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2)
第85章
“怎么忽然要去一趟县城?”周慧岚问。
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每天都能在家里碰到面,而且现在全县全镇,包括其他农场和自然村都在进行日夜以继的收割农忙,这个时候去县城出差,听着不像是好事。
周慧岚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但难免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咬咬牙地问:“能不去吗?”
方应礼看了她一眼,紧接着视线连忙从她脸上挪开,他心潮有点不平静,好似进入了青春悸动的情窦初开期。
作为还没谈过女朋友,从未跟其他女孩有过多么亲密举动的方应礼来说,他与周慧岚的相处,好像从一开始的“合伙人”,到现在的事事为彼此关心,似乎早就发生了质变。
只是他到现在都还没发现,还觉得是不是他的脑袋出现问题,要不然怎么会有那种奇怪的情绪。
不妙。
相当不妙。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完情绪地淡定道:“嗯,之前就确定好要去的,不能临时不去。”
“这样啊……”周慧岚喃喃嘀咕。
方应礼试探地问:“你在担心我?”
周慧岚抿唇:“你突然要出差我肯定担心,不过要是没什么重要的事,你就早去早回。家里的一切你放心,这两天我会照顾好同路巧娥的。”
“嗯。”方应礼应了下。
忽而想到周慧岚在店里还要做生意,还要照顾小孩,又道,“你要是忙不过来,就让阿翠姐先回来上班。”
“恐怕不行。”周慧岚摇头,“阿翠姐她男人家里好多亩田,收完忙下来怎么也要个七八天。”
而且她家男方家里,目前就只有两个青壮的没去生产队上工,现在是不止家里的田要收割水稻,生产队更是忙到起飞。
从一天出三勤,恐怕要加到四勤,晚上轮班继续收割,就怕这期间忽然下起雨。
好在休假这几天里,晴空万里,是个相当好的丰收日子。
“那真的要多辛苦你了。”方应礼擡起手想要拍一下周慧岚的肩膀,手到半空顿住,佯装正常地擡起挠了下后脑勺。
“我把这地开完就回去收拾。”他道。
周慧岚点点头,若无其事地返回到里面。方应礼看了地上被锄出来的杂草,想了想,把它们堆到一边,让这些草多晒晒太阳。晒干后都能用来烧火。
现在到镇上,周慧岚用的柴火比在村里的少不少,而是骑着三轮车去买蜂窝煤回来用,蜂窝煤不像柴火那样起烟多,就是成本高了。
所以现在还是干柴和蜂窝煤轮着用,方应礼有时候回到家里,还会跟着方同路他们去荔枝林里捡干柴。他人高,力气大,还会爬到树上去折干枯还没掉下来的干树枝。带回来的柴火会拉回到镇上给周慧岚。
这次他们一家人都过来这边住着,自然是没法给周慧岚带来柴火,所以方应礼把这些杂草留下来后,骑着三轮车去了一趟集贸市场,买了一堆柴火回来。
回来后,家里的方同路兄妹俩已经醒来,吃完了早饭在旁边给周慧岚打下手,方同路算数好,他在旁边收钱,方巧娥手脚灵敏,则是一起包饭团。
牛娃贪睡,方应礼进屋里时,他还大大张着短小的四肢,呼呼睡着觉。
方应礼便蹑手蹑脚地把两套衣服装进到挎包里,又拿了提手水壶,将它灌满水后,在柜子里拿出来个包裹,打开从里面拿了十块钱散钱塞到自己的包里。
出来后他跟家里其他几个人打了声招呼,没有骑自行车,步行着去汽车站坐班车。
速度不快的班车刚在岐江县汽车站停下来,方应礼就被一群穿着学生装的小孩们拱着一起下了车。
这一路上,这群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方应礼听了一嘴,知道他们是由老师带着过来体验生活的。
是的没错,这还是方应礼在这里第一次知道还有学校组织户外活动的,他们来自山南小学,这次过来的都是泊山镇居民户口的学生,活了十一二年,都还没干过农活。
这次学校组织他们过来岐江县,是要来其中一个社区的生产队里,一起帮忙下地干两个小时的活儿。
这些话都是带队老师在路上重复好几遍,不想听却记下来的方应礼哭笑不得。
一个多小时,没想到自己竟会以这种方式参与到这场户外活动里。
不过等这群小学生们手牵手在老师的带领下离开汽车站,方应礼安慰地想,在如今的年代里有这样的户外活动,也不外乎是一种“先进教育”的表现。
他对山南小学这个学校,比起其他学校,多了一笔好感度。
如此想着,他挎着布袋做成的背包赶往上次来县城里出差住的旅社,要了一间单人房,交了钱拿到房间钥匙。
他把带来换洗的衣服放到旅社里,再去一趟岐江县的粮食局与谢毕卿汇合。
两人之前就约好今天上午在粮食局碰面,方应礼刚到不到一会儿,就见谢毕卿骑着自行车过来。
方应礼喊:“谢哥。”
“快走快走,其他人已经到了。”谢毕卿看到他,笑着催促,然后指了指后面的粮食局大门,“今天陆锐安也来局里,我知道你们俩不合,咱们先走,不跟他碰面。”
方应礼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不过没说什么,直接上了他骑来的自行车后座。
方应礼道:“你们都知道我俩不合?”
“上次出差,陆锐安全程黑着一张脸不跟你说话,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谢毕卿也没瞒着他,之前他倒是不在意,还是娄怀给他提的醒。
“没人愿意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研究出来的种植技术,被个半吊子的人给打败,还输的那么难看。陆锐安年轻气盛,自然是看不得这样的场面,而且我看你们俩八字不合,就算没这事发生,也做不成朋友。”他很自信道。
不像他,他跟方应礼两人一见如故,认识不到半小时就到无话不谈的程度。
放在其他人的眼中,这大概是同性相吸。
他们是同类人。
方应礼一面吐槽这事哪里有这么夸张,他也不想跟其他人起矛盾,一面还挺期待等会去到所谓的试验田的。
“今天除了我,还有其他几位专员过来?”方应礼问。
谢毕卿道:“张建树和廖惠州这两位专员也参加,几乎可以说岐江县其下所有专员都到齐了。”
“陆专员也?”方应礼意外。
谢毕卿点点头。
方应礼没法看到他的表情,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不过却听他轻叹了一声,幽幽地声音飘过来:“陆锐安品性不好,但能力不错,所以我把你们都叫上来了。”
听他这么说,方应礼也没再觉得意外,于是不再多问什么。
不过他以为谢毕卿会载着他直接去往试验田那边,结果他绕进一条街道后,反而朝着偏僻的方向骑过去,最后停在一家隐秘的茶馆面前。
看着方应礼满脸疑惑,谢毕卿道:“最近我们都是这边办事的。”
话音未落。
一道高兴的惊呼声从茶馆里面响了出来,娄怀满脸兴奋地朝着方应礼跑过来,对着他就是一个熊抱。
“方应礼,咱们又见面啦。”
说完,娄怀探头探脑地往后面瞥了几眼,微皱起眉地问,“咦,方书朋没有跟着你一起过来吗?”
“没有。”方应礼道,“今天不是过来看一下田的吗,还要叫上助理?”
娄怀撇撇嘴,瞧着没之前激动了,他松开手地说:“其他专员都带助理过来了。”
闻言,方应礼看向旁侧的谢毕卿。
谢毕卿道:“我以为你会带上陈助理和方助理。”
“今天的会议很正式?”方应礼问。
“还好,交流一些这次农忙收割后的数据,希望有用。”谢毕卿道。
“现在叫他们过来恐怕来不及,不过我这次会过来两天,需要的话我可以明天联系他们过来。”方应礼说。
“行。”谢毕卿没说不好。
有些事情,还是要叫给助理处理比较好,毕竟光靠专员一个人,两只手两条腿的,很多事情都忙不过来。
而且带上助理,以后有什么问题,还可以跟助理一起商讨,也能算上可以一起分析数据的人。
方应礼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不过还是跟着他们先上楼。
到茶馆二楼。
一间古色古韵的雅间。
娄怀推开门,里面的人纷纷擡起头看过来,见到是他们过来了,都热情笑着过来打招呼。
张建树:“小方,咱们是许久不见了啊。”
廖惠州不紧不慢道:“年轻人你上次推行的红薯新种植技术很有意思,有空聊聊。”他擡手拍拍方应礼。
这点上,他以前就很看好方应礼。
面对他们,方应礼一一地问候完,然后张建树和廖惠州开始介绍起他们的助理起来。
张建忠这次带过来的助理是个年轻人,瞧着比方应礼没大几岁,皮肤白皙,脸上挂着腼腆的微笑,开口说话的时候带着很正的口音,文质彬彬的,瞧着弱不禁风的模样。
他叫郑慈,是张建忠的外戚家的表侄子,有高中学历,本来可以去更好的工作单位,但他目标明确,从出来工作后,就一直跟在张建忠身边。
本来张建忠已经写推荐信让他去另外一个镇当指导员,却被他以“学术不到家”给拒绝了。但饶是如此,人家现在拿的是四级工资,可比方应礼高了二十几块钱。
不过这些方应礼都暂时不知道,他只觉得这人瞧着,不像是能下地干活的。担心他以后会在田里晕倒。
廖惠州带过来的助理是个看着三十多岁,长相平平无奇的青年,名叫吕宝国,是他们武临镇本地人。身上的的确良看着已经没那么新,见到方应礼时也没太多情绪,只默默地打量了他好几秒,才在廖惠州的介绍下过来握手。
吕宝国伸出手道:“方指导员,很高兴认识你。”
“……”方应礼没瞧出来他有多高兴,不过还是伸出手跟他握了握。
两人简单地介绍了彼此后,便安静地站回到原地,不再多说话。
张建树和廖惠州邀请方应礼坐下来一起查看这次他们收集上来的数据,上面的数据已经进行过归纳,很容易就可以从顺序里面找到想要的数据。
方应礼没推辞,拿过来后,开始轻车熟路地翻阅起来。
这让在场其他专员们看着都满意地笑了笑,果然叫上方应礼是正确的,这年轻人想法多,点子更多,比他们这群老家伙有活力。
“如何了?”廖惠州微眯起眼问。
方应礼谦虚道:“这些数据还不够直观,我没看出太多名堂,还是要等去试验田那边才能确定。”
“确实是这样。”廖惠州道。
谢毕卿看方应礼一过来就被拉来工作,微微皱起眉,让娄怀去拿几盘点心和茶水过来。
茶馆里的茶水不错,服务员送上来的是方应礼爱喝的武夷山红茶,橙亮色的茶汤闻起来清香怡人,喝一口,温顺入喉,方应礼满意地眯起眼。
有喜欢的茶,还有不错的点心,方应礼一边吃着一边看手头上厚厚的一沓资料,并不觉得无聊烦闷。
只是没看多久,外面就响起阵脚步声。
娄怀起身去开门,却脸色不算好的又坐回到方应礼的身边,不用猜他都知道,是陆锐安过来了。
陆锐安一进到雅间,目光本能地望向了微垂着眉眼看着手里资料的方应礼,他眉心一跳,明知道这人会在,但是看到人还是心里多出几丝不耐。
他压了压心底烦躁的情绪,面上带笑地跟其他人说道:“抱歉,过来的时候被总局留下来问了些话,耽搁了些时间。”
“无碍无碍。”张建树拍拍身边的空位置,邀请他过来坐下。
他一边打趣:“詹台最近动作挺大的,听说是你搞出来的?”
“嗯?”谢毕卿擡眼看过去。
陆锐安平静道:“比不上其他人,我只是想着多增加一些产量,不过是效果不错。”
“年轻人就是喜欢创新。”廖惠州眼里多出一丝赞许。
知道这陆锐安心高气傲,一直就不服气方应礼这个半路出家的指导员,他们也没在两人面前特意说些令人不愉快。话。
结果今天的会面,整场下来却出乎意料的和谐,期间陆锐安还主动地找方应礼问了几个问题,方应礼微笑地都回答了。
不知情的,还以为两人的关系有多融洽。
谈完正事,助理们整理桌上的资料装回到公文包里,郑慈还多给方应礼和陆锐安都备了一份资料,这种细心程度,不由地令方应礼佩服。
一行人去国营饭店吃完饭才分开。
谢毕卿还要去一趟粮食局,不能跟方应礼去旅社,于是方应礼独自回到房间里,把资料放下后,出门找了一间老书店,窝在里面看了几个小时的书。
云霞残照。
外面的天色渐渐黯淡下来,书店里“倏”地点亮钨丝灯泡,方应礼揉了揉双眼,不好意思的在店老板的目光下,买了几本儿童书回去。
店老板看到他最后还是买了书籍,并没多说什么,笑着给他找了零钱。
回到旅社,方应礼又出门一趟给自己买了一碗脆皖鱼片汤面,上面有七八片切得很厚的脆皖鱼片,吃着口感带着脆意,很神奇的一种淡水鱼。
方应礼觉得很有意思,问了老板这鱼平日里菜市场可有卖的,店老板很热情客气,连连地说了岐江县的菜市场里有卖,不过得早点去市场,要不然就买不到。
回去后,方应礼又打开了资料看起来。
等时间实在太晚,方应礼打着哈欠去排队洗澡,洗完躺在床上,盯着那灰白色的天花板,不可抑制地想到了昨晚做的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