外面的声响如同潮水一般地涌了过来,安静的环境瞬间活过来。他顿时没再害怕,跑出来看到周慧岚和阿翠姐在忙,便乖巧地爬到桌前的木凳子上,晃着两条小短腿地坐在那里等着。
等啊等,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噜叫起来。
牛娃揉揉扁下来的肚子,好饿好饿啊,闻着饭团香喷喷的味道,更饿啦。
“咦,嘉嘉醒啦?”周慧岚似有所感地回头,见到坐在凳子上的牛娃,笑得眯起双眼地往他招手。
牛娃跳下凳子,小短腿跑到她跟前,可怜兮兮地喊:“姨姨,我饿了。”
周慧岚在做早饭的时候就给牛娃留了一碗蛋粥,温在灶上面,掀开盖子拿出来的时候里面的粥还是温温热的。
小孩子刚醒来不适合吃太油腻的东西,她夹了几种不油腻的小料给牛娃配粥,至于糯米饭,就没让小孩吃。
牛娃没吃到糯米饭也不难过,小口小口地仔细将碗里的蛋粥吃完。
店里没有其他人陪着他玩游戏,牛娃过来店里住了两天便开始想念隔壁家的静静,吃完抱着怀里小汽车闷闷地在旁边玩着。
周慧岚瞥了一眼,轻轻叹了口气。
她也不想把牛娃带过来,但方同路兄妹俩白天要去上学,没人在家陪着牛娃,她更加的不放心。
好在这天已经是周四,再过一天,她就可以去村里把方同路和方巧娥两人接过来镇上住两天。一方面可以顺道陪牛娃玩,另一方面,这两个小家伙在家里吃饭肯定不如她做的饭菜好,得在周末这两天补回来。
在周慧岚的生意如火如荼地忙起来时,各大生产队也进入了焦灼的农忙里。
今年上半年雨水多,早稻收割晚了一步,晚稻播种自然也是晚上一些时候,这会正值十一月份初旬,陆续的生产队进入到新的割稻农忙中。
一到农忙,方应礼作为粮食局里的指导员,跟着一起的方书朋和陈彬,就要开始放“农忙假”,简单来说,便是让这人家里有田地的人,尽快地回家忙收割的事情。
方应礼今年种的是小麦,他们提前收割,但是田却是需要休眠养回养分,剩余的几个月,是不再种植水稻的。
等到初春,在进行过短暂的闲置后,新的一波播种育苗插秧才会开始。
这段时间,各大生产队会忙于其他的农作物,像泊山镇这边,在忙完了晚稻收割后,大部分的田地都会闲置养肥,埋入更多的草木灰,养一养,明年春播的时候,才能有更好的收获。
而有的田肥沃,在进行将近半个多月的排水干田后,吸收完稻禾等草木灰后,会播种冬小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